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争当时代弄潮儿⑥丨潮起扬帆 读懂钱塘江文化背后的坚守

   编者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浙江在线推出“争当时代弄潮儿”系列报道,从力度、速度、温度、热度、硬度、高度六个维度,看江干如何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广阔海洋,第六篇聚焦“高度”。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通讯员 李凌婧 俞亮)10月26日晚,位于杭州江干笕桥街道的森林海尚大舞台灯光璀璨,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携手王丽达、王凯、张莉莉等国内优秀艺术家,为数千名社区居民带来一场世界级交响乐的视听盛宴,这是杭州钱塘江文化节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

  从2017年开始,每年开春,每个江干人都有了新期待——贯穿全年的杭州钱塘江文化节,以高品质的文化节目,持续提升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成为钱塘江流域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之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悠悠历史长河里,钱塘江文化如一棵巨树的根系,不断哺育和滋养着江干这片土地。我们走近钱塘江文化背后的三位人物,看到钱塘江文化兴盛背后的坚守。正是这些执着挖掘保护传承钱塘江文化的人们,让江干文化在抢占思想文化新高地中,不断刷新杭州城市的“天际线”。

  赵海军:摸着石头过河

  挖掘钱塘江文化更多精彩

  采访江干区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副主任赵海军时,他正在为杭州国际工艺周奔波着。法国设计师联盟与杭州创意设计中心有限公司签约、瑞士设计师联盟与杭州文化会展有限公司签约……杭州国际工艺周的每个活动,赵海军都必须逐个细化再细化,这是第三届钱塘江文化节的重要内容。

  因为忙碌,赵海军的手机很难保持10分钟的安静,采访就在他工作的间隙中开始了。每天像打仗一样快节奏的工作,赵海军已经保持了近三年。2017年初,江干区决定举办首届杭州钱塘江文化节,由区文创办负责筹办工作,赵海军承担着方案筹划、项目招标、活动实施等文化节全流程的事务。

7月23日,“钱江弄潮——中国画、书法、篆刻艺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作为一名文化战线工作者,在赵海军眼里,钱塘江文化对于江干有着特殊的意义。“江干是钱塘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已实现了从城郊结合到人文新区的华丽转身,江干的发展如何更进一步?就需要钱塘江文化来引领。”赵海军告诉记者,钱塘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兴盛钱塘江文化,却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团队每个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何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考验?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个个问题,每时每刻都在拷问着我们,激励着团队要从细节做起。”说罢,赵海军拿起一沓厚厚的图集,告诉记者,以征集钱塘江文化节吉祥物“弄潮儿”为例,先后就经历了7轮社会各界征集热议,“我们还专门策划了数场圆桌会,邀请文化界人士、创业者和企业代表对形象展开讨论,使吉祥物在‘拍砖’中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目的就是挖掘最大可能,确保最大精彩。”

钱塘江文化节吉祥物“弄潮儿”

  今年7月23日,钱塘江文化“北京周”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大型交响乐《钱塘江交响》成功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还被列入国家文旅部“2019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赵海军激动得数晚没有睡好觉。

  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江干举全区之力高水平推进,也离不开赵海军和团队付出的巨大努力。连续3个多月,赵海军和团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对文化节系列活动方案修改了30余次。

  为了对接国家相关部委和国家级文化机构的文化资源,赵海军跟随江干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先后走访调研20余趟。“记得有一天,3场活动同时举办,我和同事3个会场连轴转,一边盯进度、抓协调,直到晚上十点散场后,大家才想起没吃晚饭。”赵海军笑着说。

  坚持精品导向,讲好“江干故事”,钱塘江文化节举办三年来,创作出一批“留得下、传得开、走得远”的文化精品。其中,《口袋森林》《钱塘词画》《杭州钱塘江流域传统村落影像志》等入选省市文化精品工程扶持项目。

