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情暖扶贫路⑪丨“杭恩”引活水 坪坝营解“渴”

  编者按:

  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已经不远。浙江帮扶贵州、湖北、四川等地深度贫因县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7月中旬开始,浙报记者走进这些深度贫困县,看浙江干部如何在“精准”二字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一路发回现场报道。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彧 曾艺 通讯员 陈小忠 杭组文)“2016年10月,4吨水,100块,运费200块……”

  “结清2017年1月的水费,300块……”  

  “听说今年水费要涨,多留100块给冬天……”

  邢红艳的抽屉里,一张红纸写得密密麻麻,以并不算规范的字迹记录着十几年来家里用在“买水”上的收支。

  是的,买水。这个在东部城市看来有些天方夜谭的词,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的坪坝营镇却是一笔再普通不过的家庭支出。

  这里的22个行政村,祖祖辈辈因水而困,因水而愁。每年10月到次年2月都是枯水期,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每到这个时候,都不得不租车买水。

  “我们家6口人,一年起码得买三到四车水。”邢红艳所在的中坝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缺水村”。

  “前几年,每年花在买水上的钱就得1000元左右,对村里的贫困家庭来说,这是一笔让人喘不过气的支出。”中坝村的村支书邢宗应说起过去,总会不自觉地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上几口。解渴,是整个坪坝营镇十多年来的刚需。

  所幸,甘霖将至——

  杭州余杭区与咸丰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后,投入600万元对口帮扶资金支持坪坝营镇杨洞片区安全饮水灌溉工程项目。22个行政村(其中8个重点贫困村)、2.62万农村居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8万人)的用水难,破题在即。

杭恩坪坝营水库

  “八筒牙”和“缺水村”

  邢红艳站在自家二层小楼的平台上,用手比划着尺寸。这个屋顶平台上,有两个80平方米大小、10厘米深的大水池。她正计划将屋顶重新改造,为两个孩子再添两个独立的房间。“等水坝一建成,以后就用不上啰。”

  在中坝村,几乎每家人的屋顶上都顶着这样的大水池。因为缺水,大水壶和蓄水池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村民们祖祖辈辈过着这种靠天吃水的日子。

  我走近水池往里看,因为长期没有清理,水里有不少泥沙、虫子和黑绿色的水垢。

  “这些水可以用来喂猪、灌溉,有的年头缺水缺得紧了,这样的水也得拿来喝。”当地的扶贫干部孙喜说,在缺水期,有水吃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一连串的担忧、欣喜、惶恐,直至无奈,皆由最常见的一滴水而生。

  坪坝营镇,并不是天生缺水的。21世纪初,这个地区开始大肆开发煤炭产业,不断加大的深挖采掘过程,使得附近的地表水逐渐下陷渗漏,最终使得附近村庄的水源在枯水期无以为继。

  以前,村民三五家一起挖堰塘蓄水,为了防止外人来堰塘挑水,村民晚上故意将水搅浑。实在没水吃了,村里就请乡政府用洒水车送水,可乡里的洒水车只有一台,杯水车薪。最后,村民只能跑到通了自来水的集镇里买水吃。

中坝村村民楼顶蓄水池里的水

  祖祖辈辈找水的艰辛历历在目,甚至还在这里的老百姓身上刻下了“烙印”。坪坝营镇分管水利工作的综治办主任向琦,向我们露出一个夸张的笑容,为的是让我们看清楚他的牙齿:几乎每一颗牙齿的牙面都是黄褐色的。

  “这是氟斑牙,这里每个人的牙齿都这样。因为挖矿,以前我们这里喝的都是高氟水,小孩一长乳牙,牙就开始发黄。” 向琦说,“以前和人聊天,别人都会说,我们一看你们的牙,就知道你们是坪坝营的。他们还说,我们长了一口的‘八筒牙’。”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八筒牙”和“缺水村”的名头却一直是插在坪坝营人心里的一根刺,一堵墙。“难以启齿”的除了牙齿,还有村里年轻人的婚事。

  “在我们村里,能说上一个通水村的媳妇,那可是有面子的事情。”多少浓情蜜意,在现实的用水问题前,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邢宗应说起,村里的年轻人,有种亏欠的感觉,“多好的小伙和姑娘,可真的很难找到外村的对象,没人愿意来缺水村啊。”

