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8月4日讯(浙江在线 通讯员 孙云开)当前,良渚街道正开展全域美丽大花园建设行动,美丽城镇创建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围绕美丽城镇的治理美建设要求,良渚街道开展的“三源治理”工作,是真正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一个重要举措。无论是邻里矛盾,还是社会矛盾纠纷,都在“三源治理”中得到了化解。
三源融合,集中治理
什么是“三源融合”治理?所谓三源就是访源、诉源、警源这三源。访源治理:一是信访代办制度,完善信访事项代办代跑工作模式,将“群众上访”转为“代办员代理上访”,积极疏导群众的信访活动;二是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工作,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将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主任公开电话(88772222),并定期梳理、分析研判热难点,充分发挥公开电话预警预判预测功能。诉源治理:一是“微法庭”建设、完善和宣传工作,提升村社、街道“微法庭”知晓度,引导群众首先采取就地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二是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强化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制度,保障辖区内各级调委会经费投入。三是律师调解,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职业和实践优势。四是行政案件调解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负责人参与行政案件调解制度,确保每起案件调解工作由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参与,推动诉前化解,提高调解成功率,减少诉讼、复议法案量。警源治理:一是建立健全二单三线联动治理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矛盾处理效率;二是警保联勤联防工作机制,强化物业保安员队伍在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中的作用;三是建立“马帮”工作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不升级、不激化、不上行”。
社区“微法庭”,解开群众心结
社区居民矛盾,是最普遍、普通的社会矛盾,社区“微法庭”的出现,将这些基础矛盾扼杀在“摇篮”里。在良渚街道亲亲家园小区里,物业公司与住户周阿姨之间,就因为周阿姨没有按时交纳物业费,一纸诉状将周阿姨告上了法庭。成为了被告,周阿姨心中万般委屈。周阿姨认为,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服务根本没有达到所收物业费的标准,拒缴物业费也是无奈之举。事情还要从生锈的移门说起。周阿姨和老伴住在良渚亲亲家园小区,由于该小区房屋结构比较老,一到下雨天,阳台屋顶、卧室墙壁会出现渗水的情况,渗出的水顺着墙面流到移门上,导致移门衔接处生了锈,给周阿姨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无奈之下,周阿姨向小区物业反映了该情况,但却没有得到满意的反馈和解决。索性,周阿姨用拒缴物业费用的方式与物业“对抗”,半年后,物业公司用一纸诉状将周阿姨告上了法庭。好在,邻居告诉周阿姨,可以试着联系亲亲家园社区“微法庭”,说不定能帮忙解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周阿姨将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微法庭”。“微法庭”立即牵头制定调解方案,会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社区“微法庭”特邀调解员,包括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专门组织联合调解,同时通过“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联系了驻亲亲家园警务站的律师,上门专门为周阿姨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相关疑问,提供多种信源,从法律法规、小区治理、合理维权等多种角度,做思想工作、想解决办法。最终,周阿姨的心结被打开,与物业公司达成一致,签订调解协议书,补缴了拖欠的物业费,物业公司也进行了撤诉。
聚焦三大目标,做实三项举措
下阶段,良渚街道将聚焦总体目标,即“越级访去人少,街道接待多、总体访量降、重大活动安的工作目标,营造良好信访生态;聚焦绩效目标,即“三降一升”(信访总量,越级走访总量和百万人口走访数量三下降,街道走访接待占比上升)的工作目标。聚焦基层治理目标,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努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实做深信访减量工作。要在形成常态机制上下功夫、要在丰富受理形式上下功夫、要在化解疑难问题上下功夫。做实做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要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抓手推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的建设目标,要结合良渚区域治理的现实,将“三源融合”纳入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中来。规范两级中心建设。做实做细四个平台及全科网格建设。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努力形成“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区域社会治理模式。打造百姓身边的“移动式中心”,实现“纠纷从哪里来,调解回哪里去”和“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