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村山清水秀,自然资源条件较好,我打算从农旅结合、农业+康养这个角度破题研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德市农办干部沈光炎在接到乡村振兴特派员任命书后,第一时间到村里走访。他凭借多年的“果蔬乐园”工作经验,从乌龙村的“百亩桃林”入手,构思特派员履职的第一份方案。
像沈光炎这样的特派员还有不少。
目前,建德市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125个。今年4月,杭州市召开了消除相对薄弱村推进会,在会上向经济薄弱村派驻了131名乡村振兴特派员,一对一派驻帮扶经济薄弱村强党建、促发展、优治理,到2018年底,实现村级负债明显下降、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和年经营性收入明显上升。
今年58岁的胡造林,是航头镇黄木岗村的特派员。“我曾经在黄木岗村工作过,对村里也特别有感情。”目前供职于建德市总工会的胡造林,有着16年的乡镇工作经验,“我很愿意为黄木岗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把好的经验和想法带到村里。”
据建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的乡村振兴特派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选派上除了设置市管干部的“硬杠杠”,还强调“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高素质、专业化”的“软指标”。
筛选具有农村背景、基层工作经历,优先选派“百千万”联村、涉农部门的市管领导,因村选人、因人适村,实现精准派驻。比如沈光炎,他的农村工作经验和旅游部门从业经验,与乌龙村的发展实际非常“匹配”。
为了让特派员迅速适应工作,建德市出台了《乡村振兴特派员管理办法》,并倒排了任务计划表。每周,特派员要到村里工作半天以上;每月,特派员要向所在乡镇(街道)报告工作情况,有市领导联系的村,特派员还要向市领导书面或口头汇报工作;每个季度,特派员要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开展“互看互学大比武”。走访、座谈、制定方案,已经成为特派员的日常。
建德市直机关工委干部李佳是江湾村的乡村振兴特派员,江湾村是下涯镇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去年,在建德市直机关工委组团包干帮扶下,该村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消薄”增收成了今年的重头戏。
4月初被任命为特派员后,李佳利用假期等时间进村开展工作,是特派员中的“大脚掌”。她在走访日记中写道:村干部见到我说得最多的一句是“你又来了”!走多了,心才会近,才能听到真话——她通过和村民交朋友,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剖析着江湾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谋划制定着发展举措。
建德市经信局干部骆志春担任丰和村乡村振兴特派员后,通过多方对接沟通,将村级留用地建设为村级停车场,解决了周边企业停车难题,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
建德市财政局干部方明明为乾潭镇仇村村服务中心项目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12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为村里带来每年8万元的租金收入。
建德市公安局干部陈明芳调研后,结合丰产村优美的自然生态,帮助村里进行“养生、养老”民宿等项目招商引资……
只有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了,才能走活乡村振兴这盘棋。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乡村振兴特派员深入各集体经济薄弱村摸清“家底”,找准“病因”,开出“良药”。现如今,依托村庄资源,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等种种措施,“消薄”增收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