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筑梦余杭②丨居住环境巨变 余杭绘就百姓“幸福画卷”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余杭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江在线携手余杭区推出《筑梦余杭》系列,走进居民家、村庄、企业等,从个人或群体的亲身经历,展现余杭70年来的发展变迁。余杭——“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与时代同行,与未来同新,在这里筑梦成真。
 

杨九斤家门口的公园——临平文化艺术长廊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费彪)夏末秋初,早晚已是凉风习习,66岁的杨九斤在家门口新修的公园里散步。

  这是一个坐落在杭州市余杭区临平邱山大街中心位置的文化艺术长廊,绿树环绕,戏台、图书馆错落其中。但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的自建房,车开不进、公共设施铺不进。

  “除了身体不好,其他的都越来越好!”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临平“街上”人,对于周围的变化,杨九斤都点滴在心。

  这是生活的巨变,亦是一片土地的成长所绘就的“幸福画卷”。

改造前后对比图 下图为通讯员 王珏 摄

  环境越变越美

  还有了“家庭医生”

  对于余杭临平的一切,杨九斤十分熟悉。

  走在龙王塘路上,他会忽然指着一片高楼说:“以前没有这条路,就一条小水沟,那一片全都是农田。”

  再往前走两步,一幢略显破旧的小楼让他停下脚步。“这曾是我们临平的第一幢高楼,我们都叫它‘九楼’。刚建好的时候,几乎所有临平人都来了,就为了感受下坐电梯是什么滋味。”

  杨九斤最初的家,是一处十来个平方米的小平房,住着他、妻子、儿子、妈妈、妹妹五口人。“挤还是其次,连自来水都是公用的。”杨九斤说,“每天排队接水挑水,洗漱全是露天的。”

  1983年,杨九斤分到了一套36平方米的房子,虽然还是挤,但用水不用挑,洗漱不用出门了。住了10年后,单位又盖了房子,杨九斤置换了一套,变成56平方米,搬到了现在的西大街社区,还添置了洗衣机、彩电、双开门冰箱等新家电,小日子就更舒服了。

  “后来儿子结婚的时候,我还给他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杨九斤面带喜色,“年轻的时候哪里想得到。”

临平文化艺术长廊一景 通讯员 王珏 摄

  不仅是经济条件节节攀升,生活质量、环境都在变。杨九斤掰着手指头,与记者一一数过来:以前出门靠两条腿,现在公交很方便,老年人还免费;以前出门是臭水沟,现在水清岸绿鸟语花香;以前房子破破烂烂,现在做了立面整治,就好比穿了件新衣服,特别整洁。

  “有人说这是面子工程,我不认可。”杨九斤正色道,“比方说我们单元楼下,原来是化粪池,碰上下大雨,那个味道啊……现在排污管道铺好了,再也没有堵住或满溢的问题了。”

  热心的杨九斤还频频跟社区提意见,于是,他家的单元楼下有了带充电桩的电瓶车库,小区里装了路灯,楼道里有了明亮的感应灯。

  最让杨九斤惊喜的是,自己还有了“家庭医生”。他和社区责任医生签了约,不仅在社区门诊配药可报销比例提高了,看病也更方便,“只要一个电话,医生就到家。” 

杨九斤来到百姓议事厅

  参与点滴改变

  从生活到精神的提升

  杨九斤生活中的每个惊喜,在沈慧霞的备忘录里,化成一行行考虑周详的工作笔记。

  沈慧霞是西大街社区党委书记,作为“小巷总理”,最具成就感的,是自己参与到这一点一滴的改变中去。

  就在去年,为民弄、景山路中间的文化艺术长廊落成开放,让沈慧霞骄傲不已:“那里曾是临平最脏最乱的地方。”临平城区90%的自建房集中在此地,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道路狭窄没有排污管道。

  启动征迁,沈慧霞带头领着同事们上门动员,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大家都清楚,老城区不拆不改,面临的问题解决不了。”尤为重要的是,此次征迁腾挪出来的土地,全部用作公共设施建设,没有一分作为商业用地。

  当沈慧霞告诉记者,走在文化艺术长廊中,看到那一张张笑脸,不由地为自己的工作自豪。她对每一个改变的时间节点,都记得清清楚楚。“2008年,余杭区开始‘一路一街’整治,我们社区大部分是老旧小区,因此纳入了第一批提升改造名单。”

改造后的区块环境 通讯员 王珏 摄

  那场提升改造,解决了老旧小区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外立面更新、管道更换、直供水……

  伴随着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是文明创建活动的日益增多。“最直观的感受,是临平马路上突然看不到甘蔗渣了。”沈慧霞笑着说,“然后,街头巷尾有了戴红袖章的志愿者,许多文化娱乐设施也开始进驻社区。”

  时代在飞跃,文化娱乐设施也在日新月异。沈慧霞记得,最早的时候,社区里设置了电子阅览室,供居民上网;没过几年,手机和电脑普及了,电子阅览室淘汰了,改成了健身房;此后,社区文化家园、无线网络全覆盖等项目一一上马。

  “从生活到精神,相辅相成全面提升。”这些天,沈慧霞常常会转到棉百弄里去看看。弄堂尽头,一个占地约300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正在装修,医疗室、活动室等已初见雏形。

  “大概今年年底,这里就能启用。”沈慧霞说,“到时候,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又将有一个大提升。”

临平新城

  一场全域美丽

  让城市宜居生活美好

  临平城区西大街社区的改变,是余杭区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土地上,全域美丽的枝蔓正蓬勃生长。

  这几年,余杭区一直将品质城市建设作为构建富裕文明现代化强市的重要抓手,强调城市精神品位和城市发展质量的统一,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补齐城市品质短板,加快实现“东部崛起、中部兴盛、城西腾飞、西部富美”。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这既是建设余杭区品质城市一贯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根本落脚点。 

随缘嘉树老年公寓

  这些年,余杭好多住宅小区都变美了、变亮了、变新了、变顺了。住户居住环境改善了,居住品质提高了,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自2008年以来,余杭全区累计完成旧住宅区改造约270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约13.4亿元。

  其中,口袋公园建设、老旧小区物业改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老旧住宅改造这些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带来的一项项变化,给了居民持久的获得感。

  去年,余杭区建成35个口袋公园,其中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涉及7个,小城镇综合整治涉及28个。

  这些口袋公园通过拆除区域范围内的C、D级危房及其他老旧建筑,结合现状空间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休憩的小生活空间,还融入城镇的历史文化,使其在具备公园休憩功能的同时,兼顾老城文化展示宣传功能,为城市注入一丝新的活力,增添一道新的光彩。

余杭一处拆迁安置房

  还有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头系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余杭区委、区政府建立起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人才房、农民多高层公寓安置房等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在全面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大体系、创新多元安置新模式、打造余杭创新创业好环境上走出了一条“余杭模式”新路子,构建出一张多维度多层次的“住房保障网”。

  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余杭区让安居乐业的梦想铺展成现实,化作城乡居民脸上安居幸福的表情。

相关稿件
· 筑梦余杭①丨从粮仓到“良仓”余杭全域创新“星火燎原”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