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美丽”赛道上如何持续领跑?“特长生”桐庐这样做

桐庐富春江沿岸风景 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吕玥 张彧 曾艺 共享联盟桐庐站 钱凌芸)美丽,是桐庐的最大优势、最厚资产。然而,放眼周边,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和周边县市的竞争越来越明显,以往桐庐在美丽城乡、生态建设、全域旅游等方面的领先优势面临着“追兵渐近”。

  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美丽”赛道上持续领跑?这是“特长生”桐庐直面的“美丽”竞速之问。

  “要持续走在前列,靠‘守摊子、吃老本’不行。我们要把人民幸福作为根本落脚点,走特色之路、聚优势之力、突竞争之围,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持续擦亮美丽品牌。”桐庐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雪后初晴的桐庐乡村 记者 姚颖康 摄

  六大景区回归

  全域美丽创新再出发

  新年伊始,经过精心打造的桐君山景区在游客面前展露新颜,这意味着桐庐六大老牌景区重新回归“国营”后,开启了2021年全域旅游的新征程。

  再次来到桐君山,78岁的王伟成百感交集。作为曾经的桐庐县旅游局副局长、现在的《桐庐旅游志》主要编纂者,王伟成见证了桐庐旅游发展的全过程。

  “当年是‘开了一个洞,富了一个村,活了一个县’。”回忆起40多年前的“桐庐现象”,王伟成的眼里依然闪烁着骄傲,“因为瑶琳仙境的成功开发,上世纪80年代,桐庐连续多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次位居全国县级旅游之首,轰动全国。”

瑶琳仙境 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发展的脚步,在历史的转角处拐了个弯。2000年前后,一批核心景区从国有转为民营后,由于经营等原因,桐庐大景区群的改革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而随着全省“千万工程”的步伐铿锵而至,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率先做出样板的桐庐,开始成为乡村游的“新顶流”,生态底色带来的发展红利,让桐庐领跑“美丽之争”。

  但近两年来,桐庐的全域旅游却给人“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印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从人数上看,去年乡村旅游游客占全县游客接待量的67%,但是从旅游收入看,乡村旅游在全县旅游收入中的占比依旧不高。

  2019年底,桐庐着手布局传统景区资产收购事宜。2020年9月,桐君山、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大奇山、天目溪漂流、红灯笼等六大老牌景区重新回归“国营”。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元旦3天假期,桐庐县纳入统计的各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0.37万人次,总收入2930.09万元。

  创新,成为桐庐描绘全域旅游后半篇文章的关键词。

  1月初,桐庐2021年的首场“三服务”活动来到大奇山景区,县委主要负责人现场发问:“回归的前半篇文章已经完成了,后半篇文章要怎么做?”

  “老牌景区是桐庐旅游的‘四梁八柱’,回归后,它们将是加快城乡旅游资源整合、加速‘旅游+’多元产业融合的关键枢纽,助力桐庐美丽经济进一步打品牌、擦亮点,推动全域美丽迭代升级。”桐庐县文旅集团董事长江峰信心十足。

  在各大景区即将大刀阔斧启动的提升改造计划中,桐庐正在探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招引专业运营团队,计划以大瑶琳景区和大富春江景区两大旅游板块构建为核心,组建综合文旅企业。

严子陵钓台 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艺术进山文化入村

  “人优我特”提升竞争力

  “美丽赛道”上争先,有赖于“人优我特”的创新致胜。桐庐将文化基因融入乡村振兴,以此作为关键发力点。

  在桐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雷启迪办公室的书柜上,数十张山野间的艺术装置照片,格外引人关注。“这些都是日本七届大地艺术节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挂在这里是给自己一些激励。”雷启迪笑言。作为日本大地艺术节开办20年来的首个海外项目,首届桐庐大地艺术节有望今年秋天亮相。

  雷启迪坦言:“我们引进大地艺术节,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的文化艺术底蕴,为擦亮美丽品牌注入更多发展活力。”

