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杭州频道 > 今日视点 > 本网专稿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营商环境的“顶流”,杭州又干了件大事

  营商环境,企业家最为关心。优化营商环境,杭州又干了件大事。

  2月22日,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实施。

  这是浙江省域内营商环境方面的第一部地方立法。杭州为何要为营商环境立法?

  “磁吸”效应

  先将视野放大。

  改革开放40多年,对营商环境的重视,从未像今日这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0年1月1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第一部综合性立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营商环境立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

  兔年的新春第一会,浙江提出了三个“一号工程”,其中包括实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突破。“一号”,可见其重要性。

资料照片

  这是为何?

  因为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将各类要素资源充分挖掘、盘活,面向未来,很难再去拼资源、拼土地、拼人口红利。这是非可持续性的。

  特别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球发展格局呈现出东升西降态势,我们如何把握?要点之一,是比拼全面的营商环境。

  华立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跨区域布局,但其董事会主席汪力成说,浙江经济发达,虽然要素成本优势不再,但从企业多年发展的经验来看,营商环境比要素成本更重要。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好的营商环境,对资本、技术、人才、企业家都是具有强大的“磁吸”效应的。他们会“用脚投票”。

  过去十年,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

  而这几年杭州的崛起,营商环境是“出了大力”。2021年,杭州成为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杭州连续四年蝉联第一。

  因此,杭州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和人才净流入率才能持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世界500强企业、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

  能跻身营商环境“顶流”,离不开这座城市自古以来的包容、耕读传家的传统,改革开放后坚持“大市场、小政府”模式、成为浙商总部集聚地,更离不开精神沃土的滋养。

  可预期性

  好的营商环境,是什么样的?企业家们肯定纷纷回答: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在网络问答平台“知乎”上,有位网友如此解释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法治带来了“确定性、平等、简单的政商关系、权力的温柔”。

  这便是可预期性——

  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明确的;每个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政策是稳定的,不随人的更换而改变;执法的标准,是明确而清晰的……

  杭州正是想通过《条例》,向各类市场主体传递出稳定的预期。在此次杭州市“两会”上,多位来自企业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感受到了杭州的这种努力。

  滨江区政协常委、宏杉科技总经理杨柳就表示,杭州以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觉得很鼓舞人心”。

  在浙江省人大地方立法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胡祥甫看来,《条例》正式施行后,实际上是给市场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给企业家以信心。

  这是一颗怎么样的“定心丸”?

  公平。第九条规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公开。第十六条规定,依法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平等参与交易活动。

  高效。第二十六条规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统一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实现“一网通办”。

  信用。第二十九条规定,本市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包容。第五十三条规定,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这些,都是过去几年杭州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和经验做法。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陈马多里介绍,通过立法将杭州营商环境改革的经验做法予以系统固化,使之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能够保障各项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言,在国内营商环境领域,杭州已是“顶流”,是“一线”。此次立法,更让他们看到了杭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也更愿意扎下根来。

  最优,何解

  2022年的杭州市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此次杭州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最优营商环境,杭州如何打造?

  未来《条例》施行后的落地执行,是关键之一。

  此次杭州市“两会”,就有人大代表直言,《条例》是一项保障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基础性法规,很多条款都回应了市场主体关切,但只提供了原则性基础性制度设计,还需要操作性更强的单行法规或配套政策文件予以支撑。

  比如第十二条规定,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市场主体市内跨区域迁移、经营提供便利,不得设置障碍。

  在现实中,如果辖区内的优质企业想外迁,属地往往不太乐意“放行”。这一条规定,让企业自由迁移有了更多底气。但有企业家指出,需要有更明确的举措,这一法规才有落地执行的可能。

资料照片

  为营商环境立法,只是杭州营商环境体系建设中的一环。对杭州来说,更需要牢牢抓住两大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充分授权的重大机遇。这给了杭州在全国率先改革突破的机会。

  去年,杭州实施的153项改革中,50项获国办发文推广,许多事项成为全国推广的先进标杆。接下来,在试点期内,杭州更要积极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着力破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形成更多的杭州经验。

  第二个机遇,是入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备选样本城市的机遇。杭州的目标,不仅是全国最优,还应锚定国际一流。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配”。

  最近,世界银行发布了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新体系更加注重数字技术的应用、环境的可持续性。

  而数字化,恰是杭州的长处。对杭州来说,接下来应该做的,是对标对表世界最领先的城市、对接好全球最新市场规则,让营商环境全面与国际接轨。

相关稿件
· 杭州多了个江南科技城 是个什么城?
· 怎样破题小马拉大车?余杭良渚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双赢
· 杭州左挽阿里、右挽吉利,“顶流”们要搞什么大事情?