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融杭一周年③丨激活文化动力 临安留住城市最深的记忆

  阅读更多:

  ①丨焕发新生能量 临安打好“三化”组合拳

  ②丨积蓄新动能 青山湖科技城建千亿大平台

忠孝礼堂 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逸群)从杭州出发,驶出高速,沿着钱王大街一路向西,就到了临安城区。眼下,在钱王大街以北的临安区政府大院不远处,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即将精彩亮相。

  去年4月,临安区政府大院改建“停车场",挖出了晚唐五代吴越国建筑。出土的古建遗存价值之高,令人惊叹。

  临安本为钱王故里、“衣锦还乡”之地。1000年前,吴越国王钱镠在临安出生,从此便为这座城赋予了不同的文明。1000年后的今天,地处浙西北天目山区的临安,已是杭州的“第十区”。千年的流逝,带走了浮沉,却多了厚重历史人文积淀下的现代文明。

  钱塘自古繁华。作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临安正踏着时代的大潮,向世人展示着历史文脉与现代繁华交融的城市金名片。

天目山镇月亮桥村 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特色乡村一步一景 

  建设文化新地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走进临安杨溪村的文化礼堂,一群身着汉服的小朋友们,正在私塾先生的带领下学习古代的忠孝礼义。

  杨溪村,被称为“忠孝文化第一村”。作为文化礼堂的主建筑,由孝子祠改建而成的“忠孝学堂”,将俊逸的吴越文化神韵和灵秀的江南水乡风格融于一体。自学堂开班授课以来,已有来自江苏、安徽等地的500余名中小学生和亲子游客在这里感受忠孝文化。

  杨溪村文化宣传员郎洪荣说,从礼堂筹建开始,全村人就主动参与其中。“文化礼堂里呈现的内容,大多是本乡本土的历史、事件、人物,村民们很关心,也会把它当作一个景点向外乡人展示。”

  每到重阳节,村里还会邀请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来此,还原昌西民俗待客礼仪,奉上茶水、糖茶、长寿面,表达对长辈的孝心。

  这只是临安文化礼堂的缩影。2012年,临安提出建设“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在全国率先打造农村精神文化“地标”。如今,109个各色农村文化礼堂,遍布在临安的各个乡村中。

美丽公路 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临安,公路自然成了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

  如何将全区总长2938公里的公路,打造成承载乡愁的风情之路?临安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临安建设“美丽公路”,不是简单地栽花植树种草,而是将沿途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重拾、整理,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既要让公路靓起来,也要记得住乡愁。”

  为了记忆里的乡愁,昌文线上,“昌化水灯、放排人家、馒头迎客、狮舞迎丰、知青桥”等文化记忆被一一“搬”到了公路边;太阳公社精品线路旁,陈列着老旧拖拉机和各式农耕用具;杭徽古道精品线,一头连着黑白徽州,一头连着烟雨杭州。

  “一线一品、各具特色”的美丽公路,彰显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沿线的570余处文化景墙和480个主题人文景观节点,为公路涨了颜值,添了气质。

  近年来,结合小城镇综合整治、村落景区打造、美丽公路建设,临安共打造了18个主题公园、50余个精品节点,形成了区镇村三级“文化地标”。区图书馆、文化馆、区文体会展中心相继投入使用;镇街综合文化站、图书分馆已实现全覆盖;村子里持续深入建设文化礼堂,破解文化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

钱王陵 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全民共建精神家园

  让乡风文明成为最深的印记

  文化的繁荣,让百姓心有所寄。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钱王文化、天目山文化和徽文化的多重熏陶,临安具有独特的人文底蕴。其中,钱氏宗脉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村庄——板桥镇上田村,则在茶香竹海间展现出一派和谐美丽的田园风光。

  沿着活动广场的台阶拾级而上,“茶香竹海,文武上田”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青草的香气夹杂着阵阵墨香扑面而来。

  推门走进书画室,81岁老人钱万盛的笔下,“家和万事成”几个大字苍劲有力。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变迁,钱万盛老人用所见所闻完成了对所书内容的理解。“家,既指小家,也指国家。在上田村这个家中,村民做好自我约束,大家和和气气的,村子才能发展。”

  过去,这里民风剽悍;现在,村民们聚集在文化礼堂里,写家训,评家风,练十八般武艺。2013年,上田村被命名为“浙江书法村”。每到暑假,都会有许多孩子到这里拜师学艺。

桂芳桥村文化礼堂 临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文化礼堂的意义,就是让村民们都能在文化的熏陶下找到新的精神寄托。”上田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说。走在上田村,道路干净整洁,村民热情好客,家家户户“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潘曙龙说,为了传播弘扬好家风,上田村还开展了“好家风”评选活动。通过家家户户写家训,让“好家风”从“盆景”到“风景”,从“风景”到“风尚”。

  文化繁荣兴盛,人们才能找到归属感。在临安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文化生根发芽,满目芬芳。

唐昌古镇 俞海 摄

  文化振兴富一方人

  “文化+产业”打造临安金名片

  看得见乡愁,又富了口袋,这是文化之于乡村振兴的意义。

  南宋时期,江浙一带民间文化如着墨色。昔日的民间文艺特色,为当年的临安古城带来了一片光辉盛景。如今,临安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再次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8月8日晚,阵阵清风吹来幽幽花香,临安浙西大峡谷内,一场“峡谷里的音乐会”正在上演。一首《远山》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当地的村民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一刻共同感受着音乐和乡村带来的别样生活体验。8月17日至10月1日,这场浙西山水间的爱乐之旅,将出现在个每个周末,为浙西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助力。 

  除了“峡谷里的音乐会”,还有湍口“洪岭高山馒头节”、於潜镇耕织园、昌西年俗节……通过整合文化资源,临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青山农民管乐团牵手杭州爱乐乐团,连续四年举办钱王故里新年音乐会;百年越剧的首次试演地潜川镇外伍村,与杭州越剧院联姻;杭州西子画院与天目山镇肇村村结缘,村民的书法、绘画作品先后在西湖边的唐云艺术馆展出……

钱王像 俞海 摄

  文化兴,乡村兴。临安挖掘了村庄传统文化,培育了地域文化品牌,打出了“一镇一品牌”的口号,同时通过文化的融入,推进了全域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从去年起,临安依托好山好水和村落自身特色以及本土文化,打造村落景区,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即是文旅结合。

  天目山、红叶指南、湍口温泉、太阳公社、耕织图、龙门秘境等10个创建型村落景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让一个个自然村落焕发出独特韵味。据临安区旅游局相关数据统计,村落景区创建撬动了2.7亿元社会资金。上半年,全区游客接待总量达641.71万人次,同比增长22.3%,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72.41亿元,同比增长28.8%。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守住乡土、传承乡风、留住乡愁的文化阵地和平台,传承临安悠久历史文脉,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水。

相关稿件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供水量创新高 “烧烤模式”下杭州怎样保障今夏城市用水?
·棒冰免费自取 杭州这50多个冰柜有“凉”更有爱
·杭州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千余处 让充电安全又方便
·6所学校+3条道路 杭州大城北又“上新”了
  本网专稿
·杭州5万余家商户承诺“离店无忧” “一键和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杭州人听了近30年的《梦想天堂》 或将迎来“新前缀”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权威发布
·杭州首个区级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正式定档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区县新闻
·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兴鸿建设为工友送清凉
·跳非遗竹马 弘龙马精神|淳安传承特殊年味儿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