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社会民生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杭州很多爸妈在晒!这种“镇娃神器”到底该不该买


  这段时间,很多家长都在网上晒一种镇娃神器——戒尺。这种戒尺一般都是竹子做的,长约四五十厘米,厚薄适中,有朴素的光面,也有刻着《三字经》《朱子家训》《弟子规》等文字。

  儿子主动要求买戒尺

  回家后就有了“痛的领悟”

  你家有戒尺吗?

  记者在家长群里,做了个小小的调查。十多个家庭中,孩子基本读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其中,两三家真的有戒尺,其他家庭虽没戒尺,但都有自己的惩戒工具,五花八门。比如随手可拿的衣架、扫把等。

  买戒尺这件事,说来一般都是爸妈主动的。没想到,有个三年级小朋友亮亮,给自己“挖了个坑”。

  一年前,全家去山东孔庙旅游,在景区的商店里,一群人热热闹闹买纪念品。亮亮看到这把竹子做的戒尺,眼前一亮,央求妈妈给他买。他喜欢的理由很简单:戒尺上刻着《论语》,装在一个封套里,拿出来挥舞一番,像耍剑,感觉很神气。

  “看到儿子要买戒尺,我和他爸相视一笑,并没有点破。”妈妈说,买回来一年没用上,前段时间第一次用了,因为作业问题。

  陪亮亮做作业的是爷爷,他退休前是位数学老师。最近孙子做口算题不认真,常有小错误。这天做前,和他约法三章“错一题,用戒尺打一下”。小孩子还没被打过,觉得没什么,满口答应下来。

  题目错了三四道,爷爷说到做到,拿来戒尺,啪地打了第一下。“我就在旁边看着,开始,小家伙还有点傻傻的,好像没反应过来。三四下打完了,手心红了,哇地哭出来。”妈妈说。

  从那之后,妈妈说亮亮有了深刻的领悟,告诉妈妈说“以后再也不随便买旅游纪念品了”。

  茶几上“供着”戒尺

  主要是让孩子有敬畏心

  在某购物网站上搜“戒尺”,跳出很多链接。生意最好的一家,月销量高达15604笔。价格都在7-15元。看看评价,里面有不少精彩的买家秀。

  “偶然看到,真是个好东东,主要是对娃们起震慑作用。到货试了试,打手心挺痛的。姐姐到我家一看就相中了,就送给她了,又拍了一把。希望外甥女和外甥不要恨我哦。”一位买家说。

  一年级孩子家长烜爸,就在这家店里,下手了一把。现在“供”在茶几上。

  “奶白色的茶几上,摆着一根深咖色的戒尺,要多醒目有多醒目。客厅茶几一进门就能看见,是去哪里都绕不过的地方。”烜爸买戒尺,老板说三把包邮,他就在群里喊了一嗓子,没几分钟,另外两位爸爸说要,就一起下单了。

  烜爸买戒尺,主要是想让女儿有点敬畏心。

  “孩子刚读一年级,第一学期前几周还有新鲜劲儿,学习投入。到了学期末,越来越拖拉,老师专门找过我们,说要和孩子好好说说。”

  作为年轻家长,烜爸说自己都是讲讲道理,基本不动手。没想到女儿根本不当回事,有天做作业时玩橡皮,实在忍不住了,烜爸拿来戒尺用力打了一下,女儿的眼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之后,她看到戒尺,都有点绕着走。

  不过,总体来说,戒尺放在家里,一般不会轻易使用,基本是震慑作用。

  一位妈妈说,前段时间孩子做寒假作业,基本都靠“戒尺”盯着。“每天问孩子‘今天作业做了么?’儿子说‘做了呀!’仔细一查,所谓的做,就是一张卷子只做了1/4,每天花半小时都觉得多……几天下来,我和他爸爸只能动用戒尺镇宅。 

  “寒假有同学来玩,同学惊喜地发现我们家的戒尺和他家的一样,两位小朋友亲切友好地交流了戒尺上刻的文章,同学家的是《弟子规》,我家是《朱子家训》。这居然都能成为小朋友的共同语言。”  


