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奋斗者说⑰ | 不捧“铁饭碗” 余杭小伙要当种田郎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争相涌入杭州,成为用“奋斗”书写城市历史的杭州人,为这座风景秀丽的创新之城注入新活力。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推出《奋斗者说》栏目,记录杭州人在这座城市创业、奋斗的故事;也通过他们的青春与梦想,记录下这个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印记。

  【人物名片】

  “85后”汤柏青是余杭中泰街道新泰村人。从中国计量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后,他放弃对口专业工作和公务员职务,毅然回到家乡加入农村工作。如今,汤柏青承包500亩土地,购置整套农机设备,组建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创个人事业的“第二春”。

  “传统种粮也要不断地创新,细分消费市场,实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汤柏青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24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王逸群)在城市中躲避风吹日晒,不再看天吃饭,是大多数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最初的愿望。然而,汤柏青却不走寻常路。在中国计量大学读了四年书后,他再次踏回农田,将自己与从小长大的土地紧紧绑在一起。

  三伏已至,又到了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在杭州余杭区中泰街道新泰村,四口田家庭农场场长汤柏青正忙着在田间指导员工们拔秧栽种,农场500多亩农田的插种任务已接近尾声。

  只想为家乡做点事

  “85后”大学生回到农村

  “说实话,我也曾犹豫过,但从没想过放弃。当初决定回乡种地时,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我。”汤柏青说。

  汤柏青是背着千斤重担回乡种地的。在乡邻眼中,他不是普通的承包户,而是标准的高材生。

  今年33岁的汤柏青,老家就在余杭中泰街道新泰村。2009年,在大学毕业一年后,他决定从杭州回到家乡,应聘大学生村官,经过层层选拔,入职中泰街道白云村村委工作。

  “从个人角度来说,原来对口的工作虽然也不错,但是经常出差,不能照顾父母。另一方面,我也想尽一份力为家乡做点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汤柏青也有。其实促使他回乡的念头很简单,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母靠着农田和双手养活了他,也给了他外出求学的机会,他想凭自己的干劲和能力,为家乡尽一份力。好在,父母和妻子也给予了他极大的精神支持。

  在白云村工作期间,汤柏青总是听到很多种粮大户前来反映收入不高的问题。经过调查,他发现村里的土地没有成规模地流转,种地的也大都是老人和妇女。

  “如果能够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运作,农民的收入将大幅提高。”汤柏青说,“村里愿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我也想通过自身尝试,来回答‘谁来种地’的问题。”

  但是土地流转是一项大工程,单靠一人之力很难完成。于是,在2013年,汤柏青选择调职回到新泰村,在家附近承包了50亩农田种植水稻,在最熟悉的地方发展自己的事业。

  放弃“铁饭碗” 

  他扛起锄头当“种田郎”

  从最初的50亩到现在的500亩,个中辛苦只有汤柏青自己知道。

  汤柏青虽从小生活在农村,却没有种植经验。在承包土地第一年,到了秋季,眼看就要收割了,稻田却全部倒伏了,惨遭损失,收割时减产近30%。

  “第一年下来不仅没赚到钱,还亏损了。”汤柏青不服气,挨家挨户讨教经验,询问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原来水稻田打药关键是掌握好时间,不是打药次数多就能把虫害防治注。”

  不服输的汤柏青没有放弃,而是在第二年继续种植水稻。这一年,他打听到了省里对于农业人才培训的课程,积极参加区农业局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

  汤柏青说,浙江各地都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免费的培训班开到了村里、田间,他也有幸接受到“新型农民”教育。“他们教我们农业技术,还学习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公共课程。”经过农技专家的指导,汤柏青的亩产量达到了1000斤,收入与成本基本持平,更加坚定了他的种粮信心。

  两年后,汤柏青流转土地面积已达500亩。金秋十月,晚稻逐渐成熟。站在田边的汤柏青看到金灿灿的稻田,一种成就感由然而生。

  然而,一通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他考上上城区公安局的公务员。可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毅然放弃“铁饭碗”,选择安下心来当“种田郎”。“记得当时纠结了三个月,每天家人都在劝我放弃农活去城里上班。”

  身边的人十分不解。有人说,年轻人去种田是自讨苦吃;还有人说他傻,公务员不当,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连原本支持的父母也很不理解。

  “国家支持规模化农业。我想改变父母传统的种植模式。现在农村环境越来越好,只要肯动脑子、能扑下身子,农村也能大有可为。”汤柏青用这句话,回答了所有人。

  放弃“铁饭碗”后,凭着当年开创网店的毅力,当别人在朋友圈晒旅游晒小资生活时,汤柏青顶着压力,风雨无阻奔跑在创业路上。

  发展高效农业

  传统种粮也要创新

  从事水稻种植期间,汤柏青再一次遇到了规模种粮中的一个必然问题——农机作业,而他同时也发现这其实蕴含了一个大商机。“在起初几十亩量的水稻种植阶段,我感觉不到农机作业这一块的成本有多大;随着规模的扩大,才发现农机作业每年的费用可以购买半台农机了。”

  在电影中,抽着雪茄的美国农场主操纵着现代化的机械,管理着近百亩的庄园,令汤柏青向往。“种粮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规模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企业化运转,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汤柏青说。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获营业执照后,可在税务部门、金融机构享受到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紧跟政策的汤柏青立刻着手筹备,在流转了500亩土地后,购买了5台自己的机械化设备,并在2014年开出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四口田家庭农场,真正开启了自己的农创之路。

  为了带动周边农户种粮致富,他还组建了杭州海田粮油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以提高农户的种粮效益。“自己耕种完了还可以为周边没有农机的大户服务,这既节省了耕种成本还可以盈利。”

  直至去年,汤柏青的农场粮食种植规模达到580余亩,亩产量上升到1300斤。除此之外,他还种上了冬小麦,不仅解决农田抛荒,而且每亩增收600元,粮食总产值达到了200万元以上。

  “传统种粮,也要不断地创新,细分消费市场,实行深加工,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汤柏青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前不久,余杭成为全省6个之一,杭州市唯一的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双试点”地区。看着余杭正着力培育打造的三产融合示范点,汤柏青也有了新的想法——做细做精,提升每亩田的附加值。

  “现在余杭都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也想尝试一下。”汤柏青说,余杭借助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资本投资发展的案例,而他也想将自己的500亩田换个模样。“有了初步的想法,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吸引资本是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守着稳定不变还是创新模式,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注定要选择过‘不舒服’的生活。”

相关稿件
· 奋斗者说⑭丨阿里前高管辞职去卖菜 一年卖出上亿元
· 奋斗者说⑮ | 余杭“糕点妞”让老字号成为新网红
· 奋斗者说⑯|离开上海外企 她回村做起“田园女老板”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