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桐庐江上寻诗画 桐庐成为浙江首个“中国诗歌之乡”

刘文超 摄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19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曾艺)10月18日,在桐庐剧院的舞台上,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刘向东将一块明晃晃的银色奖牌交到了桐庐县委副书记周扬的手上。

  从此,诗乡画城桐庐县又多了个响亮的“国字头”称号——“中国诗歌之乡”。同时,桐庐县也是浙江首个获此称号的地方。

  中国诗歌学会是全国性的学术团体,由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学教育工作者组成,是诗歌领域的权威组织。

  这次能给桐庐县授予“诗歌之乡”称号,正是因为桐庐县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有声诗与无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自古以来,桐庐就是一个被诗歌浸润的地方。

  据杭州图书馆、浙江及桐庐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文史专家对中国县域古诗词的研究统计,桐庐是全国县级市留下古诗词最多的地方!

  从南北朝至清代,共有1000余位诗人到过桐庐,留下多达3000余首诗词佳作。李白、苏东坡、谢灵运、范仲淹……这些著名诗人都到过这里。

  “悠久的历史底蕴与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桐庐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向东说,“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时代,桐庐的诗歌传承工作做得也很优秀。”

  “分水镇高级中学有个五云诗社;‘进士之乡’柏山村是桐庐县首个诗歌村;就连我住的酒店,电视里也反复播放着歌咏桐庐的诗篇。”

  在刘向东看来,这是桐庐作为“中国诗歌之乡”最为难能可贵的地方。

  桐庐县委副书记方毅表示,未来,桐庐将以此为契机,用好“中国诗歌之乡”这张金名片,进一步加强诗歌创作队伍建设,做好诗词文化的运用文章,以“诗歌+”的思维,推动诗歌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把“诗乡画城·潇洒桐庐”建设得更具诗意、更具魅力。

相关稿件
· 西湖区留下街道用诗歌的语言纪念党的生日
· 古庆春门全新亮相 这里将成为诗歌朗诵舞台
·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场诗歌朗诵会打动滨江人的心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供水量创新高 “烧烤模式”下杭州怎样保障今夏城市用水?
·棒冰免费自取 杭州这50多个冰柜有“凉”更有爱
·杭州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千余处 让充电安全又方便
·6所学校+3条道路 杭州大城北又“上新”了
  本网专稿
·杭州5万余家商户承诺“离店无忧” “一键和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杭州人听了近30年的《梦想天堂》 或将迎来“新前缀”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权威发布
·杭州首个区级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正式定档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区县新闻
·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兴鸿建设为工友送清凉
·跳非遗竹马 弘龙马精神|淳安传承特殊年味儿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