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频道9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睿 通讯员 赵文琼)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校园周边的小店常因业态较小、经营者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出现销售过期食品、来源不明的“网红”食品及高糖高盐高脂食品等,威胁师生身体健康。
如何保证校园周边小食杂店的食品安全?9月11日,记者从杭州市校园周边小食杂店安全智治现场会获悉,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校云食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围绕“数字赋能、风险预防、精密智控、智慧共治”思路,打造“学校、教育部门、监管部门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在杭州市建兰中学边的壹加壹文具店门口,记者看到了一张“校云食安经营户”的牌匾,下方附有一张二维码。打开手机扫码,即可进入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里面展示了文具店简介,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和食安承诺书等相关证照,从业人员信息、健康证,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学校和社区三方的监管人员基本信息等。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商品展示栏。”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紫阳所工作人员皇甫剑斌介绍。记者看到,薯片、辣条、面包等商品的采购信息中,不仅注明了供应商和采购日期,还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及过期日期,并附有多少天后过期的提醒。
“根据孩子们的喜爱程度及保质期时效等,我们目前选取了四类销售量较大的食品进行试点监管,包括膨化食品、辣条、面包和乳品。”皇甫剑斌说,系统还会根据经营户上传的商品清单,随机选取四类食品之外的商品,要求录入相关信息。
“每次进货回来,进入‘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微信小程序,拍下进货单传上去,再把这次进货的种类、数量、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上传就好了。”壹加壹文具店老板谢红良说,每次一般只需花3分钟,“在商品到期的前三天,系统会直接派发短信到我手机上,我们就可以立即下架做相应处理。”
记者了解到,除了临保食品,依托食品安全监管云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市场监管部门还可以对经营户企业资质、从业人员健康证、抽检信息等进行实时预警,真正实现监管智慧化。
同时,除了经营户线上定期申报、线下挂牌公示,学校的义务监督员和社区网格员将一周一查,反馈巡检数据,市场监管所接收巡检信息后,再开展分类处置。“经营户、学校义务监督员、社区网格员、市场监管所多方共治,形成监管闭环化。”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张波介绍。
此外,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植入信用理念,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进行信用积分动态评价,使违规成本从“一次性”向“长期化”转变,倒逼经营户主动开展数字化管理,积极提升数字化能力。
目前,上城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73家,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小食品经营户98家。“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试点工作扩面拓展,积极开展监管模式探索创新,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流通领域监管能力,为校园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张波表示,争取明年在杭州所有校园周边实行“校云食安”系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