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萧山40余家单位“一把手”,为何再赴苏州?

实地调研苏州国家新一代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

  都在说高质量发展,究竟该如何发展?

  俯瞰长三角,苏州既有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又是经济重镇、产业高地,一直作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生动缩影,以园区经济而闻名全球。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萧山考察团密集拜访苏州。7月7日中午,继萧山区委书记带队的党政代表团、萧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带队的首批专题培训班后,萧山又一次组织领导干部赶赴苏州。

  40余位来自萧山各部门、镇街和平台内设局室的“一把手”,通过实地调研和听取专题讲座,开展为期两天半的集中学习。

  这次,他们会有怎样的所见所闻?又会有哪些所思所悟?

  对标找差,萧山哪些“还不够”?

  古语有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有效学习的第一步,往往从寻找差距开始。

  萧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俞沈江,是本次的带队负责人。在他看来,相较苏州工业园区而言,萧山有两个短板——开放程度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

  先说开放程度的问题。

  以两地的国家级开发区为例,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则是在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然而,最新资料显示,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7连冠,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第21名。

  萧山的起步时间明明比苏州还早1年,为何表现得有些逊色?俞沈江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州工业园区最初就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而萧山更多的是依赖自身县域经济。

  独立发展,有利也有弊。从全国宏观层面看,县域经济这一层级的发展,相较大中城市较为滞后。戴村镇党委书记陈红丹注意到,当苏州的主导产业已经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时,萧山还以化纤纺织等传统制造业为主。“从历史沿袭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萧山从‘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县域经济起步,后来转型升级缺乏有效途径,创新引领不够有力,导致整体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视角决定视野,格局决定结局。衙前镇党委书记杨芳认为,县域经济间接影响了一批萧山干部的办事能力。“他们可能更善于跟本土企业打交道,而不善于跟外来企业打交道,缺乏和新兴产业直接对话的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史虽然有近30年之久,但是规划未曾改变。逐渐林立的高楼,没有影响园区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城市的完美融合。这对闻堰街道党工委书记、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文波的触动很大。他表示,追求开放的萧山,未来仍然要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

  再说创新能力的问题。

  在如今苏州创纪录的4.36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据“半壁江山”,比重高达52.5%。这引起了新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波的深思,在他的印象中,尽管萧山坚持城市化和工业化双轮驱动,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一直偏低。受制于对新兴产业的陌生与门槛,萧山底蕴不足、成色不够,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很大空间,说明科技的支撑力度不如苏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萧山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来和平认为,很大程度上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失衡。比如,在产业生态、城市功能生态、自然环境生态、营商环境生态等方面,萧山相较苏州仍显得有些不足,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强生医疗在国内最大的综合性产业园,其于2006年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初企业是基于苏州优秀的基础建设、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充裕的人力资源,以及便捷的国内国际物流通道,才做的选择。这一点,让萧山区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伟深受启发——招商引资需要成熟的资源。“当前的萧山,依旧缺乏重大项目的强引擎、落地空间的强保障,以及产业生态的强引力。”

实地调研亚盛医药

  学习考察,他们频提“专业化”

  在此次考察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员看苏州工业园区,发现最大的标签是专业化。

  比如,产业规划的专业化。

  曾几何时,产业园区简单粗暴的开发商和房东模式已经悄然远去。在行业趋势和市场大势的倒逼之下,越来越多的园区走向专业化道路,并且不约而同地选择向苏州工业园区学习编制产业规划。

  原因很简单,源自规划的科学性。在产业发展之初,苏州工业园区自己动手,逐步建立起一个特色产业、一个产业规划、一家国资公司等“十个一”新兴产业培育机制。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能要到什么,一张蓝图绘得明明白白。

  如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3个产业规模超万亿元,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用实践证明了当初的远见。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经发局局长施海军,对此感慨不已。他说,目前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多由第三方公司深度参与,导致政府与规划间始终隔着一层。“做经济工作一定要有情怀,不仅对企业服务要有情怀,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跟思考也要有情怀,政府工作人员理应自己主导规划。”

