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十年一剑青山湖②丨青山湖科技城 展开“底色”和“亮色”

  十年,可以白驹过隙,亦可成就惊天巨变。

  2009年至2019年,青山湖畔。几乎从“零”起步,十年间,青山湖科技城造就了23.3平方公里建成区,实现了400余亿元的年工业销售产值,小学、酒店、商业综合体等大批生活配套纷纷落地,一座产、城、人融合的科技之城拔地而起。

  很多人问,为什么?“青山湖人”的回答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创新之路。十年中,“环境”与“科技”始终是科技城的“底色”和“亮色”。一颗种子在杭州城西发芽,终于成长为参天大树,也造就了城市与产业转型发展的“青山湖现象”。

2009年杭资企业集聚图

  “着色”——

  46家省级科研院所这样落户

  2009年11月30日,对于临安来说是个大日子。在如今狮山公园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埋下了第一块“基石”,正式启动了建设。

  “我激动地好几天睡不着。”时任浙江省科研院所联合会秘书长徐进,这样回忆奠基时的情景。2005年,徐进和他所在的科研院所联合会向省委、省政府建议:建设省级科研机构的聚集地,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新载体。

  “过去,省级科研院所大多分散在杭州市区。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大部分科研院所周边没有空间了,发展受限。建设省级科研机构聚集地,一方面可以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给科学家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场所。”徐进表示。

青山湖科技城 周琦 摄

  2007年11月12日,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浙江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其中明确表示“建设科研机构创新基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2009年前后,由浙江省科技厅牵头,对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的落户地点进行了多轮考核和评选。在充分考虑了省级科研机构的意见后,临安青山湖在省内多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的落户地。

  “很多科研机构的负责人都觉得,除了区位、交通等优势外,大家特别看重的,是青山湖的环境。因为搞科研,需要安静和清朗。很多专家和科研人员来到青山湖后,第一眼就爱上了这里。”徐进说。

  “可以说,青山湖因优美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珍惜美丽的环境,重视绿色发展效应。”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戴志红说。

  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间,青山湖科技城共引进建设了4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载体,占省内省级及以上科研院所总数的20%以上。此外,这里还吸引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杭州医学院、浙江公路技师学院等高校入驻。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本地实现产学研联动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青山湖科技城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在这里得到了最佳诠释。

狮山公园 金凯华 摄

  “坚守”——

  为环保拒绝了“世界500强”

  “历史上,农业一直是临安的支柱产业。从上世纪80到90年代起,临安大力发展工业,也走过‘低散乱’的道路。”戴志红表示,曾经,青山湖边也出现过冶金、造纸、皮革等高污染产业,一度给绿水青山带来压力。

  2001年9月,临安经济开发区获批准设立。面积6.1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了青山湖科技城的产业基础。2009年前后,杭氧、杭叉等一批“杭字头”制造企业从主城区迁出,落户青山湖。再加上省级科研院所的进驻,终于确立了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战略产业的功能布局。而科技,正是其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设立初期,青山湖科技城的招商,就确立了两条‘硬杠杠’——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不招;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不招!”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招商局商务二科科长黄海峰说。对于这位科技城招商战线的“老兵”来说,曾有过无数次对各种企业说“不”的经历——

  2010年左右,一家名列世界500强的啤酒生产企业,曾有明确意向将生产基地落户青山湖。一旦建成,将每年为区域贡献数亿元税收。但当时的临安市政府及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考虑再三,还是婉拒了。

  “主要还是担心,在啤酒酿造的过程中,对青山湖的水和空气产生影响,” 黄海峰说,当时,临安还没有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动心吗?不可能不动心。但是,未来的发展更重要!”

  戴志红表示,在青山湖科技城的建设初期,一面是高强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一面是持续关停“低散乱”企业,面临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定力足够强。同样的,因为对环境与科技的执着,也为青山湖赢得了志同道合者。”

  守得云开见月明。坚持“底色”的青山湖科技城,迎来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集聚。南都电源、西子电梯、华立科技、中电海康……一大批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包括15名院士和7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内,3000余名人才选择在此创新创业。青山湖科技城,也迈上了转型发展的快速通道。

青山湖科技城 徐晖 摄

  “擦亮”——

  “产研共振”迈向尖端

  以“绿色”为科研提供更佳环境,以“科技”助力区域企业转型升级——青山湖科技城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将产业的“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杭叉集团与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打造的新一代智慧仓储管理系统,能够在巨大的仓库、繁多的叉车品种中,准确地找到“目标发货件”。相比过去8位仓库管理员12分钟才能办到的事,智慧系统只需2秒钟,并且零误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杭氧合作打造了“大型空分远程监控平台”。通过该平台,杭氧总部可以实时监控千里之外的空分设备运行、气体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运营成本;

青山湖科技城 金凯华 摄

  时至今日,青山湖科技城的“产研共振”已不局限于本地。仅最近一年,这里就培育了2家省市级科技孵化器、新增6个众创空间;新发布300余项科研成果,推动成果转移转化数十项。

  “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带动下,企业本身的科技‘造血’能力,也不断提升。”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经济信息科科长徐景波表示,仅2018年,青山湖科技城范围内,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就达到了11.5亿元。以杭叉集团为例,作为一家曾经很传统的制造企业,目前已拥有超过13个企业研发中心,每年技术研发投入超过亿元。

  而对于青山湖科技城的项目招引部门而言,早已告别了“项目选我”,而进入了“我选项目”的阶段。黄海峰说,这有利于科技含量更高、产业附加值更足的企业和项目入驻,在青山湖科技城形成竞争效应。

  截至目前,在青山湖科技城,规模企业中半数以上是国家高新企业,绝大多数建立了研发机构,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67%增长到今年10月的85%。

  “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如今的青山湖科技城,已踏上了产业科技的尖端化和全球化发展道路。” 戴志红表示,青山湖科技城已经呈现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创新成果日益丰富的良好发展态势,正在持续不断为全省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稿件
· 十年一剑青山湖①丨十年磨一剑 新城崛起迈向创新高地
· 十年一剑青山湖③丨建城蓝图共画十年 科技之城人人共享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