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动员全省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而努力奋斗。杭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要锚定“头雁”标准,坚决扛起“重要窗口”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
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城区的下城,建设“重要窗口”是一项使命,更是一个向全国、向全世界展示“头雁战队”风采的舞台。刚刚召开的下城区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坚决扛起省会城市核心城区的使命担当,奋力当好建设“重要窗口”“头雁战队”排头兵。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开设《建设“重要窗口” 扛起下城担当》专栏,全方位展现下城全区上下践行使命担当的实干作为。
刷刷脸能进社区、动动手指预约服务、远程监测工地是否安全……这些想象中的场景,如今在杭州市下城区都化为了现实。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杭州市委提出,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如何运用数字系统解决方案让城市治理更高效?作为杭州的中心城区,近年来,下城区作出多项积极探索,坚持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不断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让成果更加惠企利民。
数字触角不断延伸
助力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
塔机装上“眼睛”、AI无死角“巡查”……近日,下城区工地监管开启了全新模式。一系列黑科技的应用,让这里的工地有了“智慧大脑”。
这个利用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打造的一套系统,融合了智能视频监控、无线WIFI教育、体验式安全教育馆、环境监测等。
在传统远程监控的基础上,“智慧工地”还配置了AI算法识别,通过十余种算法对视频图像进行识别,可自动识别并抓拍现场安全隐患以及人员违规行为,如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未穿戴反光衣,明火,烟雾,口罩佩戴,人员聚集等。
“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建设项目软、硬件实力,也提高了施工现场管理效率和安全风险的可控性。”下城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调研员吴锡祥表示。目前,下城区正在全速推进掌上工地驾驶舱。通过现场实时的采集信息,后台进行汇总,让企业、主管部门和项目工地同时获取信息,关注安全隐患的现状,尽快消除安全隐患。
自2016年创立以来,城市大脑逐步实现了由交通治堵的局部探索向全面治城的重大跨越。下城区作为城市大脑在区县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方面积极作为,争当走在前列的“排头兵”。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市大脑下城平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城市建设在疫情后安全尽快恢复运转,下城区充分依托杭州城市大脑下城平台以及各个街道的“数字驾驶舱”,首创“工地复工精密智控管理系统”,在全区106个工地项目实现全覆盖,对所有返工人员防控、管控更加精细精准。
同时,数字的触角也逐渐延伸到民生领域。疫情期间,下城区文晖街道流水北苑小区多了一个神器——文晖“智汇”。它是一个健康码智能“三合一”门禁系统,实现“人证合一的自动检测”、“居住权限的自动检测”,以及“健康码绿码的自动检测”。
文晖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流北小区开展了智慧安防系统升级,基于与街道数字驾驶舱的信息联动,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判断来客是否为本小区居民。疫情下,街道数字驾驶舱又通过数据交换端口获取健康码动态信息,通过人脸识别+后台比对,能够准确快速掌握实时健康码状态。
为推进复工复产,下城区也依托城市大脑推出的“亲清在线”平台,以始终在线、瞬间直达、流程再造、数据协同、在线互动,迅速将政府的惠企政策方便快捷地送达企业。
在全市区县(市)中,下城区率先上线区县级“亲清在线”政策——下城区商业综合体租金减免补助政策。同时,又陆续推出了下城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政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才招聘补贴政策等,让好政策“码上兑现”。
“码上兑现”让政商关系更加扁平化,数字化思维管理模式让权力运行轨迹可视化,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更有效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保证了以公开促公平、以透明保廉洁。
城市大脑向“需”升级
破解发展遇到的痛点、难点
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既是新技术的策源地,也是新技术的实践地。下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通壁垒,让数据共享,打破阻碍城市发展的“瓶瓶罐罐”,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走进武林商圈,17块停车电子引导屏有序运转。主屏位于武林广场东南侧的体育场路上。6块二级引导屏,安装在商圈的外围主干道上,比如环城北路、中山路等处,另10块则装在杭州大厦、国大城市广场、文化大厦等各处停车场库前。当顾客开车进入商圈时,就能立即看到停车引导信息,掌握各个停车场的停车情况。
