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两百余文创客栖居桐庐乡村 他们改变了什么?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26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曾艺 记者 姚颖康 通讯员 钟东波 戚艳杰)随着桐庐富春江镇第六届乡村慢生活体验节的到来,石舍村的洒秀咖啡馆愈发热闹起来。这个7月,青年艺术家蒋马祥来到这里,在石舍村刮起了一阵柴烧窑体验热。

青年艺术家蒋马祥(左)和洒秀咖啡馆老板邢伟彬(右)正往柴烧窑内填火

  不知从何时起,桐庐乡村逐渐变成了文创客和艺术家的聚集胜地。

  富春江镇石舍村的洒秀咖啡馆,一年要举办10个艺术展;深澳村的木龙香坊,创始人涑南的合伙人从四年前的两个变成了如今的12个;茆坪村的本土手艺人张月明,在上海、成都漂泊18年后,回到家乡做起了木雕工作室……

张月明,茆坪村本土木雕手艺人

  截至目前,在桐庐乡村从事文创工作的人已达200多位,工作室达120多家。

  艺术与乡村,一个是手段,一个是平台,放在如今艺术变革风起云涌、乡村建设面临转折的宏观背景之下,二者的相遇,究竟产生了哪些神奇的反应?作为生活之美的最先发现者,这些文创客又能为乡村带来怎样的变化?

  文创客青睐乡村的“净”与“静”

木龙香坊创始人涑南正在制香

  夏风阵阵,门帘微动,白墙上的爬山虎泛起层层涟漪,静得只剩下香龛中流出的屡屡白烟。此刻,鼻尖的味道是制香师涑南脑子里唯一关注的对象。

  作为一名制香师,涑南平日最主要的工作是“闻”和“思考”。但在城市中,这样“佛系”的制香氛围似乎很难寻觅。

  四年前,涑南的工作室开在租金昂贵的城市单元楼里,嘈杂的环境,糟糕的空气,是制香师的“大敌”。“没有人关注你到底在做什么。”涑南说。

  2014年,他和朋友离开城市,在深澳村成立“木龙香坊”。当地政府不仅十分欢迎,更在场地租金、渠道资源等许多方面,为木龙香坊创造便利。经过一番精心改造,老宅古朴未变,更添几分“香韵”。

  城市虽广阔,但留给这群制香人的空间却不多。乡村对他们来讲,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更绚丽的色彩、更丰富的味道和更低廉的创业成本。

深澳古村

  充满古老与沉寂气质的深澳古村,让涑南一见倾心。这里清澈的山泉水是制香的天然好原料,乡野间的自然气息更让他灵感迸发,一款又一款中式香品应运而生。

  生态立县,是桐庐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桐庐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综合化利用行政村全覆盖。从啃下城乡卫生环境差距的这块“硬骨头”开始,乡村才算真正入了艺术家们的“法眼”。

  与此同时,桐庐一直重视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直秉承着“有效保护、适度开发”的准则,确保规划实施的科学性。深澳的古朴,正因此得以留存。

  “现在,乡村的卫生环境和基础设施比肩城市,又有青山绿水和特色传统文化。这样一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对于擅长发现生活之美的文创客来说,是独具吸引力的。” 桐庐县文创办副主任潘艺说。

  艺术下乡收获更大关注

邢伟彬

  洒秀咖啡馆一年要举办10个艺术展,囊括书画、音乐、摄影、染艺、木雕、石绘……游客络绎不绝。店主邢伟彬,人称“老邢”,已经是石舍村家喻户晓的“名人”。

  在年轻人前仆后继奔向“北上广深”的时候,像涑南、老邢这样一群扎根乡村的“逆行者”,成了备受政府和媒体关注的对象。

  涑南刚来深澳那年,邻居大叔总是为他忧心。“他看我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做这么小众的生意,平时店里也没客人,表示很不理解。”涑南笑道。

