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今天戳中无数人泪点的故事来了!陈立群究竟说了啥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1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姚颖康 马赛洁 通讯员 周逸 编辑 王佳)11月14日上午,陈立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报告会现场,陈立群作了题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的报告,以下为全文:

  作为一名在杭州成长和发展的普通退休教师,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家乡的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的工作和感悟。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了参加教师节表彰大会的代表。接见时,我非常荣幸,被安排在前排中间。我向总书记汇报,我曾经是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现在在贵州黔东南的一所普通中学做校长。总书记停下来,与我亲切交流,并关切地询问我所获得的具体奖项。握着总书记的手,我很激动,我收到的是温暖和鼓励,感受到的是责任和使命。今天,我想和大家汇报四个方面:

  一、教育与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贫困地区开展了大力帮扶。在台江县,大批扶贫干部派驻到苗寨;各类政策倾斜、资金帮扶都落实到位;水泥路修到了每个村;我们杭州还组织游客定向定点到台江疗休养消费等。

  参与多年的教育扶贫,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扶贫先扶智,脱贫攻坚,教育需先行。因为我发现,脱贫致富的程度与教育密切相关。

  接受过教育,拥有文化的人,他们善于利用各类人力资源、政策资源、资金资源、交通资源、游客资源,钱变钱,钱生钱,就富起来了。

  而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不拥有现代文化的,比如一些村寨还有十七八岁不识字的女孩子,比如我在家访中经常遇到一些不会讲汉话的家长,他们就没有能力来利用扶贫的各类资源,也没有能力与游客对接。即使给了他们钱,也往往守不住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从现实层面看,只有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拥有文化,才有能力利用各种政策资源;才有能力掌控财富,驾驭财富;才有能力融入现代,拥抱文明。这也是我扎根台江义务支教的初衷,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文化。从外地游客有文化地走进来,到本地百姓有文化地走出去。

  二、传承与选择

  我出生在临安农村,家住在有着数百个台阶的塔头岭之上。上世纪30年代,由于大水冲毁了岭上的一座桥梁,岭上几个自然村村民的出行受阻,我的爷爷出钱修建了一座石拱桥,至今保存完好,在当地传为佳话。我父亲是一名解放初期入党的老党员,也曾担任过乡长。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带领村民沿山开辟了一条可以通车的山路,从此岭上人结束了肩扛手提的历史。在父亲80多岁的时候,还坚持着村口的道路一天两扫,村民们至今记忆犹新。

  我读高中的时候,从家到学校有30多里路。一路上,还要肩上扛着一袋米,手上拎着菜。

  有一次我和妈妈闹了别扭,我妈妈说,要么你就不读算了,我当时气也上来了,我说不读就不读。

  这个时候我父亲听到了,老远甩过来一句话:“别的事情可以商量,读书的事情没得商量。”父亲平时说话不多,但是话一出口,就跟打雷一样,没法违抗。父亲的这句话听起来很生硬强势,但我现在知道,这生硬强势的背后,是农民父亲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最朴素的表达。

  恢复高考以后,我填报志愿回来,父亲问我,今天报了什么呢?我说报了中专。他就劈头盖脑的一句话:“中专宁可不考。”我当时马上就解释,高中毕业三年了,我连高中的书都找不到了。我父亲说:“这几年你不读书,别人也不读书,就看当时谁的高中底子好。”

  就这样,第二天早上我走了十里路跑到公社,把表格拿出来,把中专划掉,改成大学。没想到的是,居然考上了,录取在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父亲的这句话,让我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这条路一走,就是几十年。

  架桥修路,服务百姓。爷爷的一座桥,父亲的一条路,影响了我的人生;尤其是父亲的两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到黔东南支教,我的爱人和整个家族都非常支持。每次寒暑假从杭州出发去黔东南时,我家族里的亲人们,经常往我的背包里塞钱。

