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教育考试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小诗《苔》一夜爆红 作者袁枚是个有故事的杭州人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雯 通讯员 方涛)这两天,杭城各所小学都开学了,不少家长注意到,孩子们在2018年的第一份作业,是背诵袁枚的诗《苔》。

  春节期间,寂寞了近三百年的小诗《苔》因为央视的一档文化综艺《经典咏流传》一夜刷屏,该节目于上周六起在央视一套续播。很多老师都紧跟热度——一开学就和孩子们分享这首诗,以及诗中传达的精神。

  长寿桥小学一(3)班的班主任孟宇老师的说法,代表着很多老师的心声。

  她说,这首只有20个字的小诗鼓舞着每个独一无二的“我们”,在新的学年,她想用这首诗给每一个孩子鼓劲儿。

  “即使微小也要绽放美丽光华,安于平凡但绝不安于平庸,一心向暖,永不放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大多数的我们像苔,没有牡丹那样万众瞩目,我们虽小,也可以像牡丹一样盛开。”

  虽说《苔》一夜盛放,可它的作者——被誉为“乾隆三大家”的杭州人袁枚,并不为普罗大众所熟知。其实,文化圈里,三百年来,袁枚一直是话题人物。

  今天我们就讲一点袁枚的杭州故事,大树路、葵巷、西湖畔、万松岭……在杭州,这位才子的痕迹已经不多,但是在阅读中,仍可看到他在这座城市中的成长,以及这座城市赋予他的独特性情。

  从大树路到葵巷

  一个12岁中秀才的学霸

  杭州体育场路与建国路交叉口附近的大树路,曾有袁枚的祖居。1716年3月,袁枚出生在这里。7岁这一年,袁家搬到葵巷,一直到袁枚17岁才迁居他处。

  不过,如今这两条路上,都找不到袁枚的痕迹。

  城市的发展,让很多往事退去,即使在袁枚的时代,也是如此。袁枚56岁时从南京回杭探亲访友,又一次经过了葵巷的旧居,他记起幼时这里曾是宽展的游玩之地,而今再看,却觉得拥挤狭窄了。

  少年袁枚,家境贫寒,全靠在外做幕僚的父亲寄食维持生计,但这并没有阻碍他成为超级“学霸”。搬到葵巷的这一年,7岁的袁枚开始入私塾读书,但买书却是件奢侈的事,他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自己看中的好书,往往是在梦中“买回”。

  12岁时,袁枚就中了秀才,入县学,但天性不羁的他对八股文不感兴趣,科考之路走得不算通畅,直到23岁这一年,才在京城考中举人。

  次年,也就是1739年秋,袁枚告假还乡,与王氏完婚。这次他在杭州待到春节,才再度返京,仍在词馆任庶士。此后,杭州人袁枚,对于杭州而言,开始有了过客的意味。

  变私家庭院为“市民公园”

  比“西湖模式”早了200多年

  袁枚对西湖的爱,就如古往今来所有的迁客骚人。

  9岁的袁枚曾在吴山之上,随口吟出“眼前两三级,足下万千家。”这句童稚之语,但在他晚年重游吴山远眺西湖时,还是感叹:“觉童语终是真语。”

  1742年5月,袁枚奔赴溧水担任知县,而后在今天的江苏一带开始多年的为官生涯,怀念故乡的他曾戏刻一印“钱塘苏小是乡亲”。

  《随园诗话》里记载着一则故事:某尚书到南京时向袁枚讨诗集,袁枚就钤盖了这方印章,谁料此公以为袁枚的举动轻佻。而袁枚却正色道——今天你以为苏小小低人一等,但百年之后,人们记得苏小小,却不知道你们这些达官贵人。

  任江宁知县时,袁枚在南京购得一座废旧的园林,后改名“随园”。历经宦海沉浮后,失落的袁枚辞官,在随园开始了长达50年的隐居生活。

  归隐的袁枚立刻有惊人之举。他拆除随园围墙,任由游人赏玩,还在门联上大书:“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私人庭院成了“市民公园”,随园由此闻名天下。此后的《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出版后,自然有人慕名购买,一时洛阳纸贵。这背后的经济效益到底是袁枚豁达的回报抑或是生意经,已经无法考证了。

  而到了21世纪,在袁枚的故乡杭州,拆除沿湖围墙,西湖全景免费向游人开放。舍弃门票,以小博大,游客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使杭州受益至今。

  个性袁才子

  也有不少“黑粉”

  袁枚在随园的隐居生活,其实相当“高调”,开销巨大。而袁枚已经不仕,但他并不想降低生活品质,于是广收弟子,甚至收了许多女弟子,也因此饱受争议。此外,为他人写传记、墓志铭,润笔丰厚——“竟有一篇墓志送至千金者”。

  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故乡杭州当然不能错过。他在西湖宝石山上举行了两次著名的作秀性质的诗会,席间皆为其女弟子,多至13人。第二次诗会时,袁枚已81岁。

  所以,有强大“朋友圈”的袁枚,也有锲而不舍的“黑粉”。袁枚的一举一动都令他们不解:他饱读圣贤书,却离经叛道,“郑孔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偏偏要写一本《子不语》记录鬼神故事。

  对于文人的责难,袁枚一般也都一笑置之,被骂得不耐烦了,才在绝命诗里反击:“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老袁到老仍有一片童心。

  (本文部分参考《随园诗话》《袁枚:性灵人生》)

相关稿件
·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场诗歌朗诵会打动滨江人的心
· 拱宸邀月诗船助兴 大运河庙会有场原创诗歌中秋朗诵会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