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快评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让良渚文化“活”在当下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渚”也正在成为高频文化热词。

  申遗成功当天,以《良渚的前世今生》为题的申遗宣传片登录央视新闻直播间,持续传递申遗热度;另一边,“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也将于7月16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展;而由中国美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院长、第54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得主刘健担纲的动画电影《良渚》,也即将投入创作拍摄。

  诸多文化盛举,尤以“良渚文明”丛书的出版最为瞩目。看看书题,每一本都是沉甸甸的,多数出自专业考古人之手,堪为近年来良渚文化研究成果集大成:《神王之国:良渚古城遗址》《土筑金字塔:良渚反山王陵》《内敛与华丽:良渚陶器》《工程与工具:良渚石记》《图画与符号:良渚原始文字》《物华天宝:良渚古环境与动植物》《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何以良渚》等。丛书中的最后一本,《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则由记者马黎撰写。在过去八年中,这位媒体同仁一直关注着良渚考古的点滴变化,自身也由考古门外汉,变成业界代言人。

  “一小铲”和“5000年”,对应的正是良渚文化这样两条主线:一条是沉甸甸的五千年文明记忆,另一条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人持续不断的接力探寻。从1936年施昕更先生的首次发现良渚黑陶,到1959年夏鼐先生命名“良渚文化”,再到反山、瑶山王陵相继打开、古城遗址和外围水利系统的发现,世人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加深对良渚文化的认识。

  有如省考古所所长刘斌所言,文化考古,绝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的事情。以笔者对专业考古的有限接触,最难忘的,是对考古学家牟永抗先生的采访。作为浙江考古事业的开创者之一,牟先生曾是良渚考古的重要主持者和参与者。2013年5月17日,笔者去采访他时,老人正在浙医二院住院。在病房中,他丝毫没有顾及自身病情,细述起重大考古细节,并回忆了当年104国道因遗址而改道等故事。透过他的回忆,重回历史现场,无疑更加真切感受今天之成果得之不易。在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代考古人的热情和自信:富于探索和挑战,勇于质疑和批判。年轻考古人郑嘉励在他的《考古人四记》一书中如是纪念道,“牟先生是有个性、有批判精神的人,在浙江考古界,犹如鲁迅先生一般的存在。”这既是后辈学人对他的最高褒奖,更是对于文化精神的传承和致敬。

  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为起点,做好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这篇文章,就是要沿着前人坚实的足迹,沿着这一条文明之旅、发现之旅、朝圣之旅,讲好良渚故事,普及良渚文化,发出杭州声音,为全世界呵护好这份珍贵遗产,让良渚文化活在当下,活在世人心中。

相关稿件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园 听爷爷讲良渚先民的故事
· 站上新起点 极目眺远方!良渚进入“后申遗时代”
·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杭州召开座谈 她为何连说感谢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供水量创新高 “烧烤模式”下杭州怎样保障今夏城市用水?
·棒冰免费自取 杭州这50多个冰柜有“凉”更有爱
·杭州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千余处 让充电安全又方便
·6所学校+3条道路 杭州大城北又“上新”了
  本网专稿
·从“拧螺丝”到“工程师” 杭州钱塘区探索产业工人共富新路径
·官宣!《梦想天堂》正式成为“杭州市市歌”
·文化中国行丨“走读吴越”系列报道之一:一抹“秘色”,何以灵动千年
·杭州5万余家商户承诺“离店无忧” “一键和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权威发布
·杭州首个区级国际传播中心成立
·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
·第十八届杭州文博会正式定档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区县新闻
·保障施工安全 杭州兴鸿建设为工友送清凉
·跳非遗竹马 弘龙马精神|淳安传承特殊年味儿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