  面对一项项来之不易的荣誉,赵海军来不及停下来“欣赏”,采访临近结束,他在日历上划下一个又一个圈:“第三届钱塘江文化节还没结束,第四届又要来了,得提前策划起来,对于我们来说,这又是个全新的开始……”

  胡坚:研究永无止境

  文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钱塘江文化研究会,是现在胡坚介绍自己时放在第一的身份归属。2017年,胡坚挂帅钱塘江文化研究会担任会长,开始了研究钱塘江文化的人生新阶段,在钱塘江文化官方微信上,“胡坚”二字署名的研究文章占大多数。

  听闻记者来采访钱塘江文化,胡坚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杭州和浙江的经济转型,一靠科技,二靠文化,挖掘钱塘江文化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用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翻阅其中一篇胡坚的署名文章,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文化越来越成为发展的主题,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和发展潜力的根基。”

过去两年来,钱塘江文化研究会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

  研究钱塘江文化有着怎样的感受?胡坚认为,“更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苦旅”。以钱塘江文化的内核为例,此前,就从未有过系统的梳理剖析。

  “什么是钱塘江精神?我们在前期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各界广泛讨论和求证,经过数十次的自我否定后,最终确立为‘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12个字。”

  胡坚告诉记者,“勇立潮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殷殷嘱托;“大气开放”代表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互通共荣”则因为钱塘江历来是上游物资输送至沿海和徽商往来的主要通道。 

  短短三年不到,钱塘江文化研究会被评为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巨大荣誉的背后,靠的是钱塘江文化研究会的“主动作为”。通过深入挖掘钱塘江文化脉络和内涵,研究会先后组织钱塘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美食与优雅生活国际论坛、文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深入全省各地开展20多次调研活动。

  “每次调研都要出成果报告,在钱塘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期间,研究会成立5个调研组,花半年时间,蹲点衢州、金华、绍兴等钱塘江流域城市,最终写成16万字的调研报告。”胡坚笑着说,这份调研报告对钱塘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作了深入分析。报告显示,浙江现有上市文化企业39家,大部分位于钱塘江流域,钱塘江流域文化产业成为新时代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由钱塘江文化研究会组织的钱塘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大会

  与其他纯学术型的社会组织不同,钱塘江文化研究会格外注重研究成果的落地,以至于在研究会建立之初,就吸收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加入。不久前,就文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钱塘江文化研究会还向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50条建议。

  “比如,关于宣传文化方面的建议,具体内容包括开展钱塘江文化资源普查,征集‘钱塘江颂歌’,编辑出版‘钱塘江故事’系列丛书等,内容具备强烈的操作性。”胡坚说。

  如今,每周外地出差成了胡坚的家常便饭,在他的笔记本开头,记录着这样一些纲领性的方向:努力开拓钱塘江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推进钱塘江文化产业的突破与发展;挖掘钱塘江文化在当代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采访间隙,胡坚的视线移向地图上绵延奔腾的钱塘江,目光坚定,他心中有着一个清晰的目标——以钱塘江文化研究为支点,撬动整个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让钱塘江流域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建设发展的新引擎。

  王云良:悉心耕耘在乡土

  钱塘江文化可以更接地气              

  在江干彭埠,“王云良”的名字无人不知,青少年知道他,因为他送非遗进学校;中年人知道他,因为他连搞了十届彭埠街道运动会;老年人知道他,因为他常态化组织越剧团进社区……生于钱塘江畔,过去35年里,王云良悉心耕耘在乡土间,推动钱塘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江干老百姓喜闻乐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地处江干近郊的彭埠,步入快速的城市化大潮,同时也带来发展上的新问题——麻将扑克成为居民门消磨时间的家常便饭,这让土生土长的彭埠人王云良急了。“难道任由让人堕落的赌博,去占领乡村的文化土壤?这是万万不可的。”王云良告诉记者,从那时起,他就立誓要把老百姓从麻将桌上“拉”出来,而他的底气,就来自源远流长的钱塘江文化。

