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街道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6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王佶敏 泮海苹)沿街商铺出店经营、垃圾乱堆屡禁不止,游商摊贩赶了又来难以取证,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这曾是小河街道和美弄的日常。
从今年4月起,杭州拱墅区小河街道引入AI视频智能识别技术,街头巷尾的摄像头,不再是单纯记录,而是通过软件的加入,成为一双智能的眼睛,对一些不文明行为或违规行为进行识别,并自动报警推送给相关工作人员。
两个月试运行下来,小河街道不少管理难点痛点,如今已是大变样。
70余万个模拟场景
成为摄像头的智慧大脑
马路上常见的监控摄像头,是怎样装上“智慧大脑”的?
杭州市拱墅区行政执法中队中队长裘立群给记者演示了一遍:打开指挥中心系统界面,里面实时展示和美弄监控画面。
和美弄街口一家水果店正在营业,只见执法人员把一箱水果放在了店门外,造成出店经营的违规状况,电脑监控画面上很快出现了一个红框,锁定这箱水果,并拍照预留信息。
“我们收到这条信息后,就可以分派给巡查队员,让队员去处理。”裘立群告诉记者,这套后台系统,储备了70余万个模拟场景,“和这些模拟场景相违背的情况,系统就会自动识别出来。”
目前,这套系统对垃圾等不规则物体,甚至游商摊贩、出店经营等事件都可进行有效识别,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达90%以上。
同时,该系统还可一次实现对多个场景的并发检测,并及时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分析数据的历史态势,为城市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警报及时、反应快,意味着我们的执法更有说服力,也能照顾到公平。”裘立群说,试行到现在,虽然违规行为时有反复,但和美弄街区已经看不到大规模的乱停车、乱摆放等占用公共资源的现象了。
多方共治长效管理
所有商家许下自我管理承诺
不过,虽然技术引入提高了城管执法效能,但如果百姓不听劝告,同样也难以提升效率,让街区变美。
“所以技术只是手段,我们还通过机制引导商户、居民等进行自我参与和管理,实现区域自治。”小河街道主任钟鸣说。
记者了解到,小河街道和美弄54户商家已全部签订“众包”自我管理承诺书,商家、物业、居民、社区、执法等实现了良性循环与区域和谐。
简单来说,就是把家门口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人人管好家门口的事,做到干净整洁不违规,让街域“颜值”全面提升。
整治出店经营
拥有智慧大脑的监控探头
还将走进社区和河道
“云共治”城市管理模式为治理城市管理顽疾开出了一剂“有效药方”,实现了城市管理减员增效、实时监控、共治共享。
目前,小河街道已有37个监控探头试点接入智慧系统,基本覆盖街道主要道路。接下去将尝试把“云共治”铺进社区,董家新村社区就是第一个试点。
“我们会尝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主要监控是否有随意丢弃建筑等大型垃圾的行为。”钟鸣说,“还会对河道进行监管。”整个街道全覆盖预计将花上三年时间,“现在还处在磨合期,需要等待技术和实际运用磨合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保证取得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