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数字化赋能 长三角18个地区“共治”网络市场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6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睿 通讯员 赵文琼)后疫情时代,直播经济、社交电商出现井喷式发展,网络市场展现出巨大能量。眼下,如何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实现更高效的网络市场治理?

  6月10日,拥有电子商务得天独厚优势的长三角地区先行先试,在杭州召开长三角网络市场一体化治理工作会议暨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发展论坛,给出了一份数字赋能的“长三角网络市场一体化治理”答卷。

  去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召开的首届长三角地区网络监管一体化治理会议上,“九市一区”成为一体化治理成员。在此基础上,本次会议将成员单位扩展为“一市三省”的十八个地区,包括上海市浦东新区、长宁区、闵行区、嘉定区,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金华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黄山市、铜陵市。

  会上,十八个地区的市场监管局就《长三角区域市场监管联动和信息共享长效机制的合作备忘录》举行了电子签约仪式。

  “不同于传统消费市场‘打阵地战’的监管模式,网络市场具有跨时空特点,这就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形成合力,从而提高监管效率。”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监分局局长吕国威介绍,本次活动中,各方针对网络商品质量抽检信息共享机制、网络投诉举报信息共享机制、电子取证共享机制和共同研究电商新业态等内容达成共识,形成协议,建立联动。

  网络市场中,质量监管是重头戏。在网络商品质量抽检信息共享机制下,长三角地区借助信息共享和数字技术,统一区域抽检不合格商品处置流程,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共享、区域通行”。

  “这减少了我们的抽检频次,也减轻了企业被重复抽检的负担。”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监处主任科员赵青媛表示,大城市的质量抽检数据共享后,相对小型城市可以看到不同商品的风险系数,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品抽检,效率更高。

  日常网络市场监管中,常常发现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投诉举报人恶意索赔情况。一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需要耗费较大心力去应对这类人群。

  如今有了网络投诉举报信息共享机制后,各区域将职业投诉举报人的信息共享,各地监管部门在处理投诉举报信息时,能更清晰分辨普通消费者和职业投诉举报人,做到有的放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会有更多精力来保护普通消费者的权益。”上海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苏国平说。

  “近几年,网络市场案件电子取证工作一直在做。”吕国威告诉记者,以前异地办理时,需要将交易数据等纸质材料邮寄至各地,不仅耗时长,邮费也贵。如今有了电子取证共享机制,通过阿里向市场监管部门开放数据,执法部门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取证,省时省力。

  会上,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范建军宣读了《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数字赋能创新发展》联合倡议书,提出“建立常态机制,促进网络市场一体化发展”“搭建政企桥梁,支持数字化赋能市场主体”“坚持扩大内需,支持国货品牌全链路升级”“加大帮扶力度,支持数字助农增收脱贫”“畅通循环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五大倡议。

  天猫平台现场响应倡议,举行了“新国货”频道上线仪式,为各地“国货”、老字号和自主品牌打Call,帮助加大宣传、导流引流及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相关稿件
· 宗庆后为它打call 上城这个“云商会”联动杭港辐射长三角
· 加快长三角协同创新 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今天落地
· 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发布 淳安千岛湖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