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赖民杰,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08年进入公司,历任公司市场部经理兼客户服务部经理、创意中心总监、研究院副院长等职,2015年6月任公司总经理至今,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和厂房,设在开发区五洲路上。一路之隔是一块大约150亩的空地,从赖民杰的办公室往外看,可以清晰地看见地块的全貌。
“2017年,春风动力和奥地利摩托制造商KTM成立合资公司,在车架和发动机的生产上进行深度合作。接下来,公司的厂房就会建在这块地上。”
赖民杰,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也是春风动力董事会成员和高管成员中唯一的80后。他的办公室陈设简单,桌上放得最多的是书和文件,墙上贴着世界地图;他本人穿衬衣,戴眼镜,说话声音很轻,谈到工作时会带一份谦逊:“我是工科生,不习惯在没有把握的时候,把话说满。”
实际上,这个“不习惯把话说满”的年轻人在春风动力工作十年,已经全面负责春风动力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此次和KTM的深度合作,也是由他主导完成。
同样,他也拥有着一位管理者对公司发展的野心,对此,赖民杰坦然承认:
“我们的愿景,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成为世界顶级动力运动产品供应商。”
(小标)一件大事:
和世界第一梯队合作,做国际品质产品
在和KTM深度合作之前,赖民杰已经准备了六七年的时间。
2011年,他第一次跟KTM这家来自奥地利的摩托车制造商接触,得到的信息并不乐观。欧洲人早已和多家来自中国的相关公司接触过,态度并不积极,原因也很简单:不看好它们的研发能力。
双方实力相差太远的合作,永远不会是真正的合作。这个道理,KTM懂,春风动力也明白。
商场,永远要靠实力说话。好在对这个实力,春风动力有底气。
2012年,春风动力成为KTM的中国销售总代理,紧接着又发展成CKD组装,然后开始车架项目的合作,直到2017年10月,春风动力发布公告称与KTM共同出资,设立春风凯特摩机车有限公司,整个市场为之震动。
主导这场重磅合作的,就是赖民杰。
能够颠覆欧洲人的惯性思维,从接触到合作,再到深入合作,他说,那是因为KTM还是比较认同我们的研发能力的。
“既然要合作,接下来我们也会有一些大动作,比如学习他们的技术,用世界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有国际品质的产品等等。”赖民杰说。
在采访中,他特别提到了一个小细节:将要建设合资公司厂房的那块地,是开发区特意为春风动力预留的,并且留了至少10年:
“春风动力2005年进驻开发区。10年前,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想到将来的情况,开发区就已经给我们预留好发展空间了。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开发区对春风动力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真的很感动。”
(小标)一个改变:
投资5000万机器换人,产能上升50%
2017年到2018年,赖民杰还做了一件大事:投资5000万,引进车架自动化机改。
通俗点说,就是机器换人。把从前的手工焊接换成了机器人,在人手不变的情况下,产能上升了40%到50%。
“目前来看效果很好,大概两到三年就可以收回投资。”赖民杰说。
机器换人,是响应开发区的号召,也是出于对当下制造业现状的判断。
“在中国当下制造业的大背景下,人工成本上涨,低附加值产品淘汰,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唯一的出路就是产业升级。”
机器换人,“换”的是产能;但产能升级,更多是要靠技术。
这位总经理在采访中随口就为我们报出了几个数据:同样中等排量的车架,春风的产品重量是22公斤,而国外顶级的则只有9公斤重,“同样的车,国际顶级技术的轻量化做得就是比我们好。”
相差的这13公斤,就是原材料、基础工业、技术、理念等等各方面的差距,是春风动力和世界顶尖技术的距离。
“从国内顶级,做到国际顶级。”他要做的,就是如何用最快的时间,追上这个距离。
这条路有点长,但他们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比如接下来,春风动力会涉足轻型交通工具领域。
“在进一步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未来三年我们会尝试高端两轮电动车辆的研发制造。”赖民杰用了一个很有底气的说法,“希望我们的产品,能比市面上现有的产品都要好。”
毕竟他有这样的愿景:“希望有一天,春风动力能成为世界顶级的动力运动产品供应商。”
(小标)一次尝试:
用“互联网+”思维做个性化定制
很多人知道春风动力,是从“国宾车”开始。
2015年9月3号的抗战阅兵式上,由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抗战英烈子女组成的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45台浙江春风动力生产的国宾护卫摩托车呈箭头状排开,精准地护卫在方队周围。
“目前国宾车已经执勤500多场次的任务,万无一失。”赖民杰告诉我们。
——庄严、肃穆、可靠,这便是许多人对于春风动力的第一印象。
其实,作为制造企业的春风动力,在严肃的外表下,也有不落后于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的活力。
作为国内老牌的动力运动产品制造商,春风动力早在2012年就引入了“物联网”概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追踪,为精准管理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
如今6年过去,这位80后的总经理,对“互联网+”的概念,自然运用的更加得心应手。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个集成云平台。将来上线后,可以支持大批量的定制业务。”
在赖民杰的计划中,这是一个可以由大数据驱动的,包括设计、到研发、甚至用户体验的一战式平台。平台上线后,客户可以从系统前端直接下单,同时选择好自己所需要的个性化选项,方便快捷地完成产品得大批量定制。
“当然,这个平台非常考验我们的技术支撑、业务转化跟研发能力。但是现在的大环境下,市场个性化需求突显,我们必须要做这样的尝试。”
(小标)一个计划:
未来两年,在全球建立顶级开发团队
如果只看简历,赖民杰的工作经历相当“单纯”:2008年大学本科毕业进入春风动力工作,之后就整整十年没挪过窝。
可若要细究起他的岗位才会发现,这十年时间,他几乎把公司所有能去的部门都待了个遍:项目、研发、销售、售后、市场、产品企划……
尤其近几年,他越发忙起来,世界各地到处跑,除了谈生意,就是去招人才。
高端人才稀缺,是全球公司都会遇到的痛点。然而对春风动力来说,这似乎并不那么让人头痛:就在今年的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文件,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 2017-2018 年(第 24 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能够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这无疑是对春风动力技术创新能力及研发能力的肯定。更何况赖民杰说,他们的人才战略,已经布开了全球化的战局。
“在欧洲、北美,我们已经开始筹划和建立开发团队,招揽世界级的顶级专家加入。”赖民杰说,他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时间,是未来两年。“在欧洲建立设计团队,在美国建立市场、企划、研发团队。”
国内的人才也要重视起来,“现在春风很多人才都是内部培养起来的,优秀的技术人才,我们甚至愿意用高管待遇来聘请。”
“前几天我还在和朋友聊世界杯,说法国队这次能夺冠,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好,各个年龄层、各个位置,都能拉出一批优秀的球员,所以整体战斗力强,没有断层。”他笑着说,“这个道理,在春风动力的人才战略上,也一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