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已经不远。浙江帮扶贵州、湖北、四川等地深度贫因县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7月中旬开始,浙报记者走进这些深度贫困县,看浙江干部如何在“精准”二字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一路发回现场报道。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彧 曾艺 通讯员 盛良 杭组文)5岁的牟伦勋,从去年到今年整整“长高”了15厘米。
这个身高92厘米的男孩,远比同龄人瘦小。他的脖颈处有一处小小的凸起,那是一根植入他体内的内置生长棒,每半年就要根据他的发育情况调整一次长度。
他摸了摸自己的背,笑着对我们说:“叔叔,我有一根神奇的‘棒子’,就像孙悟空一样。他的棒子藏在耳朵里,而我的棒子藏在背上。”
说这话时,他努力地挺起小小的胸膛,让自己的背看起来更挺拔一些。阳光照在他的小脸上,笑意满足。
对于勋勋来说,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在他5岁以前的生命里,都是一种奢望。作为一个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大山里的孩子,“先天性脊柱发育畸形”这9个字,足以成为横亘在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面前的“天堑”。
萧山与利川结对帮扶以来,一直在加大社会帮扶的力度和精度。与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的萧山区中医院从2018年6月开始,一直通过“重塑人生脊梁”项目、“杏林天使基金”项目在恩施州寻找先天性脊柱侧弯发育畸形、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髋关节脱位、先天性肢体发育畸形的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送到杭州进行矫形手术。
而牟伦勋就是项目的第一批受益人之一。
医疗下乡,始终是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推手。而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又习惯散居的利川,医疗资源有时候就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引路石。
“真正的扶贫不该只是单纯的给钱给物,而是要给予这些贫困家庭真正的希望。”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对口帮扶利川市民族中医院的挂职医生刘杰,这样解释开展“重塑人生脊梁”项目的初衷。
孙悟空的棒子,为他赢来了战天斗地的勇气,而牟伦勋的“棒子”,则让他和他的家重新挺起了人生的脊梁。
一根“致命的稻草”
恩施州利川市汪营镇位于利川市西部,离市区还有整整一个小时的车程。作为龙船调的故乡,一路行去,八百里秀美清江缓缓流出,远处青山连绵,碧水潺潺。一些新建的乡间小楼间杂在老房之中,逐渐崭露头角。
绕过几条村道,我们在一幢四层小楼前,见到了勋勋的父亲牟方泽。为了勋勋上学,他们暂住在镇里二姐的家里。而他们自己的家则在离镇里车程还有一个多小时的福宝山上,那座平均海拔为1400米的高山风景如画,但就像硬币的两面,同样面临着交通不便、求医不得的困局。
92年出生的牟方泽,个子不高,敦实的身材和黝黑的皮肤,让他看着比自己的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全家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乎就靠着他一个人打零工挣钱。生活的压力,早早就压上了这个土家族汉子的肩头。
他搓着手,似乎不太愿意多谈山上的家:“那里的房子太破太老了……”
对于他和94年的妻子程明琴来说,勋勋的病,是这两个90后从未设想过的“将来”。
在怀孕的日子里,程明琴总会时不时幻想: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会不会像自己一样,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
她的愿望成真了。小勋勋有着一双扑闪的大眼睛和漂亮的长睫毛。小生命的诞生,曾让这小家庭尝到了贫苦日子里的甜蜜。
可她却也总是纳闷,自己的儿子虽然活泼好动,但看起来总是比同龄人瘦小很多。直到勋勋两岁,夫妻俩有一次给孩子洗澡时才发现他的脊柱似乎是弯曲的。
送去医院后,诊断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侧弯、后凸、旋转,先天性脊柱发育畸形。不甘心的夫妻俩,带着勋勋又去了成都、重庆、武汉的医院,可越来越详细的结论却让他们的心一沉再沉:病症确诊,但利川市没有治疗条件。如果不接受治疗,孩子的寿命可能只有三十多年。
10余万元的治疗费用,对于一个没走出过大山的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们没有办法去凑到这笔钱,真的。真的连想想都觉得喘不过气来。”似乎为了强调这笔钱对这个家庭的压力,牟方泽一连用了好几个“真的”。
从得知勋勋得病以后,笑容渐渐从这家人的脸上消失了,“每次说起这个事情,家里总会唉声叹气。”
勋勋渐渐长大了,他也意识到自己和别的孩子的不同。牟方泽的大姐说,勋勋很聪明也很懂事,有时候还会反过来安慰大人——“我治好了病,和别的孩子就是一样的。”
治还是不治?“治,一定得治,不然对不起这孩子。”牟方泽一天晚上醒来,红着眼对妻子说。
可离5岁的最佳治疗期越来越近,家里依旧捉襟见肘,治疗费用亦成了空中楼阁。
一根重塑的脊梁
在勋勋的床上,有一只毛绒的企鹅玩偶。那是他在杭州住院时,从萧山的极地海洋公园带回来的纪念品。每天都要搂着它,勋勋才愿意睡觉。
“刘院长好!”看到我们一行人,勋勋第一眼就认出了帮他检查了多次的刘杰。
杭州扶贫和萧山中医院,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两个词在他们的人生轨道上划出了完全不一样的轨迹。
“2018年9月,利川市扶贫办的驻村干部牟洪斌告诉了我关于勋勋的事情。”一直在寻找“重塑人生脊梁”项目帮扶人选的刘杰,立即赶到了镇里见了勋勋。
重新拍片、分析病情、联系萧山中医院……从得知病情到来到杭州住院,只花了半个月。勋勋的脊梁有了康复的希望,而治疗费用也在帮扶的接力中被一一解决。
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异地医保结算外,剩余部分全部兜底。在情况介绍中,短短的一句话,却汇聚着萧山在帮扶中的巨大努力。不仅动用了医疗帮扶资金项目,而且萧山中医院的院长全仁夫还亲自联系了相关部门为勋勋落实异地医保的问题。
2018年10月31日,刘杰在网络上发出一篇博文:“可怜的利川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五岁的细娃儿今天手术非常完美!感谢全院长及专家团队!相信细娃儿康复后一定会感恩!祝细娃儿早日康复!”
