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情暖扶贫路⑭丨教育扶贫“无问西东” 她想在孩子们心里种下 “阳光”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彧 曾艺 通讯员 张俊)一条九曲回肠的山道,通向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的大河镇。

  我们的目的地是一所学校,一个人。

  我们要找的这所学校是大河镇中心小学,距离县城40公里,有2080名学生,36个班级。对于周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这里是希望的起点。

  我们要找的这个人,叫做雷美央。她是杭州市德胜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浙江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后首批对口支援派驻的老师。对于这所大山里的学校来说,她是一场教育实验的核心。

  8月的阳光即使在恩施州也已经有些猛烈。太阳刚刚爬出云端,朦朦的薄雾笼罩着这片山谷。远处的山峰间点缀着片片绿意,还有层层梯田。日头越升越高,水面折射的阳光,把梯田晕染成了明亮的金色。随后,阳光下出现了一片建筑物的轮廓,那是大河镇中心小学的校舍与操场。

  就在这个山谷中的学校里,雷美央待了整整一年,365天里,她走进了2080名学生的教室,也走进了105位老师的生活,更走进了来凤人的心里。

  “我要让一个个绷紧的小肩膀慢慢地放松下来”

  改变从“好孩子”的标准开始

  “转眼,离开杭城,来到大河镇近一个月了。支教生活,一切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最重要的是大山里的孩子们,那一双双们求知的眼睛……有鼓舞,有温暖,也有期盼……一切都那么真实而感动!” ——【雷美央日记 2018.9.22 星期六  阴雨 】

大河镇中心小学

  初次来到大河镇中心小学,雷美央有些意外。大操场宽敞、教学楼外立面整洁干净……“看起来还可以啊!”雷美央还记得自己当时对学校的第一印象。

  可很快,“但是”来了——

  站上讲台,她才明白这句“还可以”,说得有些轻松了。不到50平方米的教室中,满眼都是课桌椅。其中,最左、最右以及最后一排的桌椅全部紧贴着墙。

  “我们原本是按照40人标准建的教室,但实际上大多数班级都有60多人。”大河镇中心小学校长傅开国说道。

大河镇中心小学教室内景

  对于周边几座大山的孩子来说,这里是迈向未来的门槛与希望,再挤也想留下来。

  “我来自浙江杭州,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姓雷,大家可以叫我雷老师。我的家乡杭州,离我们大河很远很远,有一千四百多公里,我是坐飞机过来的,我们这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我想做大家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愿意!”座位上的孩子异口同声。

  看着台下乌压压的人群,看着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讲台上的雷美央,内心泛起一丝酸楚,但更多的,是责任和力量。

  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讲完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雷美央浑身都湿透了。

  “不能让孩子们汗如雨下,我一定要给这里带来一点改变。”只是一堂课的时间,雷美央就做出了一个最朴实最坚定的决定。

  回到县里开碰头会,雷美央说的头一件事就是“电扇”——她与拱墅区反映了教室没有电扇的问题,最终拱墅区企业浙江元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捐赠大河中心小学5万元,让教室里终于迎来凉风阵阵。

  “这么多年来,这是孩子和老师们第一次能在夏天不擦汗上完一堂课。”大河镇中心小学校长傅开国回忆起当时的感觉,甚至还做了一个刮风的手势。

  简简单单的凉风,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久违的幸福。

  送来凉风,只是硬件上的升级,而雷美央更看重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建设。

  “这边的孩子很聪明、很有创造力,让他们做手写报、手工书签,一张张都做得漂亮极了,就是平时不太自信,课堂上比较沉默。”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雷美央发现一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站上讲台的第一课我就告诉孩子们,在我的班上,有进步的,知错能改的,尽力而为的,全部都是雷老师喜欢的孩子。”改变从“好孩子”的标准开始。

  当时,学校有个出了名的逃课生陈远(化名)。

  “孩子成绩比较落后,每次问他为什么不来,就说自己肚子疼。”打听了一圈,雷美央发现孩子的家就住在学校对面,“离学校只有几步路,却不愿意来上学,原因到底是什么?”