《小白菜》部分作者合影,最前方为王云良

  彼时,由于酷爱民间文学创作,王云良已进入彭埠街道文化站工作。上任的第一件事,他就着手组建了“草根文学”队伍——小白菜文学社,让一群喜爱民间文学的“泥腿子”,走上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王云良带领团队创作的《小白菜》期刊,一经推出就深受老百姓欢迎。

  “乡下的草根文人,喜欢动动笔头的,会写点广播稿的,都被我请进了文化站。”王云良笑着说,透过大家齐心协力写的《小白菜》,让新彭埠人了解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也让老彭埠人重新看到“老底子”的文化记忆,并传承下去。时至今日,小白菜杂志已推出50多期,发行量超两千本,读者遍布江干各地,供稿人也扩展到百余人。

  在王云良的案头,每期的《小白菜》都做了归类,记者随手翻了翻:七堡老房子诞生彭埠第一批“赤脚医生”;五堡为什么叫五堡;下六甲庙的前世今生……这些有趣的文章,均由彭埠百姓自主投稿。王云良坚信,在这些文字的一笔一划间,《小白菜》营造了一种阳光高雅的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人的素养,在推动人的城市化上发挥着独特作用。

《小白菜》期刊

  除了《小白菜》外,王云良还走遍钱塘江流域的山山水水,组织小白菜文学社到钱塘江源头探源,成功挖掘出《钱王射潮》《潮神伍子胥》《秋生》等数十篇有关钱塘江的民间传说,自费编著出版了《钱塘江传说》,推动“钱塘江传说”成为省级非遗项目。而这些有趣的钱塘江传说,更被王云良搬上了演出舞台,飞入寻常百姓家里。

  在彭埠,有一个平均年龄超60岁、30年演出超万场的民间组织——彭埠越剧团,这个剧团就是王云良一手组建的,“剧团演到哪,戏迷跟到哪”,在三堡剧场创下连续15年天天演出的辉煌记录。王云良告诉记者,“许多钱塘江文化的讲述者,因为年迈去世了,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也在变化,传承钱塘江文化急需创新。”

  今年,王云良即将迎来退休,对于退休后的生活,60岁的王云良也定下了新目标——继续推动钱塘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让钱塘江文化成为激励一代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浙江新闻+】

  找差距补短板 

  江干当好文化兴盛排头兵

  过去三年里,在江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江干深入贯彻“文化兴盛”战略,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铸城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钱塘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果,特别是,“社邻文化月”定期为居民奉上文化大餐,钱塘江文化“北京周”的成功举办,大幅提升了区域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当下,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江干对标“一流标准、一流业绩”,站在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中去审视,在推动文化兴盛中主动找差距补短板。比如,如何更好实现文化资源和服务的有效下沉,让更多百姓分享钱塘江文化建设带来的福祉?如何破解文化人才骨干缺失的问题,让更多善于发动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发挥作用?……

  面对一项项新挑战,经过深入调研实践,江干区委宣传部提出破解之道,以提升百姓文化生活品质为例,江干将多方面引入文化资源到基层,打造“蕙美江干”基层文化服务平台,实现文化活动“菜单式”配送。此外,江干还将按照普惠共享的目标,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杭州书房、社区文化家园、社区青少年俱乐部、企业文化俱乐部等群众身边的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钱塘江文化社邻之家、钱塘江文化公园等集中展示、交流和传播钱塘江文化的阵地,持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潮起钱江,奔腾不息;勇立潮头,奋进不已。江干将坚持时代性、先进性、群众性和创新性,按照一流标准推进钱塘江文化建设,把今后的钱塘江文化节办得更加精彩,让钱塘江文化真正成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源泉。

相关稿件
· 争当时代弄潮儿①丨力求“跑零次”!江干换位思考创新服务
· 争当时代弄潮儿③丨传承红色力量 江干党员干部这样践行初心使命
· 争当时代弄潮儿④丨追梦十二时辰 感受江干创客创新热度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