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社会民生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钱塘江里有种“土著”鱼 属国家级“原种”

1.jpg

三角鲂

  桃花流水鳜鱼肥。春天,是个吃鱼的好时节。但要吃鱼,得要“养鱼”。

  记者从杭州渔政站了解到,杭州今年要投放鱼苗4513万尾鱼,集中在钱塘江以及千岛湖等,等到八九月时就可以端上餐桌了。

  停止挖沙,钱塘江鱼类生态好起来

  钱塘江江鲜有多美妙?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中可见一斑。

  古人将刀鱼、鲥鱼、鲻鱼并列为“富春三绝”。仅是刀鱼就吃出不少妙句。清代,李渔称刀鱼为“春馔妙物”——“食鲫鱼鲟鳇鱼有厌时,鲚则愈嚼愈甘,至果腹而不能释乎。”北宋,苏东坡守杭,喜食刀鱼,有“恣看收网出银刀”之句赞叹。而农谚有“刀鱼来踏青,春潮迷雾出刀鱼”的说法……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宇希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推进、水域生态环境改变,钱塘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日渐衰退,许多土著经济鱼类产量日趋稀少。据调查显示,上世纪70年代,钱塘江全江段共有202种鱼类;2001年只有鱼类127种,鲥鱼、白鲟、伍氏白鱼等20多种土著鱼种难觅踪影。

  “不过,随着杭州停掉了钱塘江挖沙船,钱塘江鱼类生态渐渐好起来了。”说起杭州为保护钱塘江“土著鱼”做的事,王宇希如数家珍。

  “1999年杭州开始启动钱塘江土著经济鱼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成国家级钱塘江三角鲂原种场1个。近年来通过野外采集保种、人工繁育、养殖应用、增殖放流等方式,开展了钱塘江主要土著经济鱼类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投放鱼苗就是其中一种,“从1983年起,杭州每年对钱塘江采取增殖放流,放流的鱼种包括鲢鱼、鳙鱼、草鱼、青鱼,以及三角鲂(鳊鱼)、花鱼骨(竹鱼)、黄尾密鲴(黄尾巴)等十几个品种,很好地恢复和保护了钱塘江的渔业资源。”王宇希说,迄今为止,涉及研究保护开发土著鱼类品种16个,包括已是国家级原种场的“三角鲂”,还有翘嘴红鲌、乌鳢、斑鳜、花鲈、刀鱼等,10个品种已形成规模繁育水平,累计繁育苗种2亿余尾,累计推广13余万亩次、产生效益超3亿元,在保护钱塘江土著鱼类资源、保持生物资源多样性、增加沿江渔民收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钱塘江“土著”鱼怎么吃?

  现在投放到钱塘江的鱼称为“冬片”,这些小鱼苗自己觅食、长大,等到今年八九月的时候,就能“蹿”到斤把重,要是被渔民捕上来,也许就是你家饭桌上一道美味江鲜。像属于鳊鱼种类的三角鲂,在钱江一桥上下游1000米的水域,是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所以这个地段是禁渔的。又因为生活在六和塔附近,所以也叫塔鳊。和团头鲂(武昌鱼)相比,三角鲂的肉质更细,也好吃的。

  不过,买到钱塘江正宗江鲜,可不简单。“那种江边摆摊说是刚捞上来的千万别买,都是假的。”王宇希说。因为钱塘江有捕捞证的渔船大概就2000多艘,每天上市的江鲜数量是十分有限的。想买正宗江鲜,专家给出两个办法。“市面上如果看到刀鱼和舌鳎,可以买。因为这两种鱼十分娇贵,目前还没办法人工养殖,只有野生的;另外要尽量根据鱼的捕捞季节购买,一般来说,刀鱼捕捞旺季在5—7月,舌鳎在9—10月,鲤鱼差不多是4—9月,鳊鱼为4—10月,草鱼、青鱼、鳙鱼、鲢鱼都是6—9月……”


相关稿件
· 杭州人家世居钱塘江畔百余年 口述四代城市变迁史
· 秒杀大片 钱塘江两岸惊现“天空之城”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供水量创新高 “烧烤模式”下杭州怎样保障今夏城市用水?
·棒冰免费自取 杭州这50多个冰柜有“凉”更有爱
·杭州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千余处 让充电安全又方便
·6所学校+3条道路 杭州大城北又“上新”了
  本网专稿
·杭州5万余家商户承诺“离店无忧” “一键和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杭州人听了近30年的《梦想天堂》 或将迎来“新前缀”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权威发布
·杭州首个区级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正式定档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区县新闻
·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兴鸿建设为工友送清凉
·跳非遗竹马 弘龙马精神|淳安传承特殊年味儿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