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十年一剑青山湖⑤|宝剑锋已来 出鞘待时飞

  沿文一西路向西、向西,一路串起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创新高地。

  这就是城西科创大走廊,总长33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在一张普通桌面大小的杭州地图上,一指虚点,仿佛尽在手心。

  然而,这一掌,可能力逾千钧。

  因为它不仅从物理空间上连接起名校名企名城,更是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各种创新要素在大走廊范围内自由、充分地流动、聚合裂变,让政府的手、市场的手和创业者的手紧紧牵起来,统筹创新资源,引领全省创新。

  这一掌最具力量的虎口处,正是城西科创大走廊中积淀厚实的青山湖科技城。

  青山湖畔筑新城,大走廊上展英姿。从近乎为零起步,历经十年发展,这里已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自主创新示范区、浙江省环保产业示范园、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十年磨一剑,锋芒已现。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临安区委常委、青山湖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王翔表示,以科技为本色,以绿色为底色,青山湖未曾辜负过去十年;以创新为特色,以共享为亮色,青山湖还将笑迎未来无数的十年。

  科技城未来将如何排兵布阵?动静之间, 一招一势,落子何处?运力几分?

青山湖科技城入城口枢纽 于林丽 摄

  落子长三角,辐射全中国

  棋至中局,态势为要。奋勇争先,担当为要。

  青山科技城承担着建设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的使命,汇聚着来自全国的创新资源。从创建的第一天开始,青山湖科技城,就是浙江的青山湖科技城,这些资源,不止服务于临安,也不止服务于杭州。

  在这样的前瞻性眼光和规划引领下,青山湖科技城成为省内较早参与国际性研发机构招引的平台。

  2012年,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就落户青山湖,这是香港大学在内地布局的唯一一个实体化运作的科研院所,是省、市对港合作重要的平台和窗口。

  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工作起初专攻纳米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课题,现在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加强科研专业布局,创新协同模式,并将科研成果产业化。

  “我们已经与杭叉等青山湖科技城企业进行了合作,眼下正在和杭州另一家龙头企业接触。” 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郭正晓说,“既然研究院搬到了这里,我们就要将这里的资源利用起来,用好,用足。”

  临安居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天元”腹地,右手牵起安徽,左手拉着江苏;而青山湖借地利之便,拥杭州火车西站与轨道交通16号线之势,未来可以更好地以长三角为中心,将科技创新最新成果,与全国共享。

  浙江首个微纳智造小镇落户青山湖科技城,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落地建设,这里被寄予建设浙江省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重要基地的厚望。

  位于青山湖科技城的杭州化工研究院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成果在省内就有3个产业化基地,在省外还有9个转化基地。

  过去十年,在浙江的20%的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在这里注册落地或设立基地;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省丝科院等科研院所或科研院所类型的企业创新成果,已经或正在这里落地转化;国电能源研究院、机电、等,已经从这里起步,服务省内外产业发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金凯华 摄

  聚焦两大产业,提振实体经济

  杭州众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5月,正式注册落地青山湖科技城,就是这样一家年轻企业却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迸发出了惊人活力:刚刚成立了11个月就拿到了订单,创造了国产设备供应商最快的一个速度——一般这类设备从研发期到产业化要三年。

  医学科技企业吉美瑞生,受益于青山湖科技城的环境优势和政策支持,其“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项目,入选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

  众硅电子和吉美瑞生的高速发展,只是“青山湖速度”的一个缩影。

  外接政策利好,勤练内功,十年来,青山湖科技城坚持以创新推进实体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城市实业注入了新动能。

  目前,这里的规模企业中半数以上是国家高新企业,绝大多数建立了研发机构,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67%增长到今年10月的85%。装备制造业成为这里最为重要的产业,拥有60余家规模企业,30余家亿元企业,产值规模超过300亿。杭叉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首家销售达到百亿元级的工业企业。

联飞 金凯华 摄

  “一切为了青山湖,为了青山湖的一切。”为保证建城的高效与质量,十年来临安所有的干部口口相传着这句话。而今,这座“城”也以越来越丰厚的科技底色,加持这片曾经真心以对的土地。

  “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带动下,企业本身的科技‘造血’能力,也不断提升。”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经济信息科科长徐景波表示,仅2018年,青山湖科技城范围内,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就达到了13.6亿元。以杭叉集团为例,作为一家曾经很传统的制造企业,目前已拥有超过13个企业研发中心,每年技术研发投入超过亿元。

