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从运河到西湖一路到底 拱墅许下三年亲水之约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4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王佶敏 王志立)五水共治,治出了杭城累累硕果,其中杭州拱墅古新河尤为特殊。

  4月25日,记者走在古新河畔,发现这条连接西湖和运河的河道旁,多了一条鸟语花香的生态廊道。

  春末夏初,沿这条生态廊道一路往南,便是从运河的市井文化走向了西湖的文人文化,更是深深感受到杭城乃至全省,五水共治从“治水”到“亲水”的转型。

  生态复苏唤醒旧时粉色记忆

  “陡门春涨”“半道雨红”,在旧“湖墅八景”之中,古新河独占其二。

  身临其境会发现,古新河生态廊道与白堤有点类似,也是夹株桃树夹株柳,亭、台、桥、廊、石雕穿插其中,典型的江南风光。春天时,绵延数里的桃花被风一吹,像红雨一样落下,河畔铺满粉色,美不胜收。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曾经过路居民只能绕道行走,沿街居民房门紧闭,追其根源,只因其是黑臭河道。

  在拱墅城管的治理下,目前古新河水质已达到三类,甚至二类以上,为了再现“半道雨红”景象,拱墅城管在古新河畔实施了以“十里桃花,半道春红”为主题的美化家园工程,南至密渡桥路,北至湖墅路,打造一个春风十里桃花香、姹紫嫣红杜鹃艳的特色景观。

  水质提升也带来了水下生态的复苏,目前沿河设有全市首个内河垂钓点,并在去年年底成功举办了杭城首届“水务杯”城市内河垂钓比赛,生动实现了古新河从“治水”到“亲水”转变。

廊道鸟语花香

  多方配合串联两大世界文化遗产

  沿古新河生态廊道往南走,除了部分主干道需要穿过大马路,其余地段全部畅通无阻,可以从运河一直走到西湖。

  杭州市拱墅区河道监管中心副主任范能介绍,在已建的廊道中,古新河生态廊道是杭州境内唯一一条串联西湖和运河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生态廊道。

  然而就在去年,这条2.8公里左右的生态廊道,仍然因为有3处断点而无法真正实现贯通,位置分别在文三路二百大、文一路圣都公寓、湖墅路浅水湾小区。

  “经过多方努力,以及社区百姓的配合,终于一一打通。”范能说。

  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杭州拱墅已完成了29条55公里的生态廊道。

打通的断点

  未来拱墅许下三年“亲水”之约

  “古新河畔,人文小巷”,以古新河为代表,杭州拱墅跨出了从“治水”到“亲水”转型的第一步。

  近日,拱墅区又出台了《 “美丽河道 亲水拱墅”三年专项行动计划》《雨污分流“零直排”巩固三年专项行动计划》,两个行动计划。一个亲水,一个护水,意味着在未来的三年内,拱墅区将综合发力,打好亲水+护水的组合拳。

  《“美丽河道、亲水拱墅”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的出台,将进一步深化全区境内62条河道的的治水成果,实现一河一策、一河一景。

  根据计划,拱墅将通过3年时间,完成河道文化长廊开发、河道整治清淤工程、生态廊道建设、泵站改造提升等共计140个项目,打造10条以上水清鱼欢、岸绿景美、宜赏宜游、功能完善的美丽河道。

  据了解,预计今年10月,杭州拱墅余杭塘河片区将会有一条长达5公里,安全、环境、路面等软硬件都十分合适的夜跑廊道。

  同时为了更好的实现“亲水”效应,拱墅区将依托智能APP等宣传载体,着重挖掘、宣传河道文化,以古新河为例,今后沿河游赏只要扫下长廊的二维码,便可以清晰的了解这条河的前世今生。

古新河垂钓区

  《雨污分流“零直排”巩固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的出台,将进一步扼制污水回潮。杭州拱墅计划3年内实施143个提升项目,改造雨污分流单元17个,整改疑似雨污混接点267个。

相关稿件
· 跨省治水深入“最后一公里” 浙皖第一渔村告别网箱养鱼
· 杭州发出治水剿灭行动总攻令
· 杭州今年治水新任务公布 可垂钓河道增至50条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供水量创新高 “烧烤模式”下杭州怎样保障今夏城市用水?
·棒冰免费自取 杭州这50多个冰柜有“凉”更有爱
·杭州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千余处 让充电安全又方便
·6所学校+3条道路 杭州大城北又“上新”了
  本网专稿
·杭州5万余家商户承诺“离店无忧” “一键和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杭州人听了近30年的《梦想天堂》 或将迎来“新前缀”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权威发布
·杭州首个区级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正式定档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区县新闻
·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兴鸿建设为工友送清凉
·跳非遗竹马 弘龙马精神|淳安传承特殊年味儿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