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绿色垃圾桶盖,利索地将易腐垃圾投进桶内,随后将塑料袋、纸巾等扔进旁边的灰色其他垃圾桶。这样投放垃圾,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的大多数居民已能自觉做到。但非投放时间屡禁不止的垃圾落地问题,成为考验基层治理的又一难题。浦沿街道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坚持问题导向,各社区群策群力,改进相关措施,不断实践探索破解垃圾误时投放。
引导与曝光结合,探索新型工作方式
江畔云庐小区租户多,非定时投放时间段垃圾落地问题严重,为改善误时投放现象,滨文社区联合物业开展“敲门行动”,为每家每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告知定时投放时间,并针对误时投放制作宣传牌与告示牌,告示牌上写明误时投放将采取曝光、开行政处罚单等措施,屡次误投的还将记入个人信用档案,撤桶后将告示牌放置于各点位后,误时投放现象有了明显改善。
在投放点位安装监控并设置曝光墙,利用监控找到误时投放住户上门指导,多次劝导不改就上曝光墙,向南社区早在定时定点开展前期就采取了这个技防方法,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监控曝光机制越来越完善,误时投放居民也越来越少,有效巩固了分类成果。
优化流程模式,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
早上6:28,六和社区观邸国际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巡查中发现10号楼投放点有多袋生活垃圾落地后马上反馈物业,物业经理当即调取监控查出误时投放住户进行上门指导,并对该点位值班人员和监控人员进行考核处罚,及时调整管理措施,要求监控人员每半小时反馈点位情况,不断探索建立易于考核、追查责任的工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管理模式,对误时投放“零容忍”。
傍晚16:30,居民正在御江苑小区的投放点位里乘凉,小孩们则围在一旁嬉戏,当初在改造点位时,信诚社区为了改善误时投放的问题,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与物业、业委会集思广益,在点位上安装可翻转式的宣传牌,一面写投放时间,在投放时间段内用,一面张贴“仁、礼、智、信”的书画作品,在撤桶后用,物业还在点位顶棚上种满了紫藤花,在点位旁摆放绿植,撤桶后,紫藤花香弥漫的点位俨然成了一个小花园。
依靠群众力量,形成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没有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很难持续”,浦沿街道王利平说。为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浦沿街道带头组建市民监督团,之江社区组织成立“社业共治会”,搭建起社区与辖内8个业委会共商共治的平台,积极带动共治会对8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交叉检查,实现“1+8”工作效能最大化;江南社区借助党建联盟评选垃圾分类“党员示范家庭”,为周边居民立榜样、树标杆;明德社区广泛发动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组建“垃圾分类巾帼志愿巡逻队”,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在小区各点位巡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物业处理整改,推动居民定时投放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