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目前已陆续在各个老旧小区推出综合改造,已有70多个老旧小区加入综合改造。这些小区都有什么特色做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与以往相比,杭州目前启动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是老旧小区更新工程的升级版本,将改造的重点和方向从原先的拆建、修补、整治转变以“综合改造”和“服务提升”为重点的有机更新,目标就是打造“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整洁的居住环境、有配套的公共服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有和谐的邻里关系”的“六有”品质小区。
具体怎么整合?说得简单点,就是把老小区面临的多项改造内容一次性实施到位,防止轮番施工。最基础的一些项目,如水电气迁改、地下管网、污水零直排、拆违复绿、消防整治、智慧安防、物业改善等,都进行统筹整治。除了这些,还要放入更多实用的个性化加载菜单,比如设置停车泊位、加装电梯、海绵设施、空间整治以及电动汽车充电等,一揽子解决老旧小区面临的改造难题,做到建设改造一次到位。
今年3月初,杭州市建委针对部分老旧小区设施陈旧问题,在每个城区选取1个小区进行综合改造,为制定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计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紧接着,杭州市建委开展密集调研,各区也同时启动编制试点方案。
据统计,目前已有70多个老旧小区加入了综合改造。
接下来,杭州将继续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力争于8月底出台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实施意见、技术导则,计划用3-4年来完成此次综合改造。
杭州市建委选取了几个杭州正在改造中的小区,有没有你家?看看这些地方都分别做了什么。
上城区美政花园小区
美政花园小区位于上城区南星街道美政路东侧,之江路与复兴路之间。小区综合改造时,街道社区工作专班充分征求民意,通过组织居民代表、楼道长会议、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听取居民需求和心声,取得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居民同意后,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初步方案设计,设计方案第一时间向居民公示,听取意见,及时修改。
美政花园小区还是杭州市第一个尝试海绵城市理念的老小区,为老旧小区该项改造提供了鲜活样板。
下城区知足弄社区
知足弄社区位于潮鸣寺巷,是下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试点项目之一。
除了硬件上的“改造更新”和生活品质上的提升,知足弄社区还引入云管家“智能管理”。通过小区AI云管家,结合人脸识别系统,实现社区网格、出租户、独居老人、共享单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管理,并对火情、电梯运行、小区门禁、道路积水等进行监测。利用好居民社区通APP、智能分类垃圾箱等终端设备,提升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的精准度。
江干区景昙社区
景昙社区东起景昙路,西至秋涛北路,南临景芳路,北接昙花庵路,社区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为了对小区进行改造提升,街道制定了两年实施计划。2018年实施截污纳管、外立面更新、道闸提升、晾衣架更新、电控门更新;2019年实施屋顶补漏、弱电上改下、道路提升、消防提升、绿化提升、出入口拓宽等工程和专业物业外包服务。
经过改造,小区将原使用率低的绿地改造成休闲公园,可以让老人在绿化带内散步、休息;将公园场地内原有物品进行规整,让小孩子活动空间不受阻碍;将南区块原有不使用运动区域打开作为环形通道,便于小区车辆进出。
拱墅区半道红小区
米市巷街道半道红小区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原为杭州市公交公司宿舍,小区总占地面积约10.2万平方米,老龄人口占整个小区70%以上。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小区各项软硬件设施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工程开始初期,半道红社区成立了半道红小区提升改造工作组,并且建立每半月监督组工程例会制。此外,社区每周参加工程监理例会,及时将居民反馈的问题反映给施工单位。
此次综合改造包括公共空间整治、房屋整治修缮、污水零直排等共计11个项目。此外,还有水务、煤气主管网改造。如今的半道红打造成一个“路平、灯明、有绿、规范”的标准化小区,为大运河沿岸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西湖区武林门新村
西湖区西溪街道武林门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现有居民住宅10幢、476户,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191人。
通过实施美丽家园提升工程,拆除了主干道两侧的附房及围墙,新增车位120余个,实施了电力上改下、外立面整治、消防安防改善、增加休闲设施、增设停车泊位等内容,引入智慧门禁系统、人脸识别、魔眼系统等智慧管理手段,改造成效明显。同时,通过成立居民自管小组和引进专业物业公司提升管理水平。
滨江区滨康二苑小区
滨康二苑位于西兴街道襄七房社区,始建于2005年4月,于2007年9月建成,2010年开始交付安置,总建筑面积19万余平方米。
改造过程中,滨康二苑对道路等级梳理,在以往整治道路拓宽的基础上,优化行车线路,铺设彩色沥青,实现家园内地“最美跑道”。另外,通过交通组织梳理,滨康二苑还新增200余个停车位,改善了小区交通环境。
(原标题《新增那么多停车位!有你家小区吗?杭州70多个老旧小区试点综合改造》,编辑 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