  科技加持,青山湖科技城的企业,仿佛插上腾飞的翅膀,华立科技、万马股份等先后成为智能制造示范型龙头企业;杭氧股份、西子电梯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不断推开;杭叉、南都等龙头企业的产品已经由这里走向世界,打响了“青山湖智造”品牌。还有一大批企业不断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到来工作……

  2019年,青山湖科技城直接和间接出口额占临安全区的40%,年吸引外资超过全区的60%,是临安“走出去”和“引进来”最主要的平台和窗口。

  坚持做好实体经济,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青山湖科技城的产业架构就是这么清晰。

  打造一批技术研发、孵化、产业化协同创新公共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成为青山湖科技城的“云上数字梦想”。

  一流的自然生态、创新生态、政务生态协同并进,宜居宜业宜游相得益彰,未来的青山湖科技城,剑指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黄金钧 摄

  融杭加速度,共享发展成果

  融杭桥头堡,这座“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在建城之初的规划里,就将“融杭”融入了基因。

  115公里的规划图中,科技大道笔直连接上文一西路;主动对接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布局未来产业,启动青山湖微纳智造小镇建设,盘活存量资源,为长远发展腾出空间……

  青山湖科技城刚奠基时,核心区只有一条通不到头的大园路。这些年,科技城以每年平均修6、7条路的速度扩展版图。很多道路都是在落户项目还没有建设前,就修好了。

杭临城际铁路(杭州地铁16号线)试运行 金凯华 摄

  十年间,青山湖科技城建了45条道路,合计110.4公里。这已经超过了杭瑞高速在临安境内的里程数。并且这些道路内外联网、互相通达。

  十年间,青山湖科技城建成区由9.1平方公里拓展到23.3平方公里,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成为临安城市国际化的窗口。青山湖科技城规划展示馆馆长吴艳说:“我们馆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来访数万人,多的时候一天接待15批次。”

  十年来,青山湖科技城建成了“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狮山公园;兼具亲水、休闲、健身、亲子属性的滨河公园;散发着人文、科技气质的科技大道……眼下,科技城正在谋划全域景区化,把每一个空白点、裸露区,都打造成“过渡性景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新城。

  产城在这里无缝交融,生态环境优势成为了核心优势。

狮山公园 徐月芳 摄

  青山研口村人丁小千,曾看着青山湖的水泥和皮鞋远销省内外,也曾看着皮鞋业、水泥厂因为高耗能、高污染、利润低等原因搬迁的搬迁、退出的退出。而在那些原皮鞋厂、水泥厂的旧址,变成一栋栋高楼、一条条道路,他在研口村的家门口,一条架在空中的“地铁16号线”穿城而过,将带着青山人走向更广大的远方。

  在青山村当了12年村书记的郑根火,年轻时“很少有人会说去杭州、上海,大部分人甚至想都没想过”,去趟临安“就算到了大城市了”。而今,他再也不用带着草帽下地“双抢”,反而跟老伴商量,哪天去杭州一定要去体验下地铁,“学一学怎么买票、过安检”——到青山湖的轻轨,马上就要通了,“我们要提前准备起来嘛”。再过两年,郑根火就要退休了,坐轻轨去更远的地方是他的计划之一。

  临安人杨琴,奔波创业于乌鲁木齐、上海、杭州、甚至韩国首尔等城市多年。她回到家乡再次创业,创办了青山湖中医院,守护着新城人的健康。第一批跟杨琴创业的20多名医护,早些年在科技城以低廉的价格买了房,结婚生子、安家落户,“优质教学资源进来了,解决了他们有了孩子之后关心的教育问题。这批老员工,常笑称自己幸福指数很高。”

  和丁小千、郑根火、杨琴们一样,青山湖居民对未来充满了向往。本地人在这里看到了融杭的生活;返乡人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的潜能;外来人在这里找到了幸福的希望。

  “科技城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底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市民和企业共享发展成果。”王翔说,在地铁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加持下,加快推动青山湖科技城融入国家、省、市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当好临安“融杭桥头堡”,让青山湖城市居民们日益提升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相关稿件
· 十年一剑青山湖③丨建城蓝图共画十年 科技之城人人共享
· 十年一剑青山湖②丨青山湖科技城 展开“底色”和“亮色”
· 十年一剑青山湖④丨服务保障政策加持 双轮驱动助推“双创”热土
· 十年一剑青山湖|我和科技城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