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筑梦余杭①丨从粮仓到“良仓”余杭全域创新“星火燎原”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余杭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江在线携手余杭区推出“筑梦余杭”系列,走进居民家、村庄、企业等,从个人或群体的亲身经历,展现余杭70年来的发展变迁。余杭——“中华文明圣地、创新活力之区”,与时代通行,与未来同新,在这里筑梦成真。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费彪 陶学锋)9月中旬,一路向西,我们来到梦想小镇。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吉祥物“壮壮”和“杭杭”仍在小镇的各个醒目位置矗立着,陪伴着小镇的创业们。

  作为创业者的“良仓”,小镇4年多来已集聚2000余个创业项目。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70年前,这里是解放后余杭县的重要粮仓,也诞生了全国首批“四无粮仓”,一代代粮食保管员在这里接续奋斗。

  在梦想小镇和四无粮仓陈列馆走访,犹如倾听粮食保管员和创业者们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场关于创新创业、克难攻坚的“对话”。

高金浩在上世纪80年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

  粮食人的实干与创新

  造就全国首批“四无粮仓”

  已退休20多年的高金浩老人,听到“粮食”二字,总要多听一句、多看一眼。

  1961年,当时还是个年轻力壮小伙子的高金浩,被调派到离家数十公里的仓前粮仓,干起了粮仓保管员。

  “我们的工作,就是让保存的粮食不要损坏。”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已经头发花白的高金浩就眼睛放光。与老人所述相对应的,是在四无粮仓陈列馆的墙壁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十个字——“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不要损坏”这个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无疑是一件难事。

  “我的师傅,就是‘四无粮仓’的第一代守护人虞维忠,他教会了我粮食保管的各种方法。”高金浩说,粮食保管并不需要很高的技能,但需要的是耐心、责任心,需要克难攻坚的劲头。

  新中国成立初期,凭借实干与创新,余杭仓前粮仓保管员们创造了“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全国首批“四无粮仓”,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

  老人告诉我,当时在粮仓有一个名词叫“六面光”。什么意思呢?就是粮仓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的墙壁,都要是“光滑”,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粮仓有虫、有鼠。

粮仓保管员爬进一尺高的地垄里清扫

  除去新建的苏氏仓,当时不少粮仓都是由木结构的老房屋改建而来,不仅有缝隙,还有虫蛀的洞。如何做到“六面光”?

  “在粮食入库前,要对空粮仓进行彻底扫除、剔刮虫巢、粉刷嵌缝、药剂消毒、垫糠喷粉五个步骤。”高金浩说,当时的要求是“口吹无灰、手摸无尘”。“来检查的人都是拿着白毛巾一擦,如果白毛巾变灰了,那就是不合格!”

  春去冬来,时光飞逝。随着粮食供给市场化,余杭的很多粮仓都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发展中逐渐完成蜕变。

梦想小镇互联网村内有12栋楼宇由旧粮仓原结构改建而来 记者 姚颖康 摄

  孵化创业者的梦想

  梦想小镇成“良仓”

  余杭旧粮仓的蜕变故事,正在上演——

  2014年9月,梦想小镇在仓前开建,12座旧粮仓被按照原结构改建;2015年3月,小镇正式开园,旧时粮仓成了孵化梦想的“良仓”。而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就在梦想小镇范围内。

  一个偶然的机会,90后创业者戴雨晴在梦想小镇散步休憩,走进了小镇边缘的四无粮仓陈列馆。

  “以前这里存储着生命的种子,现在孕育着创新的种子。”戴雨晴说,看着陈列墙上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和介绍,深为前辈的实干与创新精神所打动。“这可能也是我这么喜欢这里的原因,冥冥之中有一种传承在里面。”

戴雨晴与同事在交流 记者 姚颖康 摄

  今年初,哈佛硕士夫妇顾然、戴雨晴入驻梦想小镇良仓孵化器,创立碳明科技。他们手握5项绿色垃圾处理技术专利,致力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置。

  当我在梦想小镇遇到戴雨晴时,这对夫妇已经将公司搬出了良仓孵化器,也就是说,仅仅半年多时间,他们已经孵化“毕业”。现在公司的办公场地,在梦想小镇创业大街的一栋小楼里。

  “我们已经研发了‘分布式绿色废弃物处理设备’。”戴雨晴指着一张图片上类似集装箱的设备告诉我,这个设备采用热解气化处理技术,通过二级碳化处理,让绿色垃圾在大于700℃的无氧高温条件下转换为热能和活性炭。“目前,我们正在攻坚设备的产业化。”

  就像当年“四无粮仓”被官方宣传报道而成典型,碳明科技的技术创新,也得到了政府的“官方认证”——杭州未来科技城试用了他们的机器,占地仅几十平方米,“吞”下餐厨、绿植垃圾,“吐”出热能、活性炭,运行效果符合预期。

  这也让这对哈佛创业者夫妇离梦想实现,更近了一步。

良渚文化元素文创产品 记者 林云龙 摄

  汇聚全球“追梦人”

  余杭全域创新正星火燎原

  像顾然和戴雨晴夫妇这样的创新创业故事,在梦想小镇很是寻常。成立4年来,截至今年5月,梦想小镇已累计集聚创业项目1903个、创业人才16700名。

  “粮食人创业、创新精神深刻地影响了这方热土的文化基因,仓的含义也从狭义的‘粮仓’转化为更具包容之义的‘良仓’,化身为人才之仓、创意之仓、科技之仓、服务之仓。”余杭四无粮仓陈列馆馆长张妙根说,粮仓孕育产生了如今梦想小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这一方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生动地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可以说是文脉上的根与魂。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星瀚创投联盟”成立 通讯员 王珏 摄

  历史和未来在这里交汇,全球的“追梦人”在这里奋力奔跑。“四无”的含义,已经从曾经“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奇迹,转变为“无经验、无资金、无技术、无场地”的创客在余杭创业创新的故事。

  “四无精神”的传承,不仅在梦想小镇、在未来科技城。在余杭大力推进全域创新的背景下,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临平新城、在良渚新城、在钱江经济开发区以及各个镇街,创新的“星星之火”已然成为“燎原之势”。

中国工业互联网小镇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奥电梯中标了世界最深高铁站——八达岭长城站的扶梯项目,最大提升42米,目前正在厂房内不断调试,将刷新“中国造”扶梯多项记录;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刚刚落地临平新城,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的生态区;世界500强雪松控股落户良渚新城,打造“雪松数字经济总部”;钱江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创新创业产业园今年6月开园,首批6家创新企业签约入驻……

  如今,余杭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491余家企业、每天诞生4.2个有效发明专利。

  这,就是余杭的创新速度。

相关稿件
· 75分钟1396次!首个创投对接记录在梦想小镇诞生
· 2019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又要来了!满满科技感
· 梦想小镇法国日活动开幕 中法专家共谋法国村未来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