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喜奔竞、善商贾”,是《萧山县志》对当地民风的定义。而现代萧山人则这样自我总结:奔竞不息、勇立潮头。
这种优秀地域文化精神,在乡村工作中同样得到充分释放——抓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萧山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视为加快推动亚运兴城的盘中棋、题中义。
即日起,浙江日报杭州分社联合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推出《不一样的乡村——萧山“三农”工作年度巡展》,聚焦萧山乡村与众不同的振兴图景。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留 通讯员 徐剑)淡水中也有水母,你见过吗?
日前,萧山区戴村镇半山村的百姓上山采风时,突然发现彩岭下水库出现了一群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它生存历史极长,至今已有5亿多年,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高,必须水质净洁、无毒、无害且呈酸性,水温也不能过高,周边环境的稍微变化就会导致其消失。
然而,近年来,萧山浦阳余湖、戴村仙女湖、进化东山村南头坞水库、楼塔镇大同一村塘头自然村三角池塘等地,都发现过桃花水母的踪迹。
桃花水母一次次的出现,是自然生态良好的见证。孰能料想,萧山曾是浙江治水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劣V类水体总量曾占杭州市的40%。从治水任务最重地区之一,到连续三年夺得大禹鼎,桃花水母的再现,就是碧水清清绕萧然的见证。
碧水清清绕萧然
制度升级 源头深入
作为河网水系大区、传统产业大区、流动人口大区,治水,对于萧山意义重大。
萧山高度认识治水工作对发展的深远意义,将其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均衡性发展的“踏脚石”。萧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这几年萧山治水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改善了水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赋能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治水之要,首要在理顺体制机制。
机构改革后,作为萧山全区农村美丽河道职能部门的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在美丽建设大环境中,及时转变治理理念,由原先单一的水安全、水畅通的治理理念,向集河道“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于一体的美丽河道综合治理转变。
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夏利明说:“我们统筹协调推进河与岸、水与景、点与线、城与乡、功能与品味、建设与长效‘六大关系’融洽的全域美丽河道建设,延续好萧山深化源头治污的工作,把牢河湖上一道道‘安全线’,建设好一道道‘风景线’。”
治水,从源头治污开始。
20世纪90年代,萧山率先迈向工业化。人多地少,不少企业和村民见缝插针,把职工食堂、员工宿舍、出租房建到河边。直排的生活污水,让萧绍运河水日渐变色。
2016年底,萧山摸底调查,全区区控及以上劣Ⅴ类断面有5个,劣Ⅴ类水体300个,是全省剿劣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下定决心清违建、清淤泥、清排放口、配清水,抢抓“后峰会前亚运”机遇,强势推进“三清一配”,并在2017年当年全面完成剿劣任务。
美丽,从连点成线中实现。
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因河制宜、因地制宜,在河道两岸建设滨水滨岸慢行道、小公园和亲水便民配套设施等,真正做到还河于民、还湖于民。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美丽河道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结合度和融合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周边河道(池塘)建设给予优先立项,通过深挖河道文化,打造一河一景一镇一特色的美丽河湖,从而形成连点成线,接线成网的“全域美丽河湖”。
不仅抓好“主动脉”,更延伸“毛细血管”。
目前,萧山主干河道整治由“主动脉”向池塘治理等“毛细血管”延伸,将水域面积2亩以上与周边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池塘纳入美丽河湖建设。通过岸边治理、清除淤泥、关停水产养殖场等,打通断头河浜,沟通水系,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让河道、池塘成为美丽乡村的靓丽景致。
源头治污,美丽升级, 萧山继续攻坚克难啃下更硬的“骨头”。
“‘污水零直排’建设、农污提标改造及运维管理、美丽河湖创建三项民生实事、攻坚工程不仅是今年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治水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的重要关键环节。”萧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创建“污水零直排区”是全省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构建治水长效机制的重点工程,也是将治水工作从点转面、从治标向治本转变的关键之举。