勋勋快速地康复着,在他农历生日那天,他还特意给妈妈吹了一个大气球:“妈妈你看,我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吹气球了!”
看着勋勋瘦小但挺拔的身影,程明琴背过身去,哭了。
泪水里,带着久违的幸福味道。
“勋勋的恢复情况很好,以后可以正常地发育长大,你们可以放心。”听着医生肯定的答复,夫妻俩一迭声地说着谢谢。
“叔叔,我前两天去游泳了。我以后要像海洋公园里的海豚训练师一样,在水里哗哗地游来游去。”临走时,勋勋用手给我们比了一个蛙泳的姿势。
在这家人的面前,那些熟悉的山峰、田野,正和自己的生活一起,逐渐清晰起来。
一样“带不走”的宝贝
同样清晰起来的,还有萧山对口支援爱心帮扶的决心和规划。
勋勋只是众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之一。目前,“重塑人生脊梁”项目、“杏林天使基金”等项目已经帮助了9位患者进行矫形手术,重塑人生脊梁,医疗帮扶资金项目总额达到30余万元。
和他们一样前往萧山中医院接受首批矫正的帮扶孩子一共有6个,如今6户家庭组了微信群,从病友成了朋友。
“下个月组织聚会,你可是要代表这些孩子的家长,讲讲话的哦。”
牟方泽连连摆手推辞,他更担心拙于言辞的自己,到时候会“讲不出话来”。
刘杰依然坚持每周要走村入户去发现和寻找。“现在是9个,但肯定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我要一个个把他们找出来。这才是扶贫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萧山中医院共派出长短期帮扶人员共计67人次;接收长短期进修学习人员共计27人次。在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开展学术讲座45次,实施会诊、手术109人次、实施OLIF等新技术新项目7项,其中4项技术填补恩施州空白。
萧山中医院院长全仁夫亲自带领团队7次赴受援医院开展了一系列手术,同时还将陆续为利川市民族中医院输入一批新技术新项目。
技术帮扶,为的是能在当地留下“带不走的持续脱贫能力”。
而汇聚多方力量,“山川”携手才能奔向小康。今年以来萧山区各界捐赠利川的到位资金和物资已达905.61万元。目前利川市与萧山区结对学校13所,结对医院6所,萧山区企业结对利川市贫困村15个。
“接下来,我们将开展多个结对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扩大范围增加结对帮扶的学校和医院。同时还将发动企业与深度贫困村对接,为利川市脱贫攻坚助力。”利川市委常委,副市长,萧山挂职干部吴建华觉得帮扶不应该是一锤子买卖,而应该“扶其根本、扬其所长”。
所有的人都希望,重新挺起的不止是“脊梁”,还有利川的“精气神”。
【记者手记】
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把幸福的标尺
在我们从勋勋家回来的路上,开车的当地司机尹师傅沉默了半晌,突然对我们说:“住在大山的这些贫困家庭,只要得了重病,以前几乎就只能生死自负。”
即使是到了利川市,中医院的骨科医生全登也告诉我们,类似勋勋这样的病,在萧山中医院前来结对帮扶前,同样是无解的。“我们只能建议他们去更高一级的医院,但治疗费用同样是一道坎。”
对于这些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来说,幸福就是看得起病,找得到医院。
我们在去往扶贫点的路上还听到过萧山扶贫干部转述的故事:在几乎不通汽车的贫困村里,一幢摇摇欲坠的砖瓦小屋,四面漏风。家里一贫如洗。可唯一看起来还算坚固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
这个贫困户家庭的优等生眼中的幸福,就是走出大山、有书读。
在个人努力之外,社会、政府更有效的行动更精准的帮扶,才能惠及更广大的群体。呼应群众所盼、解决百姓难题,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既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核心要求,同时也是文明良善下沉基层的清风徐来。
这些家庭,是扶贫群体里决不能被疏漏的。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命运,才是我们生活是否幸福的衡量标尺。
也因为,像他们一样因贫穷而无法快乐的人还有很多。
所以这个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必须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