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你不知道的良渚丨因为这11条水坝 中国水利史被改写了

  编者按: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五千年前,良渚先民以勤劳为曲、信仰为歌,领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之歌,积淀下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携手钱江晚报、浙江大学出版社推出《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连载,带你从记者的角度,贴身观察,追溯那些发现背后的人和事。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5月16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王佳)2016年3月13日,全国最顶尖的考古专家和水利专家,在杭州聚到了一起。他们是为验证一件事而来,还开了一个会——良 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专家论证会。

  论证会最后,专家给出了一致的结论: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再次证实了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

  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历史又一次被良渚人改写了。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水利史的第一课,是从名气很大的大禹治水讲起的,距今4000年左右。但是,那也只是传说,并没有实物,而良渚的水利系统“证据确凿”。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

  (一)水坝是怎么被发现的?

  2007年,良渚古城被正式发现,而后,考古专家在古城的西北面,发现了11条水坝。这不是一次性发现的。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就在良渚古城的西北面发现了塘山遗址——它有一条长六公里的水坝,能挡住古城背面从大遮山流下的山洪,将水引向西边,好让古城直接避开山洪。

  那时,就有学者认识到,它是良渚时期的水利设施,但都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水工遗迹,没想到,它仅仅是整个防洪水利系统中的一环。

  要发掘,必须找到位置,不然就是抓瞎。2007年到2015年,便是漫长的勘探调查期。

  专家通过科技——观察谷歌地球等遥感手段,发现塘山西侧与毛元岭的自然山体接续后,并不像早前推测的那样往南延伸,而是往西南方向连接狮子山、鲤鱼山、梧桐弄等大小不一的坝体。

  然后,他们顺藤摸瓜,搞清楚了良渚古城外围位于西北面的11条水坝的位置和结构。为了了解坝体结构,直到2015年7月,才开始对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水坝进行正式发掘。

  老虎岭,专家在观察地层叠压关系

  (二)水坝怎么做?

  良渚人为什么在建城的时候,同步造水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抗洪。

  他们住的地方,海拔只有两米多高,每到季风季节,西面天目山上形成的山洪倾泻而下,很容易把房子淹掉。所以,良渚人必须建水坝,堵住洪水。

  我们在其中一条斜坡前,停了下来,这个地方叫老虎岭水坝。发掘后的水坝,是一个黄土的剖面,下凹的地方,泥中还渗着水。

  老虎岭坝体中的草裹泥分区情形(白色细线就是烂掉的草)

  怎么证明这就是水坝?

  考古领队王宁远指着烂泥里一条条白色的细线说:“这就是烂掉的草,它混杂着淤泥,包成一块块的泥包,我们叫‘草裹泥’,良渚人就是用它堆筑成水坝。”

  岗公岭草裹泥暴露情形

  这和我们在抗洪时,用草包或者编织的袋子装土筑坝,不是一个方法吗?

  那良渚人是怎么做的?王老师给我们原景重现了一下——

  良渚人的家,就在沼泽地边,沼泽下面是淤泥,上面长草。哪几种草呢?芦、荻、茅草(现在也很常见哦)。他们把草下淤泥切割下来,裹在草上,再用芦苇绑扎,就好了。

  而且,一路铲过去,草和淤泥都用掉了,这里就变为河道,他们只要把家旁边泊位里的“私家游艇”——小竹筏开过来,把草包运过去,建造水坝的材料就轻松搞定了。

  这比我们现在吭哧吭哧地挑土更省时省力。“就是一次性做完的事,而且因地制宜。”王宁远说,“草裏泥本身体量很小,又软,可塑性好,与外面草茎贴合紧密,所以堆垒后,完全不会漏水。”

  更重要的是,经过勘探,考古队员发现,大坝上的草裹泥,全都放在接近引水面的位置,也就是靠近洪水受力比较大的位置,抗洪的作用,一目了然。

  (三)为什么是良渚的?

  要证明这些水坝都是良渚时期的,有两重证据。首先是用科学手段测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碳14测年。北京大学惰性气体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利用碳14测年数据,测了七条坝体的样本,也就是草裏泥的草,结果显示,时间都在距今5000年左右,属于良渚文化早中期。

  数据有了,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实物,也就是良渚人当年留下的生活垃圾。

  比如在塘山上,发现了良渚人的墓葬和玉器作坊,在老虎岭,发现坝上有一条良渚时期的沟,里面有良渚时期的陶器碎片。

  所以,毫无疑问,水坝就是良渚的。

  (四)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还方便出行

  考古队员发现的11条水坝,还不是全部。良渚人想得很周到,根据居住地的海拔高低,把水坝分为两道防护体系:高坝和低坝。高坝主要建在山与山之间的谷口,封堵山谷里的水。低坝把平原上的孤丘连接起来,它围护的地方,是一片巨大的低洼地,可形成面积达九平方公里的二级库区。

  问题又来了:在没有任何科技手段的古代,良渚人建的这些水坝,在实际生活中能不能起作用?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刘建国、王辉说,他们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高坝系统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坝体可以阻挡短期内870毫升的连续降水,换算过来,相当于可以抵御本地区百年一遇的洪水。

  而良渚人造坝,不光是抗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运输。说白了,就是方便日常出行。

  良渚时期,像车子这种轮式的交通工具,以及配套的道路系统还没有,他们出门除了走路,就是划船走水路了。所以筑坝,可以蓄水,而这个库容,可以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上交通网络。有专家做过测算:像高坝系统里的岗公岭、老虎岭等,满水时,可以沿着山谷航行上溯1500米左右。

  还有个直接证据,在美人地的很多木桩的垫木上,发现了可以拴船绳的“牛鼻孔”,这说明,木桩都是从水路运过来的。

  垫木上的牛鼻孔

  想象一下,良渚人开着“私家游艇”的样子,会划独木舟出门。每天,他们就沿着山谷,看沿路风景,谈恋爱,玩漂流,关键是,早晚高峰还不会堵车。

相关稿件
· 你不知道的良渚丨良渚王的陪葬 都是限量版
· 你不知道的良渚丨5000年前的这座码头 不少技术一直用到现在
· 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云开园” 淘宝直播综合体等入驻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