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 林云龙 摄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6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刘伟英)在杭州,有90%以上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或是在家安养,或是选择在家门口的照料中心养老。但是,没有敬老院的全天候照顾,吃什么?住哪儿?能获得怎样的为老服务?仍然是画在一部分老人心中的问号。
杭州正在用心化解这个问号。6月21日,记者从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现场会获悉,今年杭州要重点打造60家兼具日间照料和全托服务功能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50家示范型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杭州拥有照料中心2855家
老年食堂1266个
民以食为天,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一日三餐是头等大事。对此,杭州着力构建了“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社会餐饮企业送餐上门”等三种助餐模式。
截至目前,杭州市共有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1266个,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分别能享受到平均6-8元和3元左右的中餐。
“老年食堂是养老体系中老年人最有获得感的环节,大大提升了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杭州市养老办主任,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凌超说。
离家咫尺,又能享受为老服务,家门口的照料中心成了老年人的“新据点”。截至目前,杭州市正常运行的照料中心2855家,三星级以上989家。到去年底,有1750家照料中心和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除了照料中心,社区嵌入式微养老机构在杭州崭露头角。它集合了机构和居家优势,整合了社区内外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就近就便就亲的养老服务,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
比如位于外东山弄的西湖区灵隐伴居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拥有自理、特护及日托床位39张,已有16位老人长住。同时,它还为街道老人提供开放厨房、医疗保健、家庭影院等服务,打造“家院互融”综合养老服务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市50张床位以下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有33家,其中城市社区16家,农村17家,涉及床位近800张。
运营照料中心、老年食堂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较大,杭州借力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照料中心、助餐服务体系建设。
截至去年底,已有420家照料中心由社会组织整体运营管理,其中街道(乡镇)级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主城区范围内,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社会化运营率达60%,其中上城和西湖区高达90%。
打造100家示范型老年食堂
推进“互联网+助餐”服务
成绩亮眼,但养老是一份答不完的考卷。
何凌超在会上说,杭州市已提前迈入由“深度老龄化”向“超老龄化”过渡的关键节点,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和功能转型,是巩固养老服务业改革试点成果、推进养老服务巩固提升年建设的重要内容。
老年人关注的“吃”,将更加精细优化。杭州今年要重点打造100家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示范型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为了让困难老年人吃上一口热饭,积极探索“互联网+助餐”服务模式,推进下城、西湖、余杭区试点。
照料中心方面,除了增加一定数量外,杭州还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将优先发展日托、中短期全托、喘息服务等老年人刚性服务,努力形成专业服务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收费服务与免费服务相补充,机构全托、社区日托、居家服务相衔接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比如下城区提出,要将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商全部纳入市民卡签约商户和“智慧养老”项目供应商平台。“老年人可以根据居家养老服务目录自主选择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市民卡刷卡结算。”下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今后能通过市民卡结算的不仅是下城区一家。何凌超介绍,杭州将建立和推行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将服务数量、服务经费纳入市民卡结算,以此同步完善新一轮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财政补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