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市关于2020年11月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浦沿街道排名第二。
这一荣誉,离不开浦沿探索全域垃圾精准分类、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强化基层参与的有效经验。
探索分类模式 精准和全域并行
面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多、拆迁安置房多、居民结构复杂等情况,浦沿街道根据小区性质、居民层次、物业类型等精准施策,采取“一区一特”的方法,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域提升。
例如新浦社区采取“集约、比武、自治”的方式,探索13个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东信社区实行“1+3+6+X”工作模式,全员参与垃圾分类;之江社区组建“社工+序化员”的专项整治队伍,“即查即改”与“回头看”机制相结合的模式,即时消化问题。
各社区不断找准关键精准发力,在形成自有模式的同时,还在标准化设施的基础上作出创新。如滨盛社区在投放点安装了铁棚滑轮装置,居民无需用手触碰垃圾桶,一拉绳子就能打开桶盖,既方便又卫生;六和社区则在投放点边的洗手台背面放置承接水桶,用过的水直接进行绿化浇灌,最大化利用资源。
在实践过程中,浦沿街道充分发挥辖区内恒生电子、华纳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开发垃圾分类专用APP,实时呈现相关信息,用数据赋能垃圾智慧分类。
对于非投放时间的垃圾落地问题,浦沿街道一方面开展“入住第一课”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巩固垃圾分类成果,并通过民主协商、制定公约奠定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推进硬件设施改造提升,完善健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目前,浦沿街道已实现76个生活小区(54个商住楼盘、14个临时租赁房、6个安置房和东冠区块)定时定点投放,辖区定时定点投放覆盖率100%。
深化基层自治 宣传与监督并举
下好垃圾分类这盘棋,不仅需要街道精准施策,还离不开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小区业委会等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
浦沿街道充分发挥社区、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的作用,下移治理重心,细化治理单元,把工作具体到“格”、责任到人,发挥群众作用。
通过补贴奖励、执法介入、住建物管约谈等机制强化物业考核,并对垃圾分类专管员、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人员、志愿者们等进行全覆盖的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培训,细化讲解“四分类”正确做法,提高源头分类正确率。
此外,浦沿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优势,以党建促进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创新治理,集生活小区“五位一体”效能,激活基层治理活力,建立以物业为主体,街道、社区指导优化,业委会及居民共建共治的工作体系。同时,浦沿街道通过建立长效化和制度化的志愿活动机制,组建1支党员服务示范队、1支巾帼志愿巡逻队、1支少年先锋宣讲队,发挥“关键少数”作为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的示范表率作用。
群众是垃圾分类行为主体,浦沿街道充分运用“培训+竞赛+游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心态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充分调动居民积极性,构建全民分类共治共享格局。
街道还鼓励社区创新搭建居民自治平台,通过拓展社区议事会、七彩党建工作法等形式,使“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监督员”的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作用。在东信社区的投放点上,一张纸垃圾分类责任牌公示着责任人与监督反馈意见,有效打通居民监管“最后一公里”;在之江社区,社·业共治会组织网格员、业委会、物业、小区楼道长、热心业主等对辖区内8个小区开展联片交叉督考常态化工作,互查互评亮清单,互学互比促整改,以点带面提升分类管理水平。
截至今年11月,浦沿街道累计创建市级示范小区27个、市级优胜小区1个、省级示范小区3个,这些示范小区、高标准小区将继续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促进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全域提升,逐步以“垃圾分类”为切口,凝聚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