  今年暑假准备出发去台江的时候,我外甥女的女儿,拿着两万块钱往我的包里塞。她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参加工作。她说:“这是我参加工作头两个月的工资,拿去给那些急于需要生活费的孩子们。”我的支教,严格来说,是一种家族行为,是一种家风传承,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三、初心与使命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2001年,以“关注百姓困难、倡导刻苦精神、完善健美人格、体现教育公平”为追求,长河高级中学在省内首创了宏志班。

  为了让杭州地区各县符合宏志班招生条件的学生都能送出来,我们在办班之初就提出“哪里来回到哪里参加高考”。对于这是否在为他人作嫁衣的疑惑,我的回答是:“与给这些孩子一个机会相比,高考的账算在谁的头上,微不足道。”人在困难的时候,也许只需要一个机会。

  在宏志班创办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对宏志生家庭进行了全覆盖式的家访。走进一个个家徒四壁的家庭,开始以为只要免除所有需要上交的费用,解决好吃饭问题,就可以了。但慢慢的我发现,学生内向自卑,学习动机单一等问题暴露出来。在与学生交流中,我感觉很难走近他们内心。这对我触动很大。

  我曾利用节假日到富阳、建德、桐庐、临安等地开展家访,连续多年邀请一些宏志孤儿到家里过年,或者大年初一家访宏志生,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体验他们的生活经历。学校的工作重点也由注重物质上的扶贫济困,转移到解决学生精神心理上的问题。

  学校通过课题研究,一系列心理干预,告诉学生,现在家庭贫困不是你们的错,物质上的贫穷都是暂时的,人只有精神上的贫穷。让学生们学会分享轻装上阵。

  在这个过程中,唤醒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也唤醒了我自己。学校教育,不仅让孩子有一个靓丽的分数走得出高中校门,而要着力于让他们走得更远。

  首届宏志班的成功,在杭州乃至全省掀起了一股“宏志热”。

  我与陈秋兴、邱月灵等组成研究团队,沿着“创办宏志班——提炼宏志精神——宏志精神的迁移——精神教育”这一脉络一路前行。《宏志精神引领下学生精神成长的行动研究》被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记得北京宏志中学的一位领导曾带领12位班子成员来长河高中交流考察,临走时领导说:“宏志中学在北京,宏志精神在杭州。”

  宏志班在我手上共招生12届,951名贫困家庭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一些学生还考上了北大、清华、浙大等名校。

  十年宏志路,一生宏志情。2016年4月开始到黔东南义务支教,同年8月,应邀到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支教的过程,也是从创办宏志班到创办宏志校的过程。三年多来,我走进了1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并给予适当资助。

  在一次家访中,我到了排羊乡小江村,那里有一所小江小学。当时看到的画面我很吃惊,学校是很破旧的木板房子,两层楼,一楼是用木板钉起来的教室,四面通风。二楼是学生吃中饭的地方,没有楼梯,几块木板搭过去进二楼,很危险。看了以后,感到很辛酸。我当时就把这所学校拍下来的照片,作为我的微信头像,以便时常激励自己。

  即使支教中遇到一些困难,可想到这里的孩子,还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读书,心里就会有份沉甸甸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里的孩子创设更好的求学环境。中国那么大,教育欠发达地区那么多,总要有人来做这些事情。

  人,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教师,本质上是一名精神工作者。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人的使命,就是要提升民众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这是国家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摆脱“中等发达陷阱”的关键。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学校教育,一头挑起的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一头挑起的是千百个家庭的幸福与期待。我的支教理念就是:人生而平等。一个人的成功,就是父母生予的先天潜能,能够得到正能量的最大化发挥。在学生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老师有给予帮助的责任和义务。不为功利,不求功德,只为心愿。