  但实际情况,却与大叔想象的完全不同。身处偏僻乡村的涑南,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政府、媒体以及爱香游客,都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资源。”涑南说。 

  借力深澳古村越来越火的乡村旅游,涑南的“香友”“香迷”已经遍布全国,香坊的产品销量也远高于此前他在城市创业的时候。他还成了许多文创艺术活动的嘉宾,去传播中国的香文化。

  老邢说,这是一群“专心做的人”终于邂逅了一群“专心看的人”。

  老邢曾在城市做过艺术展,“有时候开幕式就像闭幕式,人们没空来,来了的没空看。”

  邢伟彬说,但这一切在乡村却不同。“游客就是为了体验这里悠闲自在的生活而来,不同于城市里奔忙的人,他们十分乐意花时间去体验艺术。” 

  他认为,人们并不是没有创造力,而是没有空间;人们并不是没有鉴赏力,而是缺乏深度交流。“艺术下乡很好地化解了这个尴尬,让美的东西重新回到了美的地方。” 邢伟彬说。

  文创客集群成乡村新“磁极” 

蒋马祥柴烧展开幕式

  2018年,富春江镇第六届乡村慢生活体验季,一改以往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点面结合的方式,将洒秀咖啡艺术空间、叶子农场、“木石樱缘”文创馆、荷花塘等农业、文创、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融合。 

  石舍村的蓝天白云下,一群孩子正在溪边步道上摆摊。简易的遮阳棚四面,挂着他们刚用蓝草染成的布料和衬衫,桌上摆的是他们亲手制作的石绘、竹艺、雕刻等小工艺品。8岁的小宇端着一盘西瓜在路边吆喝着:“叔叔阿姨,过来看一看咯!买东西免费吃西瓜!”

石舍村自然与人文夏令营,孩子们正在摆摊

  在这个长达7天的“石舍村自然与人文夏令营”中,孩子能体验到竹简汉字、溪石绘画、蓝草染布、木雕、皮影、瑜伽、农场采摘等内容,堪称石舍村农文旅三产融合的缩影。

  而这样的夏令营,在其他村落却比较少见,因为并非每个乡村都有类似的文创客、艺术家集群现象。

  “我们轮流担任夏令营的带队老师,谁的领域谁来带课。此外,所有的活动,不论是公益性的还是商业性的,我们都共同参与。”石舍村爪哇树屋民宿设计师、老板童旭明说,“我们希望进来的业态也不要单打独斗,能加入我们,形成一股合力。”

  在洒秀咖啡馆,吧台上摆放着石绘、瑜伽等附近工作室的宣传册。近两年,通过“朋友推荐朋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文创客注意到了石舍村,并纷纷表示要来办展、办艺术活动。“档期都排不过来了,现在是我们在挑艺术家了。”童旭明笑道。

  在这种集群效应下,石舍的艺术底色愈发鲜明,被评为杭州市“一村一品”文创特色村。

  当地民宿产业,也在这种集群氛围下,迎来了新的升级——“从1.0版本的农家乐到2.0版本的设计师民宿,再到如今带有艺术氛围体验的精品民宿,石舍民宿正在迎来3.0时代。”童旭明说,“艺术的体验加入,能让民宿经济的消费者粘性更强。”

  在他看来,艺术与文化带来的乡村振兴效应并不是即时和直观的,“这种影响更多是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它像是一个万能输血者,能够跟许多产业融合发展,并且促进它们的优化升级。” 

  在石舍村,这样一群青年艺术家和文创客是邻居,更是朋友;是创业者,更是合伙人。他们在乡村找到了施展本领的舞台,他们的群聚形成了“乡村艺术的星火集市”。“归隐”乡村的艺术,反而愈发光亮。

相关稿件
· 新老“农人”月月群英会 临安乡村夜校刮起头脑风暴
· 大学生涌向萧山乡村暑期实习岗 00后也来了
· H5丨乡村美图连连看 测测你是否深度游过杭州大花园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