  文化不仅兴盛在纸笔间,更兴盛在实景中。“桐庐一直坚持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中医药文化、隐逸文化、诗词文化在桐庐绵延流长,我们也很注重发掘保护这些传统文化。”桐庐县原文联主席董利荣告诉记者,近年来,桐庐还开通了富春山居图水上实景游航线,推出主题舞台剧《春江花月夜》,打造富春江绿道骑游、古道徒步游等特色线路。

《富春山居图》水上实景游 桐庐县委宣传部供图

  要点燃文化的火种,离不开文化艺术人才的集聚。去年9月以来,桐庐全县已有11个村开展了“艺术乡村”试点建设:青龙坞的“声态艺术基地”、百江镇的“田园艺术创作基地”、白云村的“中国新乡村音乐演艺交流基地”等试点项目,珠落玉盘。

  越来越多的艺术人才,成为村里的常住民。上海的水彩画家金钰琦正式落户,成了一名“新石舍人”。他说,村里的艺术氛围比城市里更纯粹,更能激发灵感。截至目前,桐庐乡村已吸引200多位文创客栖息,相关工作室达120多家。音乐会、艺术展、文创市集等一众文化艺术活动,在桐庐乡村屡见不鲜。

  关于艺术与乡村,更丰富的设想还在逐渐成形。今年,桐庐将进一步打造县城诗路文化景观带,加速推进钱塘江诗路文化传承(富春山水)生态保护区的建设。1月初,桐庐县的深澳村加入浙江省集中打造的大花园耀眼明珠之列。

  “与文化的结合,是增强桐庐最美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雷启迪说。

芦茨风景 张宇 摄

  美丽迭代升级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但美丽的绿水青山,若没有发展内核的支撑,是不可持续的。

  桐庐从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下一步桐庐美丽乡村建设路在何方?这是全县上下都在探索突破的课题。

  去年9月,桐庐开启美丽乡村3.0版建设,这次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关注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跳出以往“村庄环境+故事”的固有模式。

  数字乡村、法治乡村、艺术乡村、创业乡村和文明乡村建设,五大特色乡村、首批41个试点村正在加速推进中。

  数字乡村建设,正在全面“赋能”。在莪山畲族乡莪山民族小学的美术课上,这里的孩子对戴着VR眼镜上课一点不陌生。该校副校长应丽婷说,VR教学带来的不止是教学方式的革新,“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这副眼镜就像翅膀,带他们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莪山民族小学VR教学课堂 记者 姚颖康 摄

  而数字化“三农”主体培育工程,让莪山乡沈冠村的“稻鱼共生”基地通过5G赋能,亩产值从300元增至1万元,实现了大幅跃升。这两年,从开通10公里光缆,到推进5G信号全覆盖,数字应用已融入当地乡村经济、民生、治理等各个领域。

  美丽乡村,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令桐庐乡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信步在城南街道仁智村里,随处可见顶着荷叶探头探脑的卡通形象“呆馒”。可别小瞧这一道软糯呆萌的酒酿馒头,它的背后是4000余万元的创业计划。“我们已经招引乡贤回村成立公司,运行整个产业建设,还想策划馒头节,请城里人到村里品鉴美食生活。”该村村支书袁烈波说,今天的仁智村,本地人引以为傲,更是创业者的天堂。

  白云村以集体创新的“环境入股”模式,让老村“活”了;母岭村积极鼓励村民“触网”,全村有130余户农户开办了桂花系列农产品销售微店,曾经的“欠债村”“火”了……截至目前,桐庐乡村共有市场主体3000多家,就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10%。

桐庐志愿服务主题嘉年华活动现场 记者 姚颖康 摄

  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夯“基”。打通乡村法治“最后一米”,富春江镇给每个行政村都选派了1名优秀的政法干警、律师,实地实时解决问题。目前,桐庐县微法庭村级覆盖率已达到80%,全县有1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美丽的核心竞争力,转化成城乡统筹的和谐,转化成全县11万志愿者的文明新风,转化成桐庐城乡居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相关稿件
· 总投资121亿元 桐庐今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
· 沉寂26年物证开口说话 桐庐案发年代最久命案成功告破
· 向往之地·桐庐美丽新元年②丨“梦与远方”就在“白云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