  雷美央决定做一次家访。

  “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基本由妈妈照顾。整个房间只有一张床,我坐在床上,他也坐在床上。”雷美央回忆道,“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他一开始又说‘肚子疼’,再问,就说‘成绩太差了,讨厌学习’。”

  当时的情形下,孩子完全不听劝。看着陈远空旷的房间,雷美央先去买了一些文具送给他。

  “不管怎样,只要来学校就是好学生,成绩后面可以慢慢提升的,别怕,还有老师……”

  “你可以把雷老师当成你的朋友,有什么不舒服的可以告诉我。”

  …………

  慢慢的,一声声关心,一趟趟探望,融化了这个孩子的心,陈远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上学期几乎没有缺席,成绩也提升了很多!”

  “好孩子”的评价标准,不该只有一个。这是雷美央始终坚持的温度教育,“我要让一个个绷紧的小肩膀慢慢地放松下来。”

  “农村孩子需要的教育未必是脸谱化的考上好大学、脱贫致富,而是应该帮助他们选择有尊严、有价值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乡村孩子缺乏的,有些城里孩子也缺乏。”

  雷美央试着开始吃自己从来不吃的辣菜,也试着去学习当地的方言,她不知道自己能留在这里多久,“但留一天,我就想给孩子们的心里多种一片阳光。”

  “教育扶贫的点不应该只集中在学生身上”

  为大山的未来播下教育的种子

  “我会将杭州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管理经验和教学理念带到大河。倾注心血,尽我所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和这里老师一起,为大河的教育贡献我的绵薄之力。谱写一首教育人生的小插曲!” ——【雷美央日记 2019.1.10 星期四 阴雨】

  大河镇中心小学有105位老师。其中,40岁以下有53人,37人教龄在5年以下,年轻老师居多。

  雷美央刚到学校时,学校刚有一批老教师退休,师资力量青黄不接。

  在这里,很多老师都不是“科班生”。有的是自考教师资格证,有的是先上岗再拿证,有的专业是语文,但由于人手紧缺,被安排去教授别的课程……

  “我们这偏僻,不好招人。本校老师的流动性也很大,优秀的老师都会找机会去县城。”傅开国说,对于雷老师的到来,学校几乎是盼红了双眼,“我们想让雷老师为我们带来杭州先进的教育体系和方法。”

  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山里的学校,既没有成熟的平台也没有选择的条件。

  雷美央一边带班,一边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教育扶贫的点不应该只集中在学生身上,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也很重要。”

  最后,她和校长以及杭州市对口帮扶恩施州工作队来凤工作组(下文简称“工作组”)提议,开设“美央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打造一个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

  走进工作室,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全部上墙。工作室开辟了“六个一”工程——拜一个师傅、写一手好字、上一节好课、讲一个好故事、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一开始我只邀请了几位年轻老师,后面越来越多老师听说后,主动申请加入,最后我和校方商量了下,将所有教龄5年以下的老师都纳入工作室。”雷美央把讲台视作阵地,在她心里,讲课质量是所有的核心。

  工作室开设“教学沙龙”,组织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助年轻老师“磨课”。“老师先对着大家试讲,然后大家一起琢磨,怎么让这个课变得更精彩。”比如让学生们记忆深刻的《生命,生命》,就是6位老师磨课一个月的成果。

  远离家乡,字贴、湖笔、墨香成了雷美央工作之余的伙伴。

  时间久了,就连老师们也开始驻足,起初是悄悄地看,悄悄地离开。后来有一天,姚相互老师开口对雷美央说:“雷老师,让我们来陪你练字吧!”

  “好呀!”雷美央一口答应。后来田学高、刘永志老师来了,年轻的文娟、龙婷、向素娇老师都来了……后来,就连腿受伤的老师和退休的老师也逐渐加入。

  教务处主任周达明老师提议,干脆成立个书法俱乐部。就这样,老师们的书法俱乐部诞生了,起名为“近墨轩”。

“近墨轩”的成员们在练字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全校掀起一股练字风潮。“现在我们半年就举办一次全校书法大赛,全体参与!”雷美央说,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一手好字既是调和剂也是基本功。

  除了讲好课、练好字,雷美央还会在工作室与老师们分享好的图书。“上半年,我们读了一本教育专业书——《做有温度的教育》,老师们看完都写了很多读后感,有的还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

  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杭州源源不断地输送老师和教育资源过来。“目前已经有18位教师来到这里,开讲座,开培训班,我们也已经送了两批老师过去杭州学习,下学期还打算再送一批。”架起了这些渠道的雷美央,常常将自己比作一根齿轮,“也许我的力量渺小,但却能带动一些良性的互动。”

“爱心书社”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雷美央发动自己先前在德胜小学带的班级,给大河镇中心小学506班捐书。“马上就收到了近200本课外读物,我就放在班上,做了一个爱心图书角。”

  再后来,图书角扩大到了全校范围。为了筹建“大河小学爱心书社”,雷美央和工作组发动杭州各大小学捐赠图书,“目前已经捐赠了15000多册,我们的目标是三万册!”

