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社会民生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外卖买菜成新趋势!传统菜摊数字化升级 杭州又领先了

  在杭州文二街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张姐的摊位占据了农贸市场进口的有利位置,但是张姐却“眼红”位于市场角落里的摊位。“里面那几家上线了饿了么,生意特别好,每天很多外卖小哥跑进跑出。我也想弄,就怕不会操作。”张姐说。

  张姐眼红的生意,其实是杭州人的新爱好——用外卖买菜。饿了么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文二街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外卖买菜的全年整体订单同比增加125%,华丰农贸市场同比增加达5倍之多。杭州消费者买菜的订单,笔单价接近6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以上。

  “角落摊位”一天营收6000多元

  刘仓贵就是张姐“眼红”的对象,他在文二街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经营了十几年摊位,2017年8月开始上线饿了么,是农贸市场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刘仓贵一家人都在这个菜场里忙活,媳妇和父亲在摊位上整理菜品,刘仓贵则满菜场跑着给用户配菜。去年,刘仓贵的店铺在饿了么平台上一天的营收就有6000多元,基本上占了他总收入的8成。

  把传统菜摊搬到外卖平台上,刘仓贵感受到了收益的增加,也明显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我们能送,超市和社区生鲜店也都可以送外卖。现在我们都在互相学习,谁有好的方法立马就被隔壁摊位借鉴去了。”为了吸引客源,刘仓贵很用心维护外卖平台上的用户,不论用户买多买少,都会送一些葱、姜、蒜。针对年轻用户,刘仓贵的店铺还推出了现剥玉米粒、去皮土豆等菜品。

  外卖买菜的用户以年轻人居多,但也不乏老年顾客。刘仓贵说,有一个60多岁的阿姨,几乎每天都在网上订菜,在他那里已经订了两年多。

  传统菜摊数字化升级杭州又领先了

  只要手机上下个单,半个小时饿了么小哥就把新鲜菜肉送上门,这种方便快捷的体验,已经让外卖买菜变成一种新的趋势。

  饿了么数据显示,相比全国买菜用户来说,杭州人对于海鲜和肉禽蛋的偏好度略高,过去一年,杭州消费者购买最多的是土鸡蛋。而下单最多的一位杭州消费者,一个人一年光买菜就下了349单。还有一位杭州消费者一次购买了近2000元的食材,其中包含了一条近600元的东星斑、三门青膏蟹、梭子蟹、虾菇、鹅、黄牛肉、后腿肉和筒骨,以及冬笋、马蹄等共计37件菜品。

  消费需求升级和城市规划的调整,倒逼着农贸市场用更高的流通效率和更好的经营秩序来适应变化,杭州在这一方面又领先了一步。

  2018年,杭州市政府开启了市区农贸市场新一轮改造提升工作,用三年时间,对主城区政府定点配套农贸市场进行再提升。杭州在农贸市场改造上已经卓有成效,出现了经过改造的“网红菜场”。截至2018年底,已有47家市场完成改造提升任务。

  菜场经营者是城市经济末梢的小微商户,整体数字化程度非常低,但在整个生鲜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外卖平台帮助这些商户实现了第一步的数字化。饿了么杭州负责人表示:“接入外卖平台,不仅仅让传统菜摊多了一个引流的渠道,而且帮助这些菜场摊位实现在线化、数字化,通过平台大数据来指导进货、库存管理和销售,还能对用户精准画像进行针对性的营销。”

  (原标题《外卖买菜,杭州有人一顿花了2000元》,记者 张丽华,编辑 李如)

相关稿件
· 时令菜送给孤寡老人 富阳环山乡新建61个“爱心菜园”
· 滨江这个区块的居民买菜要过江?家门口的农贸市场何时有
· 爆改后的菜市场 我还以为进了日料店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供水量创新高 “烧烤模式”下杭州怎样保障今夏城市用水?
·棒冰免费自取 杭州这50多个冰柜有“凉”更有爱
·杭州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千余处 让充电安全又方便
·6所学校+3条道路 杭州大城北又“上新”了
  本网专稿
·从“拧螺丝”到“工程师” 杭州钱塘区探索产业工人共富新路径
·官宣!《梦想天堂》正式成为“杭州市市歌”
·文化中国行丨“走读吴越”系列报道之一:一抹“秘色”,何以灵动千年
·杭州5万余家商户承诺“离店无忧” “一键和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权威发布
·杭州首个区级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正式定档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区县新闻
·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兴鸿建设为工友送清凉
·跳非遗竹马 弘龙马精神|淳安传承特殊年味儿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