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给我千日,还你千年。梅城,曾是徽州与杭州之间唯一的一座州府,也是“建功立徳”的发源地。虽经行政建制急剧变化,但这座古城从块状经济萌发壮大、产业集聚到动能转换,到古城保护、文化传承和新城建设,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如今,美丽城镇的建设,让这个千年古府以更蓬勃的力量迅速变化,归来一个历史与当下完美交融的新古府……我们走进梅城,寻访这些变化背后的故事。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4日讯 中午时分,建德市梅城镇美丽城镇建设现场指挥部里,从工地上赶回来的何瑞洪还来不及打开盒饭,就不断有人找过来:“太平桥方案定了吗?得要快点了。”“宣传栏正在做,但最终效果行不行还得你把关。”
作为梅城镇党委书记,忙碌是何瑞洪的常态,这也是近一年来整个梅城镇的常态。业态要调整、古城要复兴、美丽城镇要建设……每一件事都迫在眉睫,但每个人都心甘情愿。
千年古府要归来,这是梅城人期盼了数十年的机遇,每个人都想要牢牢把握,每一项工程建设既要快,更要好。
所幸,这是一场全员参与的蝶变,在梅城的这场追梦中,没有旁观者,只有行动者。
与时间赛跑
创造古城复兴新速度
在梅城的那几天,我们的采访,几乎都是在烈日下见缝插针。
位于三江口的福运门码头上,何瑞洪一身迷彩服,头戴草帽,脖子上搭了条毛巾。虽然早就见过面,但要在人群中一眼就把他认出来,还挺难——所有人都是这样一身利落打扮,都有一张被太阳晒得墨黑的、相似的脸。
几乎是从下定决心要让古府归来起,梅城镇政府的所有人都默认了一条规矩:与时间赛跑,梅城要在金秋十月开门迎客,按部就班肯定是不行的,所有人都得跑起来!
定方案、做协调、促统筹,这些琐碎的工作最耗时间。“就拿玉带河上的一座桥来说,用什么材料、走哪个方位、怎样保护古遗迹,前前后后讨论了十来次,现在才有了一个初步方案。”
这不是效率低下。何瑞洪说,如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梅城进行提升改造的机遇,或许只有一次,所以要在一开始做到最好,考虑周全,才不会留遗憾。
白天在工地上奔波,晚上则组织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确保每一项工作定人、定期,努力圆满完成一个个细化目标。周末无休已是常态,全员驻扎在梅城。“如无特殊情况都要住在宿舍,不能回家。”梅城镇党委委员程小波笑道。
程小波的妻子正怀着宝宝,这天下午,他原本打算请假早点回去,陪爱人去医院检查,但事情一多,就拖到了傍晚6点。“没办法,只能第二天早点去了。”
但第二天早上8点,记者又在工地上见到了他。“这么早?医院回来了?”看记者一脸惊讶,程小波道出原委。
凌晨1点多钟,一位房屋需要提升改造的大伯打来电话:“小波啊!我们家埋电线的事情不解决,我连觉都睡不着啊!”
大伯家涉及到电路改造,是走明线还是埋暗线,大伯纠结了好久,改造工期也因此一拖再拖。“还是要和大伯好好聊聊,早点把这事理顺了。我爱人这边,实在不行换个人陪也是一样的。”
大家都知道,梅城的未来可期,但处在当下的阵痛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定。
没有旁观者
所有人参与每个改变
梅城在求变,更多的梅城人带着憧憬和自信,热切地参与到城镇的每一个改变中。
“六眼古井要保护好,你们赶紧让人先拿木板遮盖起来。”“拉结筋你们放了吗?”“披檐的承重力量够不够?”这是梅城一位普通百姓对古城的关切。
已过耳顺之年的祝有旦,曾从事建筑行业30余年。在梅城改造之初,他得知梅城美丽城镇建设需要行家里手来参与项目的现场管理及技术指导,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退休生活,整天忙碌在工地上。
1.7平方公里的集镇,分片由4位现场管理员负责,作为唯一的梅城人,祝有旦觉得自己肩上既有使命,也有光荣。“以前总在老一辈人口中听到梅城的风光,我小时候也见过,现在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亲眼看见了,真的很幸福!”祝有旦说。
早上7点出门,傍晚5点回家,祝有旦每天巡查项目现场,至少步行3万步以上。在日常巡查中,他曾发现总府后街道路工程中管道底部铺设的砂石料不足,当即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整改。之后,施工单位对存在问题的100米管道工程进行返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府前街的立面改造是在老建筑的基础上增设仿古披檐,新老建筑之间如果没有增设拉结筋,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交界处产生裂缝,甚至脱离。为此,祝有旦在巡查中特别注意这个细节,并要求施工方在粉刷前进行挂网,确保新老建筑衔接完好。
在祝有旦这样的较真下,梅城小城镇整治分包项目经理金文红坦言:“工程不敢马虎。”有时候,他还会请祝有旦担任技术指导,为老城改造提点意见。
这是自己的家,这是梅城人的共识。所以,他们会把家中珍藏的老石板捐出来,修成府前街一条80米的“百家路”;他们也会在古城修复改造时,主动成为志愿者,坚守在主要道口,指挥着过往车辆行人。
他们说:“为家做点事情,不是应该的吗?”
赋予其灵魂
为古城讲更多好故事
当一座古城慢慢恢复原有的模样,还需要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塑就其灵魂。66岁的陈利群,就是赋予梅城灵魂的那些人之一。
最近,陈利群一直埋首于案头,很快,由他主编的一套严州全书将与大家见面。“严州府是浙江省现存的唯一州府,我们这代人再不去抢救,严州文化就可能被时代淹没,甚至走向消亡。”
退休那年,陈利群没有选择安享清福,而是组建成立了严州文化研究会,从此扎根梅城近十年,终日与古迹为伴、阅古籍为乐。有人笑他傻,他却全然不在意:“梅城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你越是走近它,越能感受到历史的宏大和自我的渺小。”
梅城老街上,已恢复旧貌的金源昌卷烟厂,如今还要承担起客栈、城市书房的功能。客栈负责人说,大部分东西都准备齐全了,但找不到和梅城相关的书籍。陈利群马上回答:“我这里有,回头就给你送过来。”
不能够“美则美矣,却没有灵魂”。所以在当下,陈利群最迫切要做的事情,是用文字的形式,把那些古街、古建筑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知晓。
“就比方说那条直通县府的‘字民路’,‘字’在古时候是妇女怀孕的意思,意味着‘父母官’,所以这个路名相当有韵味。”在陈利群看来,只有这些故事,才能让梅城丰满起来,才能让千年古府真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不仅仅是陈利群,还有更多人从四面八方汇聚梅城,为梅城寻找好故事。
去年8月,杭州考古所建德工作站站长周学斌来到梅城修文物。于是,鼎盛时期的梅城,在他们的手下犹如画卷般展开:大街小巷纵横交错,满街青石板光亮如镜;城市肌理如鱼骨般展开,徽派建筑鳞次栉比;府衙门前的“四不像”憨态可掬;大小客栈遍地,各地会馆满城,“总府街”“双桂坊”“将军弄”……
从“骨”到“肉”,一座神形兼具、具有独特韵味的千年古府,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是许许多多人,用无数个风雨无阻、不眠不休的日子叠加起来的坚持和坚守,换回来的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