  走进阅览室,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兔子坡》《安徒生童话》《查理巧克力工厂》《好性格会更受欢迎》……傅开国还亲自去刻制了“爱心书社”的印章,为每一本图书敲上“爱心印记”。

孩子们写给杭州同龄小朋友的信件

  来自杭州的关爱与祝福,浸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孩子们时常围着雷美央问关于杭州的各种问题,“杭州在哪?”“杭州有多大?”“杭州是座什么样的城市?”……

  雷美央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她还会指着中国地图告诉孩子们,杭州有一所很棒的大学,叫浙江大学,“好好学习,长大了来杭州来浙江!”

  “有阳光就有温暖;有爱就有力量!”

  大家都知道,学校有个杭州来的好老师

  “‘关爱是驱逐孤寂的春风,团队是战胜困难的力量。羨慕你被爱的暖意包围着的支教生活……’,这条我知道是谁留下的,家人的支持永远是我克服艰难,砥砺前行的力量!”——【雷美央日记 2018.10.30 星期二 晴】

  这半年来,傅校长总是微笑着,他说自己上班变轻松了。“雷老师来了之后,学校整体的氛围起来了,大家都干劲十足,我感觉都不用怎么操心了!”

  除了黑板和宣纸,雷美央从来不是一个满足于“坐而论道”的人——

社潭小学

  在这里,雷美央看到了求知若渴的孩子,看到了坚守在最艰苦地区的教师。

  在大河镇中心小学所属的所属更偏远杉木小学,全校仅19名学生,两名教师。“每次想起当时第一次看到那个学校时,我的心都会有点痛。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给我触动太深了,我就觉得自己一定要竭尽所能去把工作做好。”

  在大河镇芭蕉溪村,她看到了因病休学,留守儿童张阳(化名)。“因为身体原因,张阳已经四年无法到校上课了。但学校领导、老师可没放弃,连续四年坚持安排老师给他补课。”

  雷美央始终记得补课时的场景。张阳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一会儿画画,一会儿写字,一会儿学儿歌……久违的笑容,又重新挂在脸上。

  分别的时候,老师们和往常一样给他留了作业,对他说,“过些天,我们再来看你!”

  已经走得很远,雷美央忍不住回头,发现张阳和爷爷奶奶还在不住地向他们挥着手……

  温暖从来不会是单向传递的,大河镇来了一位了不起的“杭州老师”,这事很快就成了当地村子里口耳相传的“新闻”。

  上学期的寒假前,雷老师带着“近墨轩”的成员到学校外面摆起了对联摊,免费给周围的老百姓写对联。

  “老百姓都来要,后面对联纸都没有了,他们就自己买纸过来,让雷老师写对联。”傅校长笑道。

  工作室的小楼对面,就是教职工宿舍。雷美央就住在那里。“我平时很忙,也没什么空去县城……”所以,教室、办公室、食堂、宿舍……每天四点一线,她就这么过了一整个学期。

  “别说县城啦,她的儿子正在中南民族大学读书,她连武汉也都没去过,上学期都没回过家,还是她老公过来看她的。”傅校长在一旁笑道。

  雷美央也笑了,说道:“我以前老吐槽他大男子主义不干家务活的,上次他来,我发现做饭洗碗打扫清洁,麻利得很,这次可把他锻炼出来了!”

  想家吗?当然想——

  最近孩子们放暑假,雷美央才抽空回了一次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瘫痪在床的父亲。

  父亲去年就已经在重症监护室,“去年是偶尔进去,今年……”说起这些她平时不愿说的心里话,雷美央的声音有些哽咽,“今年就一直住在医院里了。”

  雷美央的姐姐每隔一两天就会去看望父亲,“她每次都会跟我开视频,让我看看父亲的近况。”

  对于雷美央这样的扶贫工作者来说,家庭的牺牲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总有种力量,在支持她戮力前行。