2019年4月,萧山作为杭州率先全域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的区(县),以“点、线、面、网”为工作方向,根据省市“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方案,自加压力全面开展了城镇生活小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商用楼宇、机关事业单位、八小行业等以及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老旧管网修复、改造、雨污分流等工作。
萧山再次找准支点。借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萧山正全力深化“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封堵污染源向河道排放,创建“红黄黑”榜排名,实施农污设施提升建设工程,完成14个镇街350个以上的终端改造,全力改善和提升农村河道水质。
科技赋能再升级
精准治污 智慧管河
钱江枢纽水利工程联通钱塘江和钱江世纪城水系,发挥着防洪排涝、引水配水等重要功能。除了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钱江枢纽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导入了杭州亚运会场(钱江世纪城)智慧水利平台。这套系统负责世纪城范围内的“全域治水”,智能控制辖区内的所有枢纽站、节制闸以及站内设备,让治水变得更加“聪明”。
治水离不开科技支撑。
萧山努力打造杭州数字经济排头兵,依托城市大脑的迅速发展,萧山“治水小脑”在水体信息采集、污水精准处置、河道智能排灌等领域大展拳脚,正在努力实现数据实时化、管理精准化、巡河电子化、处理高效化,助推萧山精准治污、科技治水之路行稳致远。
萧山智慧河道云平台功能再升级。
“你看到的所有设备,都实时向云平台传输涉水数据。”研发人员介绍,当出现水质变差、偷倒泥浆、偷排污水等情况,河长能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收到自动报警。更神奇的是,“智慧河道云平台”接入了萧山区四个平台,全区7000名网格员,成为河长们的“手”和“眼”,一旦有污染河道的情况上报,萧山区四个平台就会把事件分别传送给相关责任部门。
“智慧河道云平台”是萧山在全省的创新应用。
初期,以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8条河道试点经验为基础,重点做好功能提升、区域扩面等文章,充分激活“智慧河道云平台”这一治水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全力打造“科技治水”的“萧山样板”。
目前,萧山智慧河道云平台功能精准标注了全区285条主要河道,细化完善河道、小微水体、管网等基础信息,记录水质状况、排放点位、泵站位置、巡查记录、问题处置等情况。下阶段,该平台会形成较为详实的动态水体大数据,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工作基础。
污水智慧管网系统精准运销链。
污水智慧管网系统有机整合污水厂、泵站、在线监测设备、排水管网等体系,对萧山全区26个镇街和平台的日常污水量进行测算调配,结合两大污水处理厂运行处理量精准换算,合理调配各点位泵站输送量,实现污水处理量、输送量全天候精准适配,高效有序运转。
萧山还打造了智能排灌系统。
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测量河道水位,计算分析后,自动开启排灌系统。遇到持续降雨、短时暴雨等易发内涝情况,智能排灌系统又能及时将水体排出,实现水质水位双重保障。比如,在新街街道通过手机连线,位于田间地头的排灌泵站就会自动开启,一条条小沟渠的水量就会及时变化,为花木种植户提供及时高效的灌溉、排涝服务。
目前,萧山还新建了河道智慧感知系统,对部分河段水质、流速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云手段,建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对养护人员保洁路径、保洁位置进行实时定位,对突发任务进行实时布置,实现信息“一屏总览”、问题“一云处理”。
一泓清水,几湾小河,是人们安放乡愁的地方。
随着萧山治水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记忆中”的小溪、小河回到人们身边,实现了水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幸福感双提升。作为杭州亚运会筹备工作的核心区、主阵地、主战场,在科技治水赋能下,萧山今年将创建7条市级以上美丽河湖、5个乐水小镇、48个水美乡村,逐步实现美丽河道镇街(平台)全覆盖,全力构建美丽河湖新蓝图,为亚运打造最优的水系生态。
萧山农业农村局:做“强”水管理
作为萧山全区农村美丽河道职能部门的萧山区农业农村局,严把建设、管理全过程,确保美丽河道出实效、出亮点、出精品。
严格建河。组建专家团队全程帮助镇街做好规划、测量、设计、质检和完工验收等前期服务和中后期监管,并成立美丽河道建设督查服务指导组,实行职能科室定期循环检查、局领导带队服务指导、邀请省市专家定期督查、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跟踪巡察和问题整改约谈、通报等“五大监管”机制,从而有效确保了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有机统一。
专业护河。将美丽河道建设纳入萧山全区综合考核、全区“美丽萧山”考核、全区“五水共治”考核,凝聚起区、镇、村三级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农村河道保洁长效管理和考核机制,实现农村河道“水更净、河更畅”。今年已下达了农村河道保洁资金702万元。同时,以“河长制”为抓手,借力各级“河长”日常巡查管理,破解全区农村河道范围广、战线长而难以全面管到位的问题。今年以来,综合巡河率为区级99.2%,镇级99.6%,村级99.3%,区、镇级河长的巡河率基本达到了100%,村级河长的巡河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