  台江是“天下苗族第一县”,苗族人口比例达到98%。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过着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活,崇尚闲适文化。这也导致了孩子们普遍缺乏斗志,于是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去扶老师的志,扶学生的志,扶家长的志。我给自己的支教定了三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管理好我的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入学时都不是我招生的,但本科以上的指标完成率,连续三年全州第一,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苗族孩子是聪明的,当地老师是有水平的;说明教育的高质量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要不要,做不做。这在黔州大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然,相比于数据,我更欣慰的是师生精神面貌的改变,精气神的提升,是家长社会对学校信心的提升。

  第二项任务,就是尽己所能,培养好当地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我始终认为,所有的帮扶都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重要的是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三年多来,我跑遍了州内所有16个县市,还去了省内的其他一些地区,累计义务作报告开讲座100余场,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超过了万人,被聘为“黔东南州校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首席专家”,贵州省教育厅还成立了“贵州省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

  第三项任务,是要将社会的最底层撬动起来,形成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良好民风。每年高考结束,我把所有老师分成8个组,考上了本科线的,挨家挨户去送喜报,放鞭炮。令我欣慰的是,今年台江的一些村寨开始自发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召开庆祝大会。“考上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的理念,得到了苗族百姓的广泛认同。

陈立群与长河高级中学学生合照

  四、感恩与希望

  近年来,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关怀,授予我至高的荣誉,这对我而言,既是莫大的鼓舞,也让我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甚至有些许的不安。我始终认为,我为教育而生,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书。

  我对物质的要求素来恬淡,从教以来,不买房产,不炒股票,至今住在滨江区政府照顾的经济适用房。我只是一心一意做教育,我把对教育的思考都写下来,至今已出版了16本书。

  一路走来,我心怀感恩。

  感恩党和政府的培养,感恩有高考这样一个机会。作为一名农村的生产队会计,大队团支部书记,我做梦都没想过,还能够成为一个大学生。

  感恩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教育局、临安区委区政府对我本人及家人的关心与帮助。我能在台江做出一点成绩,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尤其是组团式帮扶、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感恩我工作过的学校的老师们给予我的帮助和所付出的努力。党和政府把荣誉和光环给了我,其实功劳和付出是大家的。

  感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媒体朋友在我们创办宏志班、支教苗疆过程中所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我还要特别感恩过去的宏志生,现在的苗族孩子,是他们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是他们提升了我的办学理念,是他们充实了我的精神世界。

  脱贫攻坚,是国之大计。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做了30多年的校长,积累了一些学校管理的经验,花甲之年,还能参与其中,发挥余热,做一些具体的事,传递杭州教育先进的理念与方法,传递杭州教育的“爱与责任”,那是一种莫大的欣慰。

  希望我能够尽自己所能,安安静静地帮一把处在相对薄弱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别无他求。

相关稿件
· 今天 让时代楷模陈立群刷屏 也记住这些可敬的老师
· 三分钟理论快讲第三季③丨陈立群:做大山里孩子的“校长爸爸”
· 大爱跨越千山万水!聆听陈立群的故事 不少人泪奔了
专题聚焦
  最热新闻
·4号线三期、12号线一期……杭州地铁四期建设最新进展来了
·今日小寒丨冷空气一波接一波 终于有理由睡懒觉了
·2023桐庐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跑进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迢迢 青山逶迤 美丽杭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本网专稿
·第九届岳飞文化节启幕 岳飞主题活动将持续一个月
·第三届数贸会有哪些新变化?这场推介会“剧透”了
·“新春第一会”省委书记关心的这件事 杭州有了新行动
·摘得香港花卉展览大奖 西湖春色绽放香江
  权威发布
·刘捷:扎紧篱笆、严控大型活动 咬紧牙关、精准高效遏制疫情蔓延
·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
·图解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
·3月22日杭州市无新增确诊病例 专家:入境应如实申报
  区县新闻
·《1818黄金眼》举办二十周年线下见面会举行
·首站开进钱塘区 杭州市机关党建“直通车”驶出服务基层新速度
·以工程项目为媒 促镇企共同发展
·如何破局食用油进口依赖?萧山这场关于油菜高产高质的发布会透露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