雷美央与学生们合影

  教育扶贫的期限还剩下半个学期,她想做的还有很多——

  “我们正在打造‘空中课堂’平台,这样孩子们能听到杭州的课,现场还可以实时互动。”雷美央还跟校长提议,开展“大河好声音”评比,激励课堂教学进步。

  在这场教育扶贫中,不仅仅是雷老师一个人。去年暑假,拱墅区教育系统79名校园长、教师在局长的带领下来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支教。5天的时间,拱墅名师团带来了4堂现场示范课、11场专家讲座、18次论坛发言、100人次以上的交流发言,两地300余位校(园)长、教师共同学习成长。

  今年5月14日,来凤县校长培训班在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开班,该项培训为期一周,来凤共有35人参加,有初中和中心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也有村完小的校长或教导主任。这是杭州拱墅区教育局专门为来凤县开设的,依托“拱墅区教学节”开展深度研修。“有好的活动喊你们来”,这是拱墅教育在《2019年拱墅区•来凤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方案》中对来凤作出的承诺。

  刚来时,雷美央以为自己会孤独。如今,她已经成为他们的“战友”。

  一个晴朗的下午,雷美央呷一口土家藤茶,缕缕阳光照进窗子,无尽的暖意顿时在心头蔓延……

  “有陪伴的日子就没有孤单;有阳光就有温暖;有爱就有力量!”她在日记中写道。

  【扶贫笔记】

  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香菇扶贫”在来凤县走红

  在恩施采访的这些日子,手机里每一日都能接收到来自杭州气象台发出的高温橙色预警。与杭州截然不同,恩施州则是一片凉爽。这片凉爽,也让它成了绝佳的夏季香菇生产基地。

  7月30日,在来凤县大河镇黑家坝村,记者见到了在工作组帮扶下,建造的大河镇智能温控香菇产业1号基地。

  黑家坝村位于海拔800多米的毛头山脚下,是大河镇集镇中心所在地,这里常年气候凉爽,采访当日,温度仅有26摄氏度。

  “夏天,香菇能达到7元/斤,平时5元/斤,我们这一个温控大棚香菇产值一年可以达到120万元,能解决50个就业岗位,大多数工作人员是贫困户,一个月2000元没有问题的。”来凤县大河镇镇长赵军介绍道。

  如今,“大河鲜菇”已经颇具名气,它们主要销往成都、重庆、武汉、宜昌……在温控大棚外的冷冻库里,记者看到了仅剩的一点库存鲜菇,“鲜菇都是随产随销,这会儿基本就卖空了,供不应求!”赵军笑着说道。

  像这样的大棚,黑家坝一共有3个,面积960平方米。温控大棚种植香菇一年四季出菇,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而且这种立体种菇模式有效解决了黑家坝村土地短缺的问题,同时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一期基地现已投产,紧接着我们已着手启动二期建设。利用黑家坝村、大河坝社区、官城村、中坝村、牡丹坪村、碧泥湖村、楠木坪村香菇产业扶持资金共计100万元,在黑家坝村建设二期温控大棚512平方米及标准冻库1000立方米。”赵军介绍道。

  两期项目建成后,每年投放菌棒约12万个(每年两季,每季投放菌棒约6万个)。每个菌棒产菇2.5斤,年产30万斤,按均价每斤5元计算,保守估计年产值可达150万元。香菇如今是村集体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

  五年协议期内,每年可带动贫困户增收接近40多万元,同时每年还为黑家坝安置点贫困户固定分红6万元。

  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香菇扶贫”功不可没。如今,这种模式已经在大河镇全镇推开。“我们以前是没有村集体经济的,在香菇打开局面后,村集体公司的经营范围在逐渐打开。”

  来凤县副县长,拱墅区挂职干部林林已经在这里工作近两年。对于来凤的扶贫工作,他表示一开始就要“号准脉”,关键要“长短结合”,既要有长远发展的“造血”产业,也要有“短平快”的增收产业。香菇扶贫就是“长短结合”的典型案例。

  “香菇产业,投入相对少,扶贫见效快,现在除了能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今,‘大河鲜菇’的品牌知名度也开始初具规模,有了品牌效应,就能进一步扩大销量,从而发展成为地方上的优势产业。”林林说道。

  2018年以来,拱墅区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80万元,帮助来凤大河镇、翔凤镇等7个乡镇建设香菇温控大棚,并配建香菇菌棒厂,使香菇产业在来凤迅速上规模,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能,持续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相关稿件
· 情暖扶贫路⑪丨“杭恩”引活水 坪坝营解“渴”
· 情暖扶贫路⑫丨远近闻名的“电商县” 走出黔货出山路
· 情暖扶贫路⑬丨孵化“本地老板” 扶贫更要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