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争相涌入杭州,成为用“奋斗”书写城市历史的杭州人,为这座风景秀丽的创新之城注入新活力。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推出《奋斗者说》栏目,记录杭州人在这座城市创业、奋斗的故事;也通过他们的青春与梦想,记录下这个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印记。
人物名片:
李富,1978年出生于重庆,小学毕业的她,如今是桐庐县环溪村爱莲酒坊的创始人。因在家里排行第二,人唤“二娘”。随着环溪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与她结识。二娘的莲花,二娘的酒,二娘的人,已经成了环溪村里最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
“坚持下去,没有做不成的事。”——李富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6月5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曾艺)她4岁丧父,母亲嫁人,从小跟着奶奶生活;12岁小学毕业便辍学,在社会上摸爬滚打。18岁来杭,李富做过餐厅服务员、收银员、医药销售,开过餐馆,办过工厂,2005年就已经在杭州买房。从在贫困线以下挣扎,到有房有车有钱的新杭州人,这个小学毕业的山城妹子用了不到10年。
2013年,她毅然辞去城市高薪工作,脱下职业装,褪去精致的妆容,来到当年还默默无闻的环溪村创业。
就是这样一个原本既不会种莲也不会酿酒的异乡人,成功把500多亩荒地盘活,把一个乡村小酒坊做到在全国有8个分销点。不论是服务员、医药销售还是老板娘,她干一行爱一行。
“我就是不安分,胆子大。”二娘笑道。
放弃优越生活 回到乡村创业
2005年,李富去公司应聘医药销售岗位,当时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直言:“你不合适,学历太低。”一同应聘的其余4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李富想也没想,抬头撂下一句话:“给我3个月时间,我会证明我的能力。如果到时候你们觉得不行,我把工资退给你们。”
那年年底,李富的销售业绩拿了第一,甩出第二名老远。就这样,她做了七年的医药代表,收入最高时年薪能有十几万元。
2013年,35岁的李富有了些积蓄,辞职去桐庐环溪村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茶创业。
“待在城里压力太大,每天出门都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觉得生活很枯燥。”回到农村的她如鱼得水,“每天带着一帮老人家干活儿,觉得挺舒服的。”
种莲酿酒 三年后营业额超百万
让李富没想到的是,刚到环溪村不久,村干部就找到她,想让她承包村里的500多亩土地。
原来,2012年环溪村将全村原本分散经营的土地统一流转,准备种植莲花。然而直到2013年3月,依旧无人前来承包。眼看着几百亩地荒在那里,心急如焚的村干部想到了这个重庆妹子。“这人有股韧劲儿,这几百亩地交给她准没错。”
可二娘却被吓到了,“几十亩我还行,几百亩怎么办,以前我也没种过莲花啊!”
“你去做好了,遇到困难政府肯定会帮助你的。”村干部拍着胸脯说道。
李富听罢,想也没想就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做农业哪有那么容易,第一年,收上来的两万多斤莲子滞销了,七八十万元投下去,仅收回两万元,她亏得血本无归。
“要不要试试做点别的产品,莲子酒?你去做,做好的话我们给你包销3年。”村干部又一次拍着胸脯笃定地说道。
李富有些激动地说:“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敢拍胸脯、做担保的村干部。这种信任,在别处真的很难有。”
于是,她又一次二话没说,转身就去建德找老师傅学起了酿酒。
第二年,因为莲子酒,李富的营业额从2万元攀升至30万元。第三年,营业额冲到100多万元。
三顾茅庐 终获酿酒要诀
莲子酒成功后,李富又研发了酒精度数较低的果酒、米酒等新产品。
回忆起学习酿酒的经历,李富说,这是一个极其琐碎和漫长的过程。老师傅的酿酒手艺都是“吃饭的家伙”,轻易不与人知。那段日子,她跑遍了附近的县市,遍寻酿酒大师,三顾茅庐,最终才打动了老师傅,学到了“真功夫”。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富在温州结识了一位老妇人,她酿的米酒特别好喝。
“我想跟您学做米酒。”二娘恳求道。
“不可能,附近那么多人想学,我从来没教过,不可能的!”老妇人断然拒绝。
但李富并没有放弃,每次经过温州,她定会登门拜访老人。逢年过节,还给老人寄茶叶、寄衣服,久而久之,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终于有一天,当李富再次表示想跟她学做酒时,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你来啊,我教你!”
2016年4月,李富动身去温州学做米酒,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她在老人家店里干了3天的活,擦门、扫地、抬东西……什么都做,但依旧没收获到关键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三天,李富打算离开时,老妇人松口将最关键的要诀教给了她。
“不论是不是有求于人,我都真心相待。即便学不到酿酒的手艺,但我们两个陌生人能变得像亲人一样,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李富说。
最近,李富跟村领导提出想办酿酒学校,让酿造手艺不再是一件“咬着不放”的宝贝,领导们对此都很赞同。
二娘的生意经 “坚持”和“良心”
小学毕业的李富,嘴里没有文绉绉的词。她说,自己的生意经总结起来,只有两点——“坚持”和“良心”。
今天,在所有人绞尽脑汁琢磨营销方案、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的时候,李富采用了最“笨”的销售手段——人情。
采访当日,爱莲酒坊来了许多客人,李富忙着给他们尝酒、切西瓜。10分钟后,游客离去,记者问她卖了多少酒?她说:“两瓶米酒,80元。”
茶水、试饮、西瓜……这些免费供应的东西,算算成本,每天也要300元。然而,有时300元花了,也许还一无所获,但李富依旧乐呵呵的。
“别人大老远来环溪旅游,我也希望我们的热情好客,能给他们留下些美好回忆,至于买不买,有心人认识了你,后面要买酒肯定会想起你的。”李富笑道。
爱莲酒坊的酒全国包邮,有些偏远地区的订单几乎挣不到什么钱,但李富坚持要做。“我只有七八千‘酒粉’,但我敢说,我的粉丝粘性是别人比不了的。”
靠着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温度,以产品的质量为基础,李富的酒从小乡村做到了全中国,许多“酒粉”成了她在外地的代理商。
40年前,父母为二娘起名“李富”,想来是希望女儿能够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没成想,半辈子过去,这个重庆姑娘吃苦挣钱,却依旧是素面朝天。
她没读多少书,却活得十分明白。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总会不遗余力地去实现。
李富说,杭州是个很“静”的城市,这里的人似乎很能沉下心来做事,不同于家乡的浮躁,她来了便不想再走。
如今,李富正打算扩大酒坊生意,兴建酒厂,村里已经批了地块。她说,她的酒厂不需要秘密,里面将设全开放式参观平台。“我的农业,不讲究有机,也不说绿色生态,我只讲良心,摸着良心做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