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余杭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江在线携手余杭区推出《筑梦余杭》系列,走进居民家庭、村庄、企业等,从个人或群体的亲身经历,发现余杭70年来的发展变迁。余杭——“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与时代同行,与未来同新,在这里筑梦成真。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费彪)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当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喜讯从阿塞拜疆传来后,余杭区良渚街道后杨村村民康烈华和大儿子康宏果都很开心。
“等这一天,真的等了好久。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反而有种水到渠成的踏实感。” 作为良渚文化的民间宣讲者和保护者,康烈华在课堂上、文字间、村民家,不遗余力地讲解良渚文化,以实际行动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康烈华则作为“接棒者”,积极参与到良渚文化保护、宣传以及文旅产业的开发中来。一家两代人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上5000年前的文化遗存。
康烈华一家是余杭民间保护良渚文化的代表。几十年来,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一代又一代余杭人接力守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良渚文化。
40多年宣传良渚文化
“体制外”保护良渚文化第一人
从良渚古城遗址往东两公里,便是后杨村。这里桑田环绕、池水盈盈,墙上挂着绿藤的那栋房子便是康烈华的家。
因为40多年如一日宣传、保护良渚文化,康烈华被民间誉为“体制外”保护良渚文化第一人。
几十年前,未能园大学梦的他,走上了人民教师的讲台。让他有机会和良渚文化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讲课的间隙,只要学生们爱听,康烈华总会讲起村子里翻地耕田时常常出现的黑陶片背后的意义。
“喜欢文物不是占有它,捐给国家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康烈华说。
这句话并不是嘴上说说的。1987年,康烈华将自己精心收藏的六十多件良渚文化石器、陶器文物捐赠给余杭县文管会,文管会举行了捐赠仪式,康烈华捧回来一张捐赠证书,以及装在大玻璃相框里的奖状。
康烈华还热衷用文字记录良渚文化。
1994年4月,良渚文化博物馆开馆前夕,康烈华写了一篇纪实散文《瑶山祭坛畅想曲》。后来文章入选《杭州市中学语文乡土教材》作为课文。
康烈华说,这篇课文大概用了10年,也意味着,杭州有数以百万的中学生对良渚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2002年,康烈华退休返聘后,承担课题开始课本编著。他将自己四十余年积累的素材卡片归类整理,编著了《安溪乡土文化》(又名《苕溪明珠》)一书,将良渚文化又一次进行了系统介绍和论述。
在他的影响下,慢慢地,村民从不了解良渚文化知识,到逐渐认识良渚文化,还懂得它的重要性和自己应尽的保护职责。
大儿子“接棒”
良渚文化“要接力守下去”
受康烈华影响最大的一位,莫过于自己的大儿子康宏果。
2006年4月,康宏果在自己竹园地上建房,房基一开挖,竟然挖出了4个玉璧。康宏果马上向良渚遗址管理所报告,专家们进行抢救性发掘。19座良渚文化显贵者墓葬,200多件珍贵文物,由此露出真容。
“其实当时是有思想斗争的。好不容易批下宅基地,上报势必耽误工期建设,加大经济开支。而一旦挖掘范围扩大,同期批下宅基地甚至已建好房屋的邻居们也会受到牵连,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便。”现在回忆起来,康宏果仍斩钉截铁地说,“不后悔!”
如今的康宏果,已是后杨村所属的良渚街道港南村委主任。
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良渚文物保护已经成为村民生活的习惯。关于良渚文化的故事和传说,每个村民都讲得头头是道;村民盖房报批时都会保证,如遇文物就会让路,使用挖机也会提前和文保单位报备。“良渚文明的守护传承,已经刻在了更多村民的骨子里。”康宏果感慨。
申遗成功后,良渚古城遗址周边村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让更多想认识良渚文化的人走进来,并让了解良渚文化的人把它传播出去。
今年7月中旬,康宏果创办的旅行社已正式开业。“做好良渚文化项目的配套,就是双赢!”康宏果说,“原住民们守候了五千年的文明,我们和后代要接力守下去!
不遗余力保护
余杭唤起市民文化自觉
作为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几十年来,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余杭人几代人接力守护着这一中华文明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属于大遗址,范围巨大,又处于杭州近郊人口密集区。在2000年前后,遗产保护与经济开发成为了一对矛盾。
为了妥善处理遗产保护与民生发展的辩证关系,当时余杭区根据保护区内、保护区外遗产区内、遗产区外两个地理单元的不同情况,实行内外有别的保护发展策略。
余杭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余杭区坚持堵疏并举,注重产业引导,打造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产业生态圈,推动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互动,努力让遗址区人民群众共享遗产保护利用的成果,唤起市民保护文化的自觉。
比如,21世纪初,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余杭区关停了遗址群北侧大遮山附近30多家大小石矿,彻底消除了隆隆的炮声和弥漫的粉尘。还通过104国道改道南移避开文物保护区、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等措施,改变遗址区“脏乱差”的环境面貌,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三级分别对良渚遗址保护给予专项财政保障;余杭区开创性建立土地出让金反哺文物保护机制,将遗产区外的良渚新城范围内土地出让毛收入的10%用于反哺良渚遗址保护。这些资金用于文物补偿、环境提升、搬迁安置等大遗址保护项目。
现如今,良渚遗址保护正在成为每一位余杭人的文化自觉。志愿宣传、保护良渚遗址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