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施梦以,1987年8月生,杭州萧山人。2013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同年进入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参加工作。现主要负责杭州野外发掘和考古勘探。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天然)8月4日上午10点30分,杭州城中的一块考古工地,在烈日的炙烤下如同一个“大蒸笼”,杭州市文物考古研所的项目领队施梦以正带着工人们走下探方,对数米深的夯土层进行发掘清理。
一眼望去,这块将近1万平方米的工地内,没有一处能乘凉的树荫,只有几片用黑纱搭起来的简易遮阳棚,可以暂时遮蔽火辣辣的日光。
这处考古工地临近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南宋时期临安城德寿宫遗址区内,这是目前杭州主城区内的最大型文物考古发掘和勘探区之一。
自2017年考古队进场以来,先后布设了数千平方米的探方,这场考古发掘要找寻的是南宋皇宫遗址史料,据史学家推断,这里很可能发现宋高宗修建的“小西湖”。
“目前已经完成了65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并有了一些新发现。计划将在11月前完成接下来2000多平方米的挖掘勘探工程。”施梦以说。由于考古工期必须赶在城市基础建设之前完成,随着城市发展加速,考古勘探和文物发掘工作也很繁重。紧张的工期压力之下,即使是高温天也要坚持作业。
一顶草帽是考古队员唯一的防晒装备。考古队员们正在探方内拿着工具铲,小心翼翼地寻找可能存在的历史线索。被晒得通红的脸上,汗水很快就滴成了水帘。
“长时间待在探方,最容易的出现就是胸闷,因为挖掘地相对低洼,非常潮热,40℃的高温下,探方内测试温度甚至可以达到75℃。” 施梦以对记者说,“中暑也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前一秒还在干活后一秒就像一根木棍一样倒地了。”
“有句话叫吃不了苦,考不了古。我们一年365天要坚持工作330天以上,年年夏天冬天都是最难熬的时候。”施梦以说。
未来这处考古工地的发掘结束以后,将与清河坊步行街连成一片,成为复现杭州南宋古都城市风貌历史街区的一部分。而这些浸透着无数汗水的考古成果,将为杭州文化保护提供历史依据,也为城市规划建设奠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