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垃圾桶都有“身份证”了!
桶盖右下角,就是恒生电子为园区每个垃圾桶定制的身份专属码。
别看它不起眼,搭配恒生“设施通”APP后,它能“码上”追溯每日桶内垃圾分类情况,并自动生成误投信息表及楼层排名表,送达各部门负责人,强化垃圾分类责任意识。
这一垃圾桶专属码,是浦沿辖内企业恒生电子数字赋能垃圾分类的新模式。
为做好垃圾分类,恒生除了“码上”追,还从源头减。
撤桶并点,是第一步。恒生办公区垃圾分类投放点从一位一桶,缩减到50人一桶,每层茶水间单设四分类投放点位,减少混投现象。
第二步,恒生在用餐区引进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施——餐饮油水分离器,大大提高垃圾转运效率。同时,恒生还大力推行“光盘行动”,鼓励员工厉行节约。
垃圾分类,并非企业自家事。
街道、社区多次组织企业垃圾分类督导员,开展理论培训;恒生每季度自发通过Cosplay、分类小游戏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并通过大小屏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强化宣传氛围。
垃圾分类不仅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一次测试,更是浦沿街道引导高新企业探索智能治理的一次融合。
当前,除恒生电子外,华纳科技、德邦电子、泰林科技等浦沿辖区内企业均开展了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浦沿正不断探索智能垃圾分类的可能性,逐步打造浦沿企业垃圾分类“雁群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