  瓜沥镇党委书记姚鉴,则是注意到苏州产业规划的精准性。全国很多地方纷纷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但苏州重点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发力。同时,苏州纳米产业从基础研究延伸至多种应用,逐渐构建出“纳米+”产业生态圈。

  目前,萧山明确打造以纤维新材料和智能汽车两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以智能物联、生命健康和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为特色,以绿色能源、未来网络、绿色建筑、元宇宙等未来产业为补充的“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在他看来,各地实践时不妨进一步细化分类。

  再如,资源配置的专业化。

  推进产业集聚,常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优化配置措施。苏州正在进一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随着长三角转化中心的落户,形成了较为领先的资源整合能力、服务保障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在北干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冠丰看来,萧山也要借鉴学习,改变过去主要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忽视质量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同时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更好地发挥基层作用。

  又如,干部队伍的专业化。

  萧山区发改局党委书记、局长骆军,萧山区经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文景等人,在回忆苏州之行时,印象最深的是苏州干部的专业素质和干事激情。立足服务人口超1800万、外来人口超千万这个最大市情,苏州干部不断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恰到好处的苏式服务,尤其是招商队伍,几乎全部专业对口。

  目光收回萧山,通过掀起“提振精气神、奋勇争一流”干部作风大整顿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在盈丰街道党工委书记、钱江世纪城党工委委员何铁峰看来,还须久久为功,以此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只有心定了,有预期了,企业才愿意投资、研发、生产、招聘,直至扎根。 

萧山区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把手抓“一号工程”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第二期开班式

  放眼未来,聊聊“怎么办”

  带着问题去,取得“真经”来。考察学习后,学员们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已然对萧山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遍观江苏,以及上海、安徽等省市的科技创新远景规划,加速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都是一项“重头戏”。浙江实施三个“一号工程”,高能级科创平台更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来源。

  在考察中,萧山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金炉发现,苏州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创新资源从“聚合”到“聚变”。最典型的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成为尖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

  近年来,萧山大力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先后落地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北大信研院、湘湖实验室等6大新型研发机构。但让吴金炉忧心忡忡的是,部分科创平台仍然存在自我造血功能不强、对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不够等问题,“后续还需要建立健全面向市场的自我造血能力和成果转化反哺机制”。

  如何更好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尽管萧山区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月万认为,萧山发展科创平台如同“小马拉大车”,随着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压力明显增大。以后,工作重心既要争取省市乃至更高的战略赋能,也要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绩效,做到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

  但与此同时,他也明确表态,传统产业不等于过剩产业、夕阳产业,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政府要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壮大并重,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助推传统型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这次,让萧山区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艳萍印象深刻的是,苏州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比如,2021年昆山产值破万亿元,服务业同样实现10%的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还是需要系统性谋划。下一步,我们计划促进贸易新业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立联合运营中心,设立中新合作示范园区,继续做强新消费。”她说,将通过持续升级消费结构,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基础。

  如何鼓励民营企业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

  在南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吕意看来,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都是建立在各自相对优势基础上的,只有类型相同的借鉴性,并不是能广泛推广的范式。萧山的未来,最终还是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

  益农镇党委书记洪波持相同观点。他认为,体制改革和创新,才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动力。“我们到苏州,不是为了复制他们的具体做法,而是学习他们的系统思维,学习他们的全局谋划,学习他们干部队伍的一种精气神。”

  如何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

  苏州是一座人文之城。在传承文脉中品味文化,彰显高质量发展的人文价值取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文旅产业既是一种配套,也是高质量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余刚表示,萧山理应以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气质,持续放大城市能级,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苏州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由于周边分别是健康养生区、CBD区和科教园区,人送外号“养生湖”“经济湖”和“读书湖”。萧山也有湘湖,被称为西湖的“姊妹湖”。“我们会努力唱好‘西湘记’,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纵深推进产城人文湖深度融合。”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章菲说。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踏上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正在引领萧山,在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上坚定前行,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景。

相关稿件
· 萧山运用精密工作流程图 快速激活疫情防控体系
· 浙江又一个特别合作区要来了 萧山滨江一体化如何“跑”起来
· 打破边界聚资源 下足功夫“蒸小笼” 萧山创新平台发展机制助企“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