  一个名为“杭恩”的水库

  越野车在一条颠簸不平的山路上,迤逦而上。一边是青山悬崖,一边是高可蔽日的原始森林。

  这条勉强仅供一辆车行驶的山道,深藏在坪坝营林区的高山之中。路边倒伏的大树告诉我们,这段从马岩塘到高乐4.3公里的山路,仅用40多天就开辟完毕。

  快于想象的通车速度,源于对稳定水源的强烈渴求。因为这条山道的尽头,就是2个月后即将惠泽22个行政村用水的杭恩坪坝营水库。

  “杭恩”二字,意取双关,既有牵手之意,亦有感恩之情。

  在中坝村驻村三年,孙喜已经习惯了将洗衣水存下,一水二用,即使是回到恩施州城,亦是如此。“如果不是真的体验过,真的无法想象水对这些村镇的重要。”

  “很多年前,我们就想着能做这样的工程。光是水源地,这次就考察了四五处,可一直受困于资金问题。余杭对口帮扶的600万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向琦介绍说,该工程能为坝镇梨坝水厂、大尖水厂、锣鼓水厂、大溪村水厂和杨家坪水厂共5处水厂补充水源,困扰此地十多年的冬季用水难题,有望迎来曙光。

  水乃命脉,古今皆然。余杭对口咸丰帮扶工作组在前期考察后,觉得扶贫资金就是要用在这样的刀刃上。

  有了前期帮扶的600万元资金,酝酿许久的大坝终于开建。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开始蓄水后,来自石灰窑的源水,穿越山林,流入坪坝营镇数万人的家中。

  咸丰县副县长、余杭区挂职干部郑颖觉得,“通水”是一朝之事,“管水”却是长久之题。“在社会帮扶上,我们注重‘两不愁、三保障’。除了解决百姓的刚需,我们想要帮助当地做‘留得下’的民生工程。”

土家藤茶

  一场“因水而变”的未来想象

  “以往家里来了客人,宁愿给他吃一碗饭,也不舍得给他喝一碗水。遇上雨天,水里就混着泥沙,看着脏,喝着苦。”邢宗应感慨万千。

  去年7月,村里的水厂和水源地试通水,邢宗应趴在水厂的水管上,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当水管中传来潺潺水声,这个土生土长的村支书,突然红了眼。他跑回村里,见人就说:“有水了!有水了!明年冬天,我们不用买水了!”

  邢红艳至今还记得,试通水的那天,她打开水龙头,直接捧着水喝了好几大口:“你们没缺过水,不知道这水对我们的意义。以前的总有一股泥腥味,那天的水,喝上去甜甜的。”

  从“无水喝”到“有水喝”,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因水而活、因水而变的故事不断上演。

  虽然要到10月以后,才能初步通水。但村里的规划已经落地。“有了水,活了!”邢宗应拿起村里自制的藤茶说,过去想搞的产业,没有水,啥也搞不成。很多作物都不敢种,不敢碰,有时候就生生地看着好好的田闲置着,“过两年,你们一定要再来看看,看看有水以后,我们村的新面貌。”

  有了灌溉基础条件,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和贫困户土地入股方式,连片开垦茶叶基地,组建了茶叶合作社。目前,村里正在寻找稳定的电商渠道,想要将藤茶推销出去。

  有了稳定的水源,整个坪坝营镇杨洞片区的未来,都逐渐清晰起来。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解决吃水问题,仅仅只是开始。

  在杭恩协作的社会帮扶计划中,不仅有杭恩水库,还有针对白内障贫困户患者的捐赠义诊、全州首个工艺品助残扶贫车间等项目,以及为今年新搬入易迁点的贫困户送窗帘等活动。

  “为有源头活水来”,和山头源水一起翻山越岭而来的,除了水流,还有奔腾而至的脱贫未来。

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

  【扶贫笔记】

  良田变“宝盆”

  “杭州经验”扦插入咸丰

  扶贫先扶智。在咸丰县,一个山坳的蜕变让大山里的农民开了眼,“原来地还可以这么种,钱还可以这么挣!”

