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通讯员 陈航)3月5日,第55个学雷锋纪念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历久弥新。
你准备用什么形式学雷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妨读读淳安80后小伙余旭的故事。
雷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改造后的前门塘
50万改造家乡老池塘
惊蛰刚过,淳安县汾口镇湛川村洋溢着浓浓春意,村中央的前门塘前鸟语花香,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凉亭里聊天下棋,池塘里的红鲤鱼翻起层层波澜……村民们都说,前门塘今日的改变,离不开余旭的付出。
曾几何时,前门塘是湛川村村两委的老大难,杂草丛生、垃圾遍布、污水横流,村两委动过不少脑筋,但都没拿出根治的好法子,主要原因在于村里没有经费。
80后创业者余旭
2004年,职高毕业的余旭去杭州闯荡,开办公司承接网络监控安装业务。虽常年在外奋斗,但这个满怀乡愁的80后,并没有在大城市里买房,他更关注家乡的发展。逢年过节回家,他都会主动走访村两委、村里的党员群众,商量村里的大小事。
2016年上半年,余旭主动找到时任村主任余钱起,提出出资对前门塘进行改造。但此时,余旭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不说在杭州连一套房子也没有,就连自己开的车子也是按揭贷款的,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撒到臭池塘里。
改造前的前门塘
令余旭没有预料到的是,原先打算出资15万元整治的池塘,随着工程的推进,对资金的需求远远大过预算。
每次公司有了业务收入,他都优先汇到村里,前前后后累计投入近50万元,终于完成整个池塘的整治,一个池水清清、鸟语花香的美丽公园呈现在村民面前。
这不是余旭第一次做好事,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伤员来杭州就医休养时,余旭就报名志愿者陪医陪护,由于表现突出,他被杭州市政府评为优秀志愿者。
病床上牵挂山区孩子
余旭和同事为孩子们安装护眼灯(左为余旭)
2017年,在多次回乡走访过程中,余旭注意到一个现象:多所山区小学里,近视的学生高达三分之一。“留守儿童住校会上晚自习,很多教室里的灯都老化了,经常发生跳闪。” 余旭说,留守儿童的看书环境,让他萌生了装护眼灯的想法。
正准备“上马”这个计划时,10月,余旭被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且癌细胞已转移扩散。躺在病床上的日子里,余旭仍挂念着山区孩子,每天躺在床上物色合适的护眼灯,希望赶在寒假结束前装好两所山区小学。
手术一结束,余旭便叫上其它热心同事,放弃周末休息日,开车驮着器材前往山区小学。三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余旭时不时感到身体不适,老婆胡建银就会偷偷抹眼泪,埋怨道,“自己都顾不牢了,还要顾别人。” 每每如此,憨厚的余旭都会站一旁傻笑。
余旭的公益团队
经过一个多月紧张安装,浪川乡双源完小和浪川乡中心学校终于用上了崭新的护眼灯,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赞。“他给孩子们带来温暖,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向他致敬!”和记者聊起余旭,双源完小校长蒋有兵满是感激。
首战告捷,余旭有了一个更长远的计划:通过一年努力,为淳安全县80多所山区学校安装护眼灯。余旭的光荣事迹,也感染着身边的朋友们,吸引着更多人参与进来,王从成就是其中一位。“他常说,怕来不及做公益,给一生带来遗憾,我也不想有遗憾。” 王从成笑道。
安装完护眼灯后,余旭在教室里打扫卫生。
【记者手记】
每年的3月5日,雷锋这个名字,都会让我们再次铭记。
新时代下,如何续写雷锋精神?余旭说,就是坚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余旭正在做的善事,是一种“傻”,但它迸发的能量却不容小觑:村民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绿水,孩子们都称赞余旭为他们树立了榜样,朋友们带着做公益的热情不断涌入……
习总书记说:“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公交车上让个座,搀扶一下老人,乃至一个微笑,甚至一句亲切的问候,都是学雷锋的具体体现。
只要心存善念,付诸行动,人人都可成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