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4月6日讯(浙江在线 通讯员 秦杨硕 王飞)昨日的建德乾潭镇沛市村村委大楼里热闹非凡,人声鼎沸,原来是葛书记趁着乡贤们清明返乡祭祖之际,召集大伙集思广益,为探索“乡贤+志愿”乡村善治模式建言献策。38名沛市村乡贤联谊会会员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项项移风易俗的文字实现了“本土化”、“制度化”。
“在我们沛市村乡贤的带领下,人心也越来越齐了,大家都会想着怎么样让村里更好!”据葛书记介绍,沛市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垃圾分类到位率就达到了98%,而且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很高,这秘诀便是依托乡贤的带动下,鼓励村民成为志愿者,参与乡村治理。
事实上,在垃圾分类刚刚推行时,沛市村垃圾分类到位率并不高,只得采取上门收集的方式,而且因为村民的不支持,上门收集的效率十分低下。沛市村乡贤理事会的吴林姣看到这一情况,便着手招募志愿者,因为吴林姣常年在村里担任妇女干部,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吴大姐”,所以很快便招募到了48人,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在吴大姐的组织下,志愿者们每天上门宣传垃圾分类,手把手指导村民如何正确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到一个月,村民们都能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村里更有不少的妇女争着加入志愿队呢!
不仅仅是垃圾分类,在乡贤们的号召和带动下,沛市村还组建了留守关爱、解调和事等5支志愿服务队,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的都是沛市村乡贤理事会的成员。自去年6月以来,已经累计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31件,群众满意度达94%,有效发挥了基层治理补位和辅助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乾潭镇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展“新风行动”,民主议事的广泛性离不开乡贤们的积极参与,民主议事的规范性离不开乡贤们的建言献策,民主议事的互动性离不开乡贤们的示范带动。通过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开展乡村志愿服务活动,让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及建设发展时发挥“桥梁”作用,探寻村级自治模式,补齐基层乡村治理的“短板”,真正有效地激发出乡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