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乡村振兴有底气 淳安大墅400位“土专家”吃香了

余士球发起组建的民间竹马队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2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通讯员 王洪祥 童勇敏)临近春节,淳安大街小巷挂起了大红灯笼,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咚锵咚,咚锵咚锵咚咚锵……”刚走到淳安县大墅镇孙家畈村村口,记者就听到一阵喜庆的锣鼓声,寻声望去,只见一群老幼正跟着节奏跳着竹马舞。

  进入村文化礼堂,一个年轻小伙子笑嘻嘻迎上前来,他是大墅镇组织办组织干事倪观鸿。“看到那个领舞了吗?她叫余士球,是我一手发掘的,现在成了镇里的乡土人才。”倪观鸿手指着一位正在跳竹马的农家妇女,满脸自豪。

  竹马是淳安的一项国家级非遗,别看现在大伙们跳得热闹,换在一年前,村里还压根听不到锣鼓声。“很多村民原本都会跳,但因为赚不到钱,后来就放弃了。”倪观鸿说,如今,在镇里扶持下,余士球组建了全县首支民间竹马队,每有乡镇和企业的庆祝活动,都会上台露一手,竹马队建立第一年的营收超4万元,成了村民农闲增收的新渠道。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些隐藏在民间的乡土人才很关键,我们可走在前面咧!”倪观鸿笑道,早在2015年,大墅镇专门成立调查小组摸底乡土人才,建立了资源档案信息库。经过两年走访,截至目前,全镇登记在册的乡土人才已有400多人,涵盖实用技术、文体艺术等多个门类。

竹匠余允省和他的作品《竹编农家乐》

  从文化礼堂的窗外望去,记者看到一间挂着“竹匠工作室”牌匾的房子,55岁的竹匠余允省正和四个“徒弟”围坐在毛竹堆旁,用篾刀将竹块细分成丝。“他们年纪虽然都比我大,但手艺不比我差,唯独创新意识不如我。”余允省笑道,现在可不比以前咯,以前做竹筐竹篮就有人买单,现在不做些“新玩意”,就没法吊起顾客胃口。

  在屋内,记者看到了余允省所说的“新玩意”,有竹制自行车,精致到每颗螺丝都是手工打造;有竹造的帆船,船身用竹丝嵌成“一帆风顺”字样;有竹编农家乐,粗细不同的竹条拼接成一幢农家庭院……近百平方米的“竹匠工作室”,简直就是一个竹工艺品展览馆。

  “成了乡土人才后,镇里为我们搭台吆喝,去年参展了杭州文博会、义乌森博会等近十场专业平台,再也不愁没市场咯。”余允省激动地说,现在,一年能挣超十万元,每天都收到金华、上海等省内外的电话订单。

种粮大户余建苏的五彩水稻田

  记者沿着村道一路走一路看,只见马路边停下一辆旅游大巴,种粮大户余建苏连忙迎了上去,领着下车的几位游客参观他的“水稻庄园”。“里面种了五彩水稻、观赏蔬菜、紫薯等近十个农业品种,田里有泥鳅,水下有莲藕。”余建苏笑着喊道,下次夏天来这里玩,五彩水稻的图案又换了!

  凭借在农旅融合上的带头作用,去年,余建苏被评为镇里的乡土人才,他告诉记者,“外出培训机会更多了,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这些田秀才、土专家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且可操作性高,发扬推广他们的经验成果,能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片乡村。” 淳安县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挖掘开发乡土人才,是淳安实现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截至目前,淳安已启动乡土人才“双百”工程燎原计划,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鼓励技艺传承,评定乡土人才1.2万人。

相关稿件
· “非遗”华服艳惊四座 淳安上演巴黎时装秀
· 打造“一厕一景” 明年淳安所有公厕实现A级达标
· 淳安“百源经济”工程助乡村振兴:来自洞溪源的启示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供水量创新高 “烧烤模式”下杭州怎样保障今夏城市用水?
·棒冰免费自取 杭州这50多个冰柜有“凉”更有爱
·杭州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千余处 让充电安全又方便
·6所学校+3条道路 杭州大城北又“上新”了
  本网专稿
·杭州5万余家商户承诺“离店无忧” “一键和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杭州人听了近30年的《梦想天堂》 或将迎来“新前缀”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权威发布
·杭州首个区级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正式定档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区县新闻
·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兴鸿建设为工友送清凉
·跳非遗竹马 弘龙马精神|淳安传承特殊年味儿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