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15日讯(通讯员 杨峰)今天,省级开发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揭牌亮相,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式更名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这也标志着余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又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据了解,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仁和境内,是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城东智造大走廊的重要节点,整体规划面积56.9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开发的核心区规划范围12.1平方公里。
作为余杭区五大“产业平台”之一,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形成了“一智三新”新型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产业高端、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主平台、科技创新策源地、对外开放主阵地、智能制造示范区。
开发区规划了六大产业片区,包括先进装备制造业区、综合制造产业区、高新科技产业区、现代商贸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生态休闲农业区,共同构成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产业版图。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聚集规上工业企业111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3家,拥有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企业3家,主板上市培育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实现规上工业总值173亿,彰显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开发区将以此次区位调整为契机,坚持“环境立区、科技兴区、智造强区”,通过打造“一智三新”制造业体系、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一批“智造”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山水田园风情小镇、提升平台综合效益,加快建设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力争到2021年底,集聚规上工业企业200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00亿元,其中新装备产业产值7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3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20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企业115家,高新技术产值250亿元,税收30亿元,上市企业15家,努力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
新闻链接: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发展历程
2008年,通过开矿山、平土地,1300亩废弃矿山存量建设用地被开辟成为核心区块。
2010年,为加快构建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战略部署,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管委会成立。
2012年,承载着余杭工业繁荣之志的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指挥部成立。随着首批入驻项目开工仪式,基地建设拉开序幕。
2015年,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指挥部划归仁和街道办事处。
2017年,为尽快将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余杭工业重要增长极,尽快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余杭区委区政府对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体制进行了再次调整,仁和基地指挥部从仁和街道分离,独立运作。
2018年12月,经省政府批复,省级杭州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至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