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 姚颖康 摄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唐骏垚 通讯员 张永平)8月1日起,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有法规护航了——《杭州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以地方性法规促进城市国际化,杭州在全国是首创。
《条例》于今年4月27日由杭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5月31日批准。
9月5日为“杭州国际日”
查阅《条例》,共7章60条,对城市国际化目标、产业国际化、城市环境国际化、公共服务国际化、文化国际交流融合、保障措施等都作出了规定。
对于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目标,《条例》明确为:发挥和增强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文明之都、东方品质之城的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形成一流生态宜居环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规定每年9月5日为“杭州国际日”,杭州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此期间组织开展国际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等促进城市国际化的活动。
专家建言《条例》落实
就在《条例》正式施行的前一天——7月31日,杭州市发改委(杭州市国推办)组织召开了《条例》专家研讨会。
“在我看来,加速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还是要从个性特色、专业化等方向上去突破。”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杨建军教授第一个发言。他说,具体来看,杭州目前可以重点推进并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还是“互联网+”。“杭州在‘互联网+创新创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优势,而‘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一定是将来城市发展先进性的体现。”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则表示,北上广深等城市开通的国际航线,多是通往国外科技发达城市或者工业发达、医疗教育发达的城市,借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希望今后杭州开通的国际航线,也多向这些方面靠拢。”
朱李鸣发言的时候,杭州市对外开放暨城市国际化推进大会正在召开。在会上公布的《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全面开放 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提出,杭州要建设亚太门户枢纽。其中一条就是,杭州要全面提升空港国际能级,到2020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力争旅客吞吐量达到4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国际及地区通航点达到50个以上。
作为杭师大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张卫良很早就开始接触“国际化”。在他看来,推进城市国际化并不是一件短期的行为,是一项系统性复杂的长期工程,“因此在《条例》出台之后,我们还要关注如何把《条例》进行细化,‘下沉下去’。”
张卫良建议,加快城市国际化建设,杭州可多向国外城市学习。国际上发展比较成功的城市,遵循着普遍通用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为后来者累计了经验。“例如,在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记得我在日本开会时候,会场一直宣传说垃圾必须要带回去,也就是‘会场里不是垃圾桶’,自己产生的垃圾自己要带回去。而这就是一种理念。我们现在开展的垃圾分类多关注垃圾产生后如何处理,而没有在前端就注重垃圾减量工作,这样垃圾的量只会越来越多,垃圾处理的成本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