  父母曾使出的十八般武器

  采访中,有家长感叹:“现在的小学生的父母多是80后,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首选都是讲道理,实在讲不通,才有可能用工具,最多也就打打手心、屁股等,很少会下狠手。现在这批80后的父母,很多人小的时候,过得就没这么轻松了,他们是真正见识了自己父母使出的十八般武器。”

  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吴先生,回忆起小时候,叹口气说:“我有童年阴影,我妈就像容嬷嬷一样,小时候用针扎过我的嘴巴。”

  “那是小学二三年级,我考试没考好,回家撒谎说试卷丢了。这么拙劣的谎言,被我妈一眼识破,自然要挨一顿揍。”吴先生说,墙角的扫帚,老妈麻利地抽出一根,随手往胳膊上一甩,一条“小蚯蚓”肿起来,火辣辣的,又烫又疼。

  “可是那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犟脾气上来了,被打的过程中,我还在顶嘴,和我妈对着干。这下好了,我妈甩下竹条,冲进屋里,没两分钟,手里捏着根绣花针出来了,我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针扎到我嘴上。那种疼痛和恐惧,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吴先生说,一直很爱自己的老妈,只是多年后想起那根绣花针,心理阴影面积还是很大。

  80后刘女士,现在一所初中当老师,她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平时外婆管得多。

  “我妈从小对我的那个严厉劲儿,现在在我女儿身上荡然无存。关于教育的工具,我有一部血泪史。”刘女士说,家里从小没有戒尺,但有一根藤条,非常坚韧。

  藤条黑乎乎的,手感很光滑。平日里挂在一道矮梁上,看得到,够不着。“我妈是用它吓唬我的,没想到,很快就用上了。”刘女士说,当时还在读幼儿园,有一年吃杨梅的季节,家里买了一篮,邻居家也买了一篮,一起在门口洗好,大人被临时叫走,杨梅原地放下了。

  “我最爱吃杨梅,蹲在门口,把自己家的啊呜啊呜吃完了,控制不住馋劲儿,又把邻居家那篮也吃光了。吃完了,我抹抹嘴巴走了,谁也没告诉。”刘女士说,妈妈回到家,稍作侦查就发现“罪魁祸首”是她。从梁上扯下藤条,打了几下。

  “第二天,我踩着小板凳,把藤条扯下来,用上了吃奶的劲儿,折断了。等傍晚妈妈回家,兴冲冲地宣布,‘把藤条折断了,你再也不能打我了’。”妈妈听了,不动声色地走开了。

  “我以为我胜利了,真是太幼稚。第二天,妈妈把一根更粗的藤条挂在了梁上。”刘女士说,小时候真有晴天霹雳的感觉。不过,这根藤条也提醒自己,人是要有规矩的。


  以上图文无关

  老底子杭州人用什么教训小孩?

  老底子杭州人教训小孩,用的是什么?

  一个同事先让我猜个谜语:“每天早上叫醒你起床的不是妈妈,是什么?”这个经典到有些年代感的脑筋急转弯,很多80后都知道,答案是:鸡毛掸子。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机,去姑姑家看电视,我和妹妹都不肯回家。爸爸硬把我们拖回家后,狠狠地用鸡毛掸子打了一顿。当时,一掸子下去,腿上肿起来,摸上去一条条的。”

  也有杭州人说,以前大人习惯用“竹筱”吓孩子,最普通的“竹筱”就是从扫帚里抽出几根。“竹筱”看起来又细又软,但是真下手也有痛感。

  当然,最后还是要说,能不能对孩子体罚式地惩戒,仍是一件充满争议的事情,超过尺度,甚至可能违法。

  (原文标题《杭州很多爸妈都在晒一种镇娃神器!老板说三把包邮,群里一吼,没几分钟另外两位老爸一起下单! 》,编辑赵路)    


相关稿件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