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7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叶临风 通讯员 张伟星 章国和 沈飞渊)7月26日晚上,在浙皖交界的临安区清凉峰镇颊口村文化礼堂内,上演了一台特殊的晚宴。清凉峰镇与三阳镇的近1500多名村民、网格员以及平安巡查员集体上台,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这场以“省际边界人民自主调解矛盾”的宣传晚会,是为了庆祝两地实行联情、联宣、联调、联矫等“四联”工作机制三周年。作为浙皖之间首个省际跨界联合调解平台,成立以来临安共调解跨省纠纷1000余起,为两地共建平安边界提供了样板。
地处杭州市临安区西部的清凉峰镇,西端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三阳镇接壤,两地都以盛产山核桃而闻名。
“接边的地区绵延数十公里,涉及4个行政村,村落紧密相连,居民交叉居住。”说到两地之间的关系,清凉峰司法所所长黄一明用“一言难尽”形容。他告诉记者,边界地区的老百姓既可以谈婚论嫁结成亲家,却也会因为争夺区区一棵山核桃树、一分林地产权纷争而大打出手。“在过去,每年因为偷盗采摘等原因引发的纠纷接二连三。又因为涉及两省,缺乏沟通机制,常常演变成省际纠纷,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为更好地实现边界调解,1997年,两镇以山核桃为媒介,联合成立了浙皖首个省际联合调解委员会,“破冰之举”迈开了第一步。
平安边界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地界划分、资源开发、权属确认、重点工程建设、婚姻家庭、劳务用工等诸多问题……2015年,经清凉司法所牵头,浙皖两镇政府形成共识,实行联情、联宣、联调、联矫“四联”工作新机制,跨省联调机制迈上新台阶。
清凉峰镇林业管理站站长王剑浪的身上又多了一个头衔,便是“联合调委会”成员。他告诉记者,联合调委会成员由两镇政府领导、司法所、综治工作人员共同组成,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联合排查。“所有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都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做到绝对公平、妥善处理。”黄一明说。
2017年10月,清凉峰镇民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歙县三阳镇岭脚村五组20户村民代表签下协议:“两镇边界处归属有争议的3.5亩土地,三阳镇岭脚村五组20户村民拥有承包经营权,现出租给清凉峰镇昱岭关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租期为15年,租金每年610元,租金按物价指数每5年调整一次。”
一场关于土地承包经营的省际边界地区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三阳镇司法所所长洪春录感慨地说,这类纠纷并不容易处理,“自从实施了‘四联’调解机制,处理省际跨界纠纷进入了快车道,创建了清凉峰和三阳镇的边界调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