一直以来,“停车难”都是城市居民的一件烦心事。而如今,下城正在探索的新场景,就在进行有益尝试。新系统上线,通过大屏数据的实时播报和停车场导引,将商圈内车位资源全部打通,提高来宾停车的便捷度。
这样的数字驾驶舱泊车系统,不仅实现“多逛一小时”,更能帮助小区解决停车难题。
长庆街道辖区内十五家园小区共有登记业主车辆558辆,亲情卡298辆,但是小区实有划线车位仅217个,加上来中国杭州丝绸城的顾客停车,这片区域的停车一直是老大难。
日前,街道和辖区共建单位采用“整体统筹+一体调度”的方式,对一批车位进行“共享”。他们将体育场路、凤起路、中河北路、岳家湾围起来的区域作为一个网格,吸纳小区、场馆、楼宇、公共泊位等停车场12个,可调配停车泊位一下子增至1623个。
每晚7时后,该实验区域内的小区居民可以凭证把车开进凯喜雅大厦地下车库,费用标准和小区包月标准相同。
“抢车位大战”破题的背后,正是数字在流转。与长庆街道的“数字驾驶舱泊车系统”类似,东新街道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也开发出“共享车位,错峰停车”新应用。该应用通过整合商业区夜间空闲车位资源,盘活辖区车位,缓解小区“停车难”和道路“违停多”两大治理难题。
通过数字驾驶舱,应用指挥中心借助便捷泊车系统、交通流量系统,统计分析了周边小区的停车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万家星城小区的停车负荷已经超过停车容量,有近百辆车处于“无位可停”的状态。另一边,通过对园区“泊车指数”的分析发现,华盛达雷迪森地下停车场、新天地活力PARK地下停车场的夜间车位空置率超过50%。
根据“数据把脉”结果,应用指挥中心在两个停车场内划出了“错峰”区域,共600个“共享车位”,再通过“停车指数”“泊车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优错峰时段。
城市从治理到“智”理
联通基层“最后一公里”
数字治理既要让城市变得更“聪明”,也要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为此,下城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社会治理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在基层管理上更触及到每个人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下城区已将数字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千家万户、千店万铺。按照“资源整合、互联互通、集成协同、分级应用”的建设理念,进一步完善区、街、社区(街区)三位一体“1+8+X”数字驾驶舱体系建设。
不久前,杭州社区智治在线下城平台在全市率先上线,就是“杭州城市大脑”在社区治理领域的延伸应用。
居民只需要关注“智慧下城”微信公众号,就可以享受各种便利服务:通过“智慧停车”,居民可就近寻找停车场及空车位;依托“亲邻E站”,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机构可实时发布服务活动信息,接受居民在线报名;找到“1CALL”,与线上社工机器人“小智”聊天,可以享受24小时政务在线咨询和办理。
“到期主动提醒功能最受居民欢迎。比如,达到办理老年证条件和符合领取高龄津贴条件的居民,其姓名在系统里会自动提示,社工、网格员看到后第一时间联系居民办理,实现了‘零次跑’加速度。”东新街道万家星城社区党总支书记章丽萍说,“诸如此类的应用场景,给社工精准、精细化服务提供了智慧化工具,让走访更有针对性。”
下城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相比于城市大脑和街道“数字驾驶舱”,“社区智治在线”更大的作用发挥在实用性上。“数据打通后,社区可实时查询辖区实有房屋、实有人口等基础信息,分析困难群众、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服务对象基本情况,调阅商务楼宇、公共设施等基础信息,通过短信、语音、视频电话等方式,与上级部门、街道“数字驾驶舱”、社区工作力量等开展协同处置。平台实现民生服务升级、到期的主动提醒,政策冲突、退出的及时预警,搭建居民线上说事、议事、评事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居民线上参与社区治理路径。
借助高速协调运转的城市大脑,“社区智治在线”不仅让社区治理数据“多”起来、“准”起来,还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治理中。
对于灯芯巷社区的居民而言,“亲邻E站”是“特色应用”中的使用率最高的系统。这个系统看起来就像一个微型社区,能查看社区近期发生的新动态、报名参加社区活动、发布个人微心愿、评议社区事务、监督社区党务工作和财务清单等,也可以线上说事、议事、评事,在线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根据浏览量、关键词自动形成的热议话题,实时反映了居民的集中诉求。
不久前,灯芯巷就发起了一轮投票:小区门口的一排木质花架,长时间遭风吹雨淋,出现了开裂、腐朽,存在安全隐患。于是,社区决定对花架进行修缮,制订了两套方案,并在“亲邻E站”发布,让居民来投票。
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居民自治,而下城则运用技术手段,让居民在云端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长庆街道更是将涉及基层社区日常治理的各类数据纳入驾驶舱,实时呈现日常纪检监察信息、小微权力运行情况及上级职能部门汇总的有关社区数据,数字赋能精准监督。
从数据的归集管理,到分析、处置、服务,数字赋能为下城城市治理插上科技翅膀,在“耳聪目明”的同时,也提高公共服务品质、管理精细化程度。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用信息技术赋能城市治理,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个人,是民之所望,更是施政所向。下城正不断探索数字赋能城市治理,为杭州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提供“下城样本”,也让更多群众在数字治理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