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自视觉中国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10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 编辑 王佳 通讯员 方沁薇)10月17日是第六个全国“扶贫日”,早已消除绝对贫困的杭州市积极探索“多维减贫”,不断提升救助质量,满足相对贫困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截至9月底,杭州市累计支出各类社会救助金约14.15亿元,其中民政低保、低边、特困、临时救助兜底保障15.8万人次7.4亿元,价格补贴、医疗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教育救助、就业补贴、总工会助医助学、廉租房救助等专项救助237.8万人次6.75亿元。
标准提高 温暖困难群众的生活
保障标准更高了。低保标准与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脱钩,调整为与杭州市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根据每年消费支出变化及时调整标准。
2018年,杭州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917元调整至955元;2019年7月,低保标准由955元再次调整至104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1591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734元,保障标准为全省最高。
今年以来,杭州全市低保救助10.27万人6.55亿元,特困供养3060人3809.28万元,低边补助4.35万人1699.53万元,临时救助8457人次2940.17万元。
价格补贴更合理了。杭州市积极建立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启动或中止价格补贴,都根据全省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SCPI)和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的食品价格的涨幅确定。
今年,杭州已累计启动了4次价格补贴,发放2993.59万元,56.42万人次受益,缓解了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
救助申请更便捷了。近年来,杭州市不断扩大部门联动,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只需一张身份证就能在窗口完成救助申请,通过浙里办APP、浙江政府服务网,在手机、电脑上便能完成在线办理。
低保、低边、特困的办理时限由原先的20余天缩短至9天,临时救助办理时限最长6天,最快24小时内就能到位。
227位帮扶员奔走在一线
困难大伯遗失了发票原件,江干区工作人员主动带他前往医保办查询;临安区老帮扶员临近退休,仍在基层救助工作一线奔忙……像这样的民政帮扶员,杭州有227位,他们尽心尽力奔走在扶贫一线。
同时,来自社会的帮扶力量也日益壮大。
目前,杭州市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联动杭州天瑞帮扶服务中心、杭州仁爱家园低视力康复指导中心、杭州爱科帮扶服务中心等5家社会组织,已为3.3万余户困难家庭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多元服务,有效分担困难群众个体的痛苦与重负,帮助其重获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