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王雪飞 编辑 李如)3-8岁的宝宝们,“停车位”已备好。上车,握好方向盘,踩油门,出发吧!没错,宝贝的“手术室之旅”开始了……
这几天,浙大儿院医生护士的朋友圈,被几辆“宝马车”刷了屏。它们正是住院区小病人的专属座驾。
上周,浙大儿院采购了几辆专用玩具汽车,要做手术的小病人,可以自己开车到手术室门口。曾经充斥着哭闹声的手术室走廊画风突变,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开小汽车时的嬉笑声。
护理部主任陈朔晖说,“用小汽车‘套路’孩子,是为了减少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减少和父母分离的焦虑感,现在看来效果非常明显。”
小女孩开着车
忘了和老爸道别
5岁的琳琳(化名)脸蛋圆圆的,扎两只小辫子,乖巧可爱。她因为腺样体肥大,经常红肿发炎,由爸爸陪着来做鼻内镜下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
离手术室不远,有一个放满图书和玩具的图书角,这也是医院为了安抚手术小病人布置的。琳琳特别懂事,手术前没哭没闹,安安静静地在图书角玩模型。
这时候,另一个小女孩开着玩具车过来了,琳琳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但作为一个小姐姐,她没有吵着也要坐,只是眼巴巴地盯着车子看。其实,一旁的护士长赵杭燕和爸爸都看出了她的小心思。
等到琳琳快做手术的时候,赵杭燕问她,“你要不要开车进手术室?”她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连忙点头。
于是,琳琳就坐着蓝色敞篷小汽车,开启了自己的手术之旅。因为她的操作还不大熟练,由护士长用遥控器“代驾”,一路上医护人员不停跟她打招呼,逗得她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到了手术室门口,爸爸想跟女儿道个别。没想到,琳琳的心思全在小汽车上,老爸的拜拜完全没有听到!
小男孩不撒手
在小汽车里麻醉
和琳琳比起来,5岁的小源(化名)对小汽车更痴迷,也更熟悉。
小源来浙大儿院做的是腹腔镜下的斜疝修补术。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第一次离开爸妈进手术室,我们的小小男子汉的眼里还是噙满了泪水。
普外科护士长王彬和爸妈交流时得知,小源是个“汽车控”,家里堆满了不同尺寸,不同款式,不同品牌的玩具汽车。
于是,护士们赶紧又拿出了玩具车。小源一看到小汽车,眼泪也给憋回去了,熟练地钻进了车子里。手握方向盘,脚踩刹车,出发!
但让医生哭笑不得的是,进了手术室之后,他还不尽兴,怎么劝都不肯从车里出来。医生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他在车上进行术前准备,给他静脉麻醉。
等麻醉起效,小源睡着了,医护人员再轻轻地把他抱上手术台,开始手术操作。
用玩具“套路”孩子
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据统计,浙大儿院每年要做3.4万例手术,两个院区的手术室每天都有近100台手术,这就意味着每天有近100位孩子要独自走进手术室。以往,当手术室的那扇大门关上,门外是爸爸妈妈及亲属的不舍与担心,门内是宝宝们的哭声……
为了让宝宝们不再害怕哭泣,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手术等候区布置读书玩具角,比如抱着宝宝,哄着他进手术室,比如给宝宝播放动画片……这次,医院则专门购进了开往手术室的专用“跑车”,用玩具“套路”孩子,让他们开开心心开启“手术室之旅”。
这两天,手术室的遥控“跑车”处于“试水”阶段,3岁的宝宝,由护士遥控“跑车”前行,稍大的孩子可以自己操作, “跑车”成功吸引了宝宝们的注意力,再加上医护叔叔阿姨的陪伴,绝大多数孩子都不再害怕。
浙大儿院书记章伟芳介绍,临床实践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接受Child Life Services(儿童医疗辅导服务)的儿童在医疗活动中的恐惧和焦虑感较轻,情绪更稳定,合作性增强,身体负面反应降低,治疗中和治疗后的疼痛也会减轻。 除了患儿,家长也会更放松,医生的压力也减轻不少,这对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的体现,让家长更大程度地参与孩子的护理。
“作为一家有温度的医院,我们不光要有一流的医疗技术,也要提供一流的人文关怀。”章伟芳还透露,在浙大儿院二期建设中,会有更多童趣、人文的元素,让医院像一个乐园,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部分内容综合自浙大儿院微信公众号,原标题《笑哭,医护套路深……让伢儿开“跑车”去手术,大人孩子都不掉眼泪了!》,编辑 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