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留 吴振宇)春节刚过,一篇《逃离北京,拥抱杭州》的网文又火了。
恰好,2月27日,杭州市举行了人才工作新闻恳谈会,来的不光有记者这些老面孔,还有一些新面孔:几家猎头平台的负责人。
猎聘浙江分公司总经理柴卿说:“今年春节后,我们为杭州企业提供招聘会的频次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求职者,更加愿意来杭州参加工作了。”
近几年来,总听说杭州人才流入率又双叒叕拿到了第一,到底增长多少?这些人才在意什么?人才工作为什么受到空前重视?
连续三年来杭人才高位运行
在杭州龙翔桥地铁站里,能看到“成都·许你一个美好未来”的人才新政广告。
成都赤裸裸来到杭州地盘抢人,背后是引才大战激烈的严峻事实。其实,在各项人才流入率榜单上,成都拼不过杭州。
究竟多少人才流向杭州?
杭州市委组织部透露了最新的数据:2017年,杭州新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7.93万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0003名,同比增长高达20.9%。
“这已经是第三年突破7.5万人。”杭州市人才服务局毕业生就业服务处处长祝国群介绍,2015年,杭州接收应届毕业生首次突破7.5万人,此后进入高位运行阶段,且每一年增长态势都十分明显,“来杭应届毕业生中,超过六成来自市外高校,湖南、江西高校毕业生的增幅扩大。”
长期占据“第一”位置的杭州海外人才流入率,同样有了流入人数佐证。
2017年,杭州新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人才55名,带动引进海归人才4068名;新增市“115”计划高端外国专家年薪资助项目23项、引智项目206项,带动引进外籍人才6150名。
杭州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陈宇介绍,近年来,杭州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2.9万人、外籍人才1.5万人,共有外国人注册(担任法人)的企业4980余家。
杭州新增常住人口过去三年里同样大幅跃升。
2015年、2016年、2017年,新增常住人口分别飙涨了12.6万、17万、28万,这个数据2011年到2014年分别只有3.76万、6.4万、4.2万、4.8万。相比之下,近三年增速之快超乎寻常。
人才到杭州,看中了什么?
不论人才数量、还是常住人口增速,2015年算得上分水岭。
“2015年,杭州迈入万亿元GDP俱乐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提供了优质的就业岗位,同时城市美誉度的不断提升,也使杭州具备相当吸引力。”祝国群说。
相比于同样处于上升通道的兄弟城市,杭州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陈键的回答是:首先是政策创新。
杭州在2015年推出“人才新政27条”,是国内第一个实现人才分类认定的城市。紧接着,2016年的人才“若干意见22条”,侧重让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即使现在,在国内也不多见。”2017年,杭州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又出台了人才国际化实施意见。
不过,好政策哪里都有。在陈键看来,杭州最大的优势是人才生态。
他想起一个海归与自己的对话。
“这个海归回国前,因为时差,他所在的城市白天时,国内还是黑夜。那时,杭州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宁愿半夜给他打电话,也不愿国内白天时打给他,这让他十分感动。”
“不管人才到没到杭州,只要愿意来,就有就业、教育、医疗等各类要素予以保障。这种人才最优生态,就是杭州最大的优势。”陈键说,根据第三方平台统计,现在,杭州每天平均有9.5场创业创新活动,人才、资本、项目、技术已经在相对固定的地方融合集聚。
从政治站位审视人才工作
对人才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未来。不少地方将人才工作当成了重要的政治任务。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人才的“两个定位”:一是把人才强省作为“工作导向”,二是明确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
所谓“战略资源”,就是对全局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表明了人才的第一资源、第一优势、第一驱动力作用。
人才工作在浙江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宁波首次就“书记抓人才”工作述职评议,温州要“下好人才工作这颗‘先手棋’”,金华要“与时俱进抓好人才工作”。而杭州,站在“后峰会、前亚运”的新起点,在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世界名城的新征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
不过,对照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杭州的人才还存在短板。“特别是高端人才短缺、大院名校不足,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短板。”陈键说。
杭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构筑人才高地的关键,就是“坚持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城市的理念”。
今年,杭州会着重在搭建引聚人才载体平台、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推进人才工作国际化、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四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服务全省的人才高地,为推进人才强省、加快“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