  这片土地位于咸丰县忠堡镇马倌屯村,这里四面环山,却拥有一片1300亩的平地,在咸丰县域实属罕见。

  在“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建设项目”开工前,村民主要在这里种植水稻、大番薯、玉米等作物。

  “这里的农民都不太敢尝试其他作物,一来不熟悉种植技术,二来怕种了没人要,所以咸丰大部分蔬菜还是依赖从外地贩运过来。”咸丰县副县长、余杭区挂职干部郑颖说,在他看来,扶贫不应该是简单的经验套用,更应该是因地制宜的生动实践。

  “杭州的很多经验,经过实践证明很有效。但直接套用,容易水土不服。我们应该根据当地农业县的特点,做一些适合本地的帮扶。”

  为了让村民放下顾虑,接纳新的发现思路。咸丰帮扶工作组将杭州发展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带到了马倌屯。

咸丰余杭现代农业园引进的临安小香薯

  咸丰县脱贫的关键还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走访调研全县11个乡镇及重点贫困村,郑颖发现咸丰全县近年茶叶扩产超过20万亩,但加工能力仅10万亩左右,大量的鲜叶未能就近加工,被外地茶商低价收购;同时,多数的贫困村没有固定资产、少有村级收入。

  郑颖每到一个村里,首先就是开一场“诸葛亮”会议,让当地村集体把现状和困难摆出来,然后再给出“杭州特色”的建议——

  “首先,我们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让村集体将土地出租给掌握种植技术的专业团队和公司,发展特色农业项目。一来,村里可以通过出租土地,获得一笔稳定的集体收入;二来,新进驻的农业项目也可以吸纳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二次增收;三来,投入帮扶资金建设茶叶标准厂房、农业温室大棚等,增加贫困村集体资产和村级收入。同时,我们还能搞采摘、发展旅游业,这样农产品的销路也有了。” 

  随着现代农业园项目的推进,帮扶工作组陆续邀请浙江大学专业规划团队前来指导园区规划提升工程,同时,联系多名农业专技人员前来蹲点指导,传授种植技术。

  2018年底,农业园从浙江临安引进了“心香”小香薯苗。

  “小香薯一年可种两季,成长周期为3个月。现在我们试种了100亩,今年九月中旬就要收获,预计可产出15万斤富硒迷你香薯,亩产值在3000-4000元。”郑颖说。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当地传统作物的亩产值。

智能温室大棚

  除了从杭州引进的项目,还有一些外地企业慕名而来。

  “我们是福建过来的,因为听说杭州余杭在这里援建了一个武陵山地区最先进的智能温室大棚,能为黑皮鸡枞菌的生长提供恒温通风的环境。”中保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苗介绍道。

  他们在这里租下了这个智能温室大棚,专门种植黑皮鸡枞菌。这个拇指大小的菌菇,生长速度惊人,亩产值更是惊人。

黑鸡枞菌

  “黑皮鸡枞菌每天都可以采摘,3亩地每天能采四五百斤,但因为还需要加工,去除根部和劣质产品后,能拿去销售的可以达到300斤/天,市场批发价是30元/斤,日均产值就有9000元。”陈苗说,菌菇的采摘和加工,还解决了周边村落贫困户的劳动力结业问题。“我们这里分大工小工,一亩地最高峰时需要20个工人,收入在70-90元/天。” 

马倌屯村民正在加工黑鸡枞菌

  为了拓宽销售市场,帮扶工作组还找来了杭州“农淘优选”专业运营公司,对农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等予以帮扶。目前,已经拓展了黔恩美丽洲、禹航土鲜、小芳超市等十多个咸丰土特产销售点。

  现代农业少不了现代科技的加入。农业园还引进和应用农业智慧“物联网”体系、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随时监控农作物生长情况,开展科学种植,既节约成本,又能提升农作物质量。

  临安小香薯、黑皮鸡枞菌、浙大彩色水稻、余杭湖羊……都是带着浓重杭州色彩的帮扶项目。“按照杭州所能、咸丰所需,东部的优势产业只有经过本土化,才能在咸丰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中落地。” 

相关稿件
· 情暖扶贫路丨从建德学来的种桑养蚕 让岑巩有了新奔头
· 情暖扶贫路⑨丨在这里重塑的,不仅仅是一根脊梁
· 情暖扶贫路⑩丨放下背篓 他们在扶贫车间里重写生活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