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1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朱奇峰 周梦瑶 共享联盟下城站 柳景春)“太方便了!没想到现在可以24小时办事了!”近日,杭州下城区潮鸣街道居民小胡在体验了24小时自助办理机后感叹道。
小胡因工作原因,白天无法到窗口办理业务。而24小时综合自助服务区设有综合自助办事服务机、24小时自助工作台、自助出件柜等设施,解决了他工作日期间不能办事的烦恼。
这是街道政务信息化不断延伸的一项探索和尝试。11月3日下午,街道体制改革和服务管理创新经验现场专题交流会在杭州下城区举行。会上,下城区街道政务信息化标准流程建设的经验,再次在全国推广。
去年1月,下城区以“街道政务信息化标准流程建设”为实验主题,入选民政部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城市大脑”建设和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结合。
在实验区的创建中,下城全面构建“1+8+X”数字驾驶舱体系,即1个区级数字驾驶舱、8个街道数字驾驶舱、多个社区智治在线和园区数字驾驶舱,从突破信息壁垒搭平台、再造政务流程建标准、拓展智慧应用促治理入手,让服务便民的同时,减轻基层负担。
交流会现场,杭州社区智治在线平台——下城平台得到在场专家的关注。今年6月正式上线的下城平台,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打造实时在线的“民情通”“好帮手”。
“第一网格居民需申请高龄津贴,请尽快上门办理。”近日,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党委副书记黄佳霏的电脑上弹出这样一条信息。
原来,在她负责的网格内,有一名老人需要申请高龄津贴。“以往这样的事,都要老人主动和我们联系,或者我们通过表格筛选后上门办理,服务效率低。现在有了新平台,谁需要办残疾证、老年证等事项都会主动提醒,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办事效率。”黄佳霏说。
据悉,该平台通过整合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的信息数据,构建实时动态的基础资源数据库,实现服务升级、到期的主动提醒,政策冲突、退出的及时预警,老年证、残疾证等特需服务的在线办理,促进民生服务更主动、更精准。
疫情期间,各具特色的街道驾驶舱模块纷纷上线。“出租房五色管理”,通过分色标注和动态管理,让基层社会治理更精细化、精准化。“健康码智能门禁”,运用最新技术,增加了人体测温功能,方便了居民出入,也减轻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管理压力。
“智慧治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改变社会治理弱项的有机构成,是与基层社会治理其他工作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选择。”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毛丹认为,当前大部分城市对于大数据应用、智慧基层治理都有极高的认同与期待。
“包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已形成一体化数字指挥平台,已初步具备事件分拨、应急联动、风险监测、数据共享等功能。”毛丹说。
华东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郭圣莉表示,围绕“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共建共治共享”等目标,如何进行基层体制机制创新没有现成答案,因此地方的实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治理的转型也可为城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
当然,街道政务信息化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在引入大数据参与基层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在让长板更长时,避免短板未改。”毛丹说,比如是否可以在融合的方向上,主动考虑大数据应用要同时有利于发挥街道社区两层组织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开展两级服务,有利于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居民参与,并将数据保护提上制度化、法治化日程。
交流会现场,下城区还发起了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合作机制倡议,来自国